由论语看孝道论文

由论语看孝道论文

问:读完论语的对孝感悟200字
  1. 答:《论语.为政》中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供养父母、为父母做点事儿、好东西让父母先吃,这些在当时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所毕磨以对于孝就不能满足于“能养”,这个层次太低了。给予父母物质的手李斗满足和照顾相对很容易,但是照顾父母的心理,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是不容易的,至少是难以做到一如既往。要让父母心情舒畅,首先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可是家庭成员之间往往是没有感情克制的,对于父母更是这样,很难整天笑脸相对,所以就存在“色难”的问题。对于父母的和颜悦色是装不出来的,刻意挤也挤不出来,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也许只有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甚至祖父母,体会到为人父母之心的时候,当看到双亲日渐年迈,对衰老产生悲悯之心扰世的时候,才能对孝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问: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1. 答: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1、能养,即服劳奉养。
    尽孝道的首要条件是赡养父母。敬,主要体现为“无违”,即不忤逆父母的意志。“子夏问孝,子哗逗曰:‘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提意见要委婉不姿旁冒犯,尊重父母的思想等并维护其尊严。
    2、敬,即要敬事父母。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从孔子的疑问中可知,仅给父母吃饱穿暖还不是孝,还应做到“敬”。仅仅能供养父母,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
    孔子驳斥了当时“孝”的概念,认为孝要对父母有孝敬之情,孔子在这里着重强调了“敬”。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是一般动物的本能,而人类如果只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问题作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对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称谓了。
    3、爱,即内心要对父母充满乱册卖爱心。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篇》)。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礼。父母在的时候要尽力侍奉,父母去世要慎重对待,并按照风俗进行祭祀。
  2. 答:《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长敬老。
    《学而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今译:儿子三年不改变父亲所遵循的原则,就可以称作是孝子了。
    《为政》孟懿子问孝,子宽纳拍曰:“生,事之以礼茄毁;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译:亲人在世时要以礼服事;去世之后,要以礼送葬,以礼祭祀。
    《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今译:对待父母,要在他们生病时多多关心。
    《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今译:现今流行的观点是,能供养双亲就是孝。可是,犬能守御,马能负重,这也是对人的一种供养;那么,对孝子来讲,如果没有对双慎羡亲的敬爱,又怎能将自己与犬马区别开来呢?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今译:对于孝子来说,难的是对亲人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有了事情,晚辈去出力完成有了;有了酒食,让长辈吃喝,这难道就可以说是尽孝了吗?
  3. 答:《论语》中,孝的地位是极高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谨敏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它在第一章便给了孝一个“仁之本”的高度肯定。本,即为根本,由此可见,孝可谓是孔子“仁学”的基祥姿枝础册液
由论语看孝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