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视频和IP组播技术介绍

IP视频和IP组播技术介绍

一、IP视频与IP组播技术概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沈莘[1](2014)在《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在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系统分为单播和组播两种形式。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应用传统的单播形式的视频监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本人根据目前各企业和社会团体之间广泛使用的组播视频监控系统讲述IP组播技术的实现原理,以及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和IP组播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中视频传输的设计思想,以便促进IP组播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董小维[2](2012)在《基于IP网络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存在着网络带宽不足、数据存储管理难以及监控智能层次低等问题。本文采用H.264算法以及IP组播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校园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视频数据传输速率快、数据检索速度快、管理智能化等特点。本文首先对关键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H.264算法与IP组播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优化了的H.264视频编码技术降低了视频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数量。采用IP组播技术解决了网络带宽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了视频监控的实时性。在数据存储管理方面,采用了OpenCV技术进行视频录像,提出了集中存储方式、并将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案,解决了视频数据量大的存储和数据管理困难的问题,并提高了视频数据的安全可靠性。本文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将对视频图像高清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存储新技术进行研究,实现较高层次的智能化校园视频监控。

秦丰林[3](2011)在《对等网络流媒体关键技术及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向大规模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例如网络电视)已经成为互联网,特别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应用之一。大规模网络流媒体应用面临着可扩展性和服务质量两个关键技术需求,由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存在可扩展性问题、IP组播面临发展困境的制约以及内容分发网络(CDN)受制于昂贵的投资和维护成本,P2P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上大规模流媒体应用最流行的实现方案。近十年来P2P流媒体技术发展迅速,诸如PPLive、PPStream、UUSee和SopCast等许多P2P流媒体系统不断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2005年,英国BBC使用iPlayer进行了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直播电视节目的实验;2009年,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也通过CBox客户端基于P2P流媒体技术来提供大规模网络电视服务。对PPLive的测量结果表明,2006年初超过20万用户以400-800Kbps的速率同时收看4小时的春晚直播,网络总聚合带宽达到100Gbps,而据报道同期整个Akamai网络的总聚合带宽仅为300Gbps。对国内互联网流量的测量发现,以PPLive为代表的P2P流媒体应用约占主干网流量的10%,已经超越BitTorrent的流量份额(8%),成为占用互联网流量最高的网络应用,这进一步表明P2P流媒体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毋庸置疑,P2P流媒体技术给解决当前大规模网络流媒体应用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因而对其开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P2P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系统建模与理论分析、覆盖网络构建以及数据调度策略、网络性能测量等多个方面对P2P流媒体技术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虽然相关研究已经为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然而,不同的网络性能测量结果显示,现有PP网络流媒体系统的服务质量仍然不高,影响其推广应用,主要表现在:(1)视频质量普遍不高,大多仅支持流速率为450-700Kbps电视质量的视频直播,而且频繁遭遇“停顿”、“跳帧”等现象;(2)播放启动延时偏长,结点从程序启动到可以观看视频的延时一般在20秒至1分钟之间;(3)相比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基于组播的IPTV技术,在播放启动延时、视频播放质量、健壮性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可见,P2P流媒体技术研究仍面临着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1)覆盖网络的影响。对Joost的测量结果显示P2P结点仅提供了1/3所需的网络带宽,而其余2/3的带宽仍由服务器结点来提供,因此,仅使用P2P网络技术来提供流媒体服务,并不能满足对服务质量、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设计一种基于混合结构的P2P流媒体覆盖网络;(2)网络异构性的影响。P2P网络结点的带宽存在着明显的异构性,因此,如何克服网络异构性的影响是P2P流媒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P2P流媒体系统一般采用与新型视频编码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降低结点异构性的影响。由于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大多是基于网状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网状结构P2P流媒体系统与新型视频编码技术相结合的问题;(3)搭便车问题的影响。P2P网络结点具有自治、理性以至自私的特点,由此产生了搭便车问题,即结点仅使用其它结点的网络资源而不作任何贡献。搭便车问题一直是P2P网络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由于流媒体数据对实时性和顺序性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相比P2P文件共享应用,搭便车问题对P2P流媒体系统服务质量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搭便车问题对P2P流媒体系统性能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而且,需要设计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降低搭便车问题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侧重于对P2P流媒体关键技术及激励机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混合结构的覆盖网络构建、基于可伸缩视频编码的P2P流媒体技术、搭便车问题数学建模与理论分析、信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本文的主要贡献简要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个基于混合结构的P2P流媒体覆盖网络构建方法HybridStream。HybridStream综合利用了P2P、CDN和IP组播技术的优点,其中,P2P和CDN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系统带宽,提高结点的服务质量,为有效地降低CDN网关的部署成本,提出了一种CDN网关选举算法来产生新的CDN网关;P2P与IP组播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密集用户模式下的数据转发效率,降低对主干网流量的影响。对网络性能改进和控制开销的计算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提出了一个基于SVC编码的网状结构P2P流媒体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异构互联网中结点下载带宽受限会导致网状结构P2P流媒体系统产生额外的控制开销和数据包冗余,进而提出了一个基于SVC编码的网状结构P2P流媒体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P2P覆盖网络的构建方法和数据调度策略,并设计了一个自适应视频层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SVC编码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异构性对网状结构P2P流媒体系统性能的影响。(3)基于概率模型对P2P流媒体系统的搭便车问题作了建模研究。通过一个概率模型分析了搭便车问题对系统效率、播放连续度、传输延时和鲁棒性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讨论了系统参数与搭便车问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关系,并通过一些数值结果,表明了P2P流媒体系统引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设计了一个基于内容区分服务策略的激励机制。首先给出了一个P2P流媒体系统中结点的信誉评价方法,根据结点的贡献和节目的流行度两个因素来计算结点的信誉值。进而,基于该信誉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区分服务策略的激励机制,以降低P2P流媒体系统中搭便车问题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视频播放质量。

杜传乐[4](2010)在《组播技术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运用》文中认为由于网络带宽和传输机制的原因,目前教育网站的内容大多以静态的教材为主,而很少有视频、音频等流媒体教学信息。即使有些网站支持视频、音频等流媒体教学内容的在线浏览与下载,但由于网络传输速率很慢,很难实现双向交互,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教育对众多学习者的吸引力,因此使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组播是一种能够有效地节省网络资源的传输方式。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基于IP组播技术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贾涛,孔德强,彭欣[5](2009)在《IP组播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实现》文中认为讨论了IP组播技术在网络视频多点传输中的意义;从服务器端和监控终端两个方面,利用Winsock对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茜[6](2009)在《IP组播技术在FTTH/EPON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文中指出如何实现视频、音频和数据在互联网上的透明传输,即“Everything over IP”是下一步网络规划的迫切需要。EPON作为多业务宽带接入方式具有优异的特性,它利用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和低成本的光纤设施,维护容易,实现简单,易于扩展和升级,目前业内普遍把EPON/GEPON技术作为面向光纤到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接入方案。基于DVB标准的传统TV业务,依托技术成熟的有线电视网传输视频信号。现有的有线电视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专为传送广播电视业务而开发的,要实现诸如视频点播等交互式业务的传输,就要对其进行双向化改造。这种方式存在用户可用的带宽有限和HFC回传信道有“漏斗效应”等缺点。同时其采用广播模式下行传输视频信号的特点,将极大地增大路由器和非接收节点的负荷;当数据业务量大时,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因此,实现对DVB业务的有效承载是最终在面向光纤到户的EPON系统中实现综合业务接入和平滑地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关键。IP组播技术是近年传输多媒体宽带业务的新兴技术,它依托IP协议,面向点对多点传输,以尽最大努力的方式实现源到一组目的节点的组播传送,可以运行在任意体系结构的网络之上,是目前优化系统带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承载DVB业务的面向光纤到户的EPON系统,在利用传统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通过部署视频服务器对DVB节目进行缓存以及利用EPG服务器生成节目的EPG信息等方法,优化了FTTH/EPON系统接入结构和增强了系统的交互性能;同时扩展系统接入性能,使其成为一个融合视频、音频、网络数据的综合接入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种FTTH条件下的多业务综合接入终端,整个系统采用“Everything over IP”模式,可平滑地向下一代NGN网络过渡。针对传统DVB业务采用广播模式传输给系统带来的灾难性缺陷和不足,文中采用IP组播技术在提出的FTTH/EPON接入系统中传输DVB节目数据和EPG信息,有效地节省了系统带宽。文中详细阐述了IP组播技术在系统中的方案设计和具体实现流程,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广播和点播模式相比,应用IP组播机制可有效的节省系统传输DVB节目所占用带宽,提高了系统带宽的利用率。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业务的组播VLAN技术,实现不同业务在FTTH/EPON系统中的组播传输,以及为语音业务、视频直播业务、视频点播业务以及数据业务提供不同QoS保证。

许亚梅,包怀忠[7](2009)在《IP组播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文章介绍了组播的概念和编址方法,分析了单播、广播与组播的特点以及IP组播技术的优势,对IP组播技术的应用进行分类,探讨了组播技术的具体应用。

张明杰[8](2008)在《基于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传统的单播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要求。本文介绍了IP组播技术以及它的实现方法。论述了使用IP组播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中视频传输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胡浩[9](2008)在《基于IP组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逐渐步入了全数字化网络阶段。本研究围绕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中的网络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和QoS两大重要指标,从“解决传输层协议问题”入手,通过对TCP协议、UDP协议以及RTP/RTCP协议的比较,针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多用户共享视频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UDP和RTP/RTCP协议的视频IP组播实时传输”的设计思想,并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进行了模拟实现。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中,考虑了大量视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存储以及服务器和远程客户端的硬盘容量等关键因素。视音频压缩采用了最新的MPEG—4视音频压缩卡进行视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压缩。在监控软件设计部分,研究了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的监控软件的总体结构,引入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进行设计,选用Visual C++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并将多线程技术和模块化设计结合起来,给出了软件的流程图以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在附录里给出了自行设计的部分核心源代码。本研究在实时视频网络监控技术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工作,其结果有望在实际中予以应用。

高惠娟[10](2007)在《移动IP组播关键技术及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网络信息化和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得互联网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量的移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即使在移动环境中也能方便地接入到Internet。因此,Internet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成为了Internet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组播技术具有提高网络利用率、节省发送者资源等优点,将使移动互联网中的组播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其高效传送信息的优势。但是移动IP和IP组播的结合也会给两者带来挑战,因此如何把移动IP和IP组播相结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总结了移动IP组播的难点和相关问题,综述了移动IP组播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对现有的移动IP组播协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研究。3、总结了IP组播在移动环境中的地址兼容方法;通过对现有移动IP组播协议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互联网特点的分析,研究了一种区域层次化管理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区分层结构有效地提高组播树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切换性能。4、在移动IP组播的应用领域,构建了一种面向新媒体环境基于移动IP组播技术的手机电视系统架构。

二、IP视频与IP组播技术概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P视频与IP组播技术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1)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IP组播技术简介
2 IP组播技术运行的环境参数
3 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和优势分析
4 IP组播技术系统的结构区分
    4.1 视频数据处理模块作用和设计原理
    4.2 视频数据发送模块作用和设计原理
    4.3 视频数据接收播放模块作用和设计原理
    4.4 云台镜头控制模块
5 结束语

(2)基于IP网络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校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 高校安全监控需求概述
        2.1.1 功能需求分析
        2.1.2 非功能性需求
    2.2 校园监控系统架构与开发平台
        2.2.1 校园监控系统开发的目的
        2.2.2 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平台应具有的应用特点
        2.2.3 校园监控系统架构
        2.2.4 校园监控系统实现的开发平台
        2.2.5 校园监控系统实现的网络技术基础
    2.3 可行性分析
    2.4 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2.4.1 图像编解码技术
        2.4.2 IP 组播技术
        2.4.3 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IP 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3.1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3.1.1 摄像机选择
        3.1.2 H.264 编码算法流程
        3.1.3 H.264 算法优化设计
        3.1.4 IP 组播流程
    3.2 视频监控方案设计
        3.2.1 云台控制
        3.2.2 动态检测
        3.2.3 视频回放
    3.3 数据存储管理
        3.3.1 校园视频监控的存储
        3.3.2 大规模监控中存储应用的关键问题
        3.3.3 视频监控存储管理的实现
        3.3.4 视频录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及优化
    4.1 数据采集的实现
        4.1.1 H.264 编码优化实现
        4.1.2 IP 组播技术实现
    4.2 视频监控
        4.2.1 云台控制功能实现
        4.2.2 视频数据播放
        4.2.3 多通道监控
    4.3 数据管理
        4.3.1 视频录像功能实现
        4.3.2 数据库存储操作
        4.3.3 历史视频数据查询功能
    4.4 系统测试
        4.4.1 测试用例—W 高校介绍
        4.4.2 系统监控环境
        4.4.3 监控场景分布
        4.4.4 测试方案
        4.4.5 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3)对等网络流媒体关键技术及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混合结构的P2P流媒体覆盖网络构建
    2.1 引言
    2.2 相关工作
    2.3 基于混合结构的覆盖网络构建方法
    2.4 性能分析和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VC编码的P2P流媒体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应用场景和问题分析
    3.3 基于SVC编码的P2P流媒体技术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概率模型的P2P流媒体系统搭便车问题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3 理论分析
    4.4 数值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2P流媒体系统的激励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3 基于CDS的激励机制
    5.4 基于CDS机制的P2P流媒体系统设计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6.3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附录:英文论文2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组播技术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组播简介
    1.1 组播的概念
    1.2 工作原理
2 IP组播技术
    2.1 IP 组播技术概述
    2.2 IP组播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2.2.1 提高了远程教学的覆盖率
        2.2.2 丰富网络资源, 保障网络安全
        2.2.3 实现网络实时教学
    2.3 IP 组播技术在远程教育视频中的合理设计
        2.3.1 组播地址的获取
        2.3.2 网络环境对组播的支持
        2.3.3 组播选路
    2.4 基于IP 组播技术构建的远程教育网络结构
    2.5 组播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6)IP组播技术在FTTH/EPON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第二章 FTTH/EPON系统概述
    2.1 NGN及宽带接入技术
        2.1.1 NGN的发展
        2.1.2 宽带接入技术
        2.1.3 光纤接入技术
    2.2 FTTH/EPON系统介绍
        2.2.1 FTTH/EPON系统结构
        2.2.2 FTTH/EPON工作原理
    2.3 FTTH/EPON的发展现状
        2.3.1 国际发展现状
        2.3.2 国内发展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IP组播技术
    3.1 IP组播技术概述
        3.1.1 IP组播概念和特点
        3.1.2 IP组播地址
        3.1.3 组播MAC地址映射
    3.2 IP组播管理协议
        3.2.1 IGMP协议
        3.2.2 IGMP二层协议
    3.3 IP组播域内路由协议
        3.3.1 DVMRP协议
        3.3.2 PIM-DM协议
        3.3.3 PIM-SM协议
    3.4 小结
第四章 IP组播技术在FTTH/EPON系统中应用
    4.1 FTTH/EPON系统承载DVB业务设计
        4.1.1 系统总体结构
        4.1.2 DVB业务承载
    4.2 IP组播技术应用传输DVB业务
        4.2.1 IP组播封装
        4.2.2 EPG信息组播传输
        4.2.3 DVB节目组播传输
    4.3 IP组播技术的应用扩展
        4.3.1 FTTH/EPON实现综合接入
        4.3.2 IP组播技术传输综合业务
    4.4 小结
第五章 IP组播技术在FTTH/EPON系统中的实现
    5.1 FTTH/EPON系统中IP组播设计
        5.1.1 总体方案设计
        5.1.2 下行传输技术
        5.1.3 组播帧的过滤
    5.2 IP组播在FTTH/EPON中的具体实现
        5.2.1 组播成员加入过程
        5.2.2 组播报文下行传输
        5.2.3 组播成员离开过程
        5.2.4 组播实现传输综合业务
    5.3 系统仿真与分析
        5.3.1 模型建立和参数设定
        5.3.2 服务器提供节目固定
        5.3.3 终端收看用户数固定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参与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IP组播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IP组播概述
    2.1 IP组播的基本概念
    2.2 IP组播的编址
3 IP组播技术的优势
    3.1 单播、广播与组播
    3.2 IP组播技术的优势
        (1)带宽利用率高
        (2)服务器负载低
        (3)路由算法的独立性,网络的健壮性
        (4)分布式应用
4 IP组播技术的应用
    4.1 IP组播的应用分类
        (1)点对多点应用
        (2)多点对点的应用
        (3)多点对多点的应用
    4.2 IP组播的典型应用
        4.2.1 流媒体的应用
        4.2.2 实时数据组播的应用
        4.2.3 游戏和仿真的应用
5 结束语

(8)基于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IP组播技术
3. 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4. 组播传输的实现
5. 结束语

(9)基于IP组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实际意义
    1.2 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
        1.2.1 模拟视频监控
        1.2.2 准数字视频监控
        1.2.3 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
    1.3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1.4 视频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视音频的压缩技术
        2.1.1 视音频压缩的基本原理
        2.1.2 视音频压缩标准
        2.1.3 MPEG-4标准
    2.2 视音频存储技术
    2.3 网络实时传输技术
        2.3.1 TCP和UDP协议
        2.3.2 RTP协议
        2.3.3 RTCP协议
        2.3.4 RSVP协议
        2.3.5 RTSP协议
第三章 IP组播技术及其实现
    引言
    3.1 IP组播技术概述
        3.1.1 单播、广播及组播
        3.1.2 IP组播地址
        3.1.3 组播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
    3.2 组播传送算法和路由协议
        3.2.1 组播传送算法
        3.2.2 组播路由协议
    3.3 IP组播在Winsock中的实现
        3.3.1 实现IP组播的前提条件
        3.3.2 IGMP协议
        3.3.3 Winsock套接字
        3.3.4 使用Winsock实现IP组播
第四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引言
    4.1 系统的硬件方案
        4.1.1 硬件构成及工作原理
        4.1.2 系统硬件选型
    4.2 系统的软件方案
        4.2.1 开发平台及工具的选择
        4.2.2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4.2.3 多线程技术
        4.2.4 系统软件结构
        4.2.5 系统软件模块
    4.3 网络通信方案
        4.3.1 网络拓扑
        4.3.2 网络通信模型
        4.3.3 通信流程图
        4.3.4 通信协议的选择
第五章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软件研发
    5.1 视音频数据处理模块
        5.1.1 视音频信号的采集
        5.1.2 视音频数据的实时播放
    5.2 视音频录像播放模块
    5.3 系统参数设置模块
    5.4 云镜控制模块
        5.4.1 Windows下的串口通信
        5.4.2 具体实现
    5.5 视音频数据发送模块
        5.5.1 模块概述
        5.5.2 具体实现
    5.6 视音频数据接收播放模块
        5.6.1 模块概述
        5.6.2 具体实现
    5.7 软件测试
    5.8 IP组播性能测试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完成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源程序摘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移动IP组播关键技术及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IP组播的研究现状
        1.2.1 移动IP组播面临的问题
        1.2.2 现有的移动IP组播协议
    1.3 本文的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移动IP组播技术综述
    2.1 组播原理
        2.1.1 IP组播
        2.1.2 IP组播的实现方式
    2.2 移动IP
        2.2.1 移动IP的产生
        2.2.2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2.2.3 移动IP的术语
        2.2.4 移动IP的主要特点
    2.3 移动IP组播
        2.3.1 现有移动IP组播组管理的缺陷
        2.3.2 移动IP组播路由
        2.3.3 移动IP组播切换
第3章 移动IP组播协议
    3.1 移动IP组播管理协议
        3.1.1 IGMP协议
        3.1.2 MLD协议
    3.2 移动IP组播路由协议
        3.2.1 双向隧道
        3.2.2 远程加入
    3.3 基于IPv4的移动组播协议
        3.3.1 移动组播协议MoM
        3.3.2 基于范围的移动组播协议RBMoM
        3.3.3 组播代理协议MA
        3.3.4 MMA
        3.3.5 MMROP协议
        3.3.6 MobiCast协议
    3.4 基于IPv6的移动组播协议
        3.4.1 FHSR
        3.4.2 FMSR
    3.5 移动IP组播算法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IP组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4.1 引言
    4.2 移动IP组播管理与切换问题
    4.3 IP地址的共存兼容问题
        4.3.1 IPv4地址
        4.3.2 IPv6地址
        4.3.3 IPv4地址与IPv6地址转换机制
    4.4 移动IP组播区域层次化管理
        4.4.1 区域层次化管理模型
        4.4.2 RHM中的组播管理
        4.4.3 RHM中的组播树
        4.4.4 区域层次化管理模型切换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IP组播技术的主要应用
    5.1 移动IP组播在视频通信中的应用实例
    5.2 移动IP组播技术在手机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5.2.1 手机电视业务简介
        5.2.2 基于移动IP组播技术的手机电视系统架构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IP视频与IP组播技术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 [1]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张沈莘.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09)
  • [2]基于IP网络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小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3]对等网络流媒体关键技术及激励机制研究[D]. 秦丰林. 山东大学, 2011(12)
  • [4]组播技术在远程网络教育中的运用[J]. 杜传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5]IP组播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实现[A]. 贾涛,孔德强,彭欣. 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 2009
  • [6]IP组播技术在FTTH/EPON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D]. 刘茜. 山东大学, 2009(05)
  • [7]IP组播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J]. 许亚梅,包怀忠.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9)
  • [8]基于IP组播技术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J]. 张明杰.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
  • [9]基于IP组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D]. 胡浩. 南昌大学, 2008(11)
  • [10]移动IP组播关键技术及策略的研究[D]. 高惠娟. 南昌大学, 2007(08)

标签:;  ;  ;  ;  ;  

IP视频和IP组播技术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