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杂志委员会

人才发展杂志委员会

一、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论文文献综述)

许世建[1](2020)在《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具有跨界、整合、重构特征的教育类型,因此需要企业参与办学并实现与就业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同频共振。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制度调控的重要供给主体,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然而,由于利益诉求得不到精准满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普遍性的“一头冷”正向短期培训“热”、长期育人“冷”的结构性“冷”转变,办学主体功能与地位缺失,对办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需要政府优化财税政策激励机制进行宏观干预。据此,本研究釆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系统论研究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就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展开研究:(1)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以往学者有关企业参与办学及财税政策激励的研究,了解我国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的现状和问题;(2)将企业参与办学动力机制放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系统中进行研究,揭示财税政策在系统中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财税政策激励置于企业行为系统中,通过分析企业参与办学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应概念模型;(3)通过问卷调査方法获取数据,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分析财税政策对企业参与办学的激励路径和效应,并通过横向多维分组对比进行财税政策效果评价;(4)总结典型国家基本经验,并结合实证数据分析结果,分政策利用和优化两个维度,提出完善我国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的财税政策体系相关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系统内形成了一个具有马太效应的“动力源—加压装置—减压装置—调节装置”动力循环。财税政策使企业参与办学行为处于高度的激活状态,保障了企业办学动力在系统中的良性运转并得到逐渐增强;(2)财税政策作为企业参与办学的外在激励条件,并不直接对企业行为产生显着的正影响,而是通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构建委托—代理协调关系,作用于企业行为影响因素,通过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办学动力向实际行为的转化效率,以间接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3)财税政策中不同类型政策对于企业参与办学激励效果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特征企业和不同政策实施条件下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将职业教育研究由学校转向企业、由纯粹企业行为态度转向由财税政策激励形成的主观规范,区别当前主要针对院校的政策支持,过多倾向于企业自身加强投入;(2)从微观层面探析财税政策对企业参与办学激励路径和效应,横向多维分组评价现行政策效果,扩展当前主要集中于优惠政策制定的面上研究;(3)运用多学科理论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将系统论方法引入其中,突破现有以教育论教育的学术思维藩篱。

燕爽[2](2013)在《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开发已成为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尽管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科技人员总量有所回升,但同时也发现,四川省仍然存在着科技人才数量少、质量低,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为了满足工作的需求,科技人才需要抽出时间进行短期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和对于科技人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人才属于在职人员,面临人才开发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即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个人应该怎样承担人才开发成本的问题。本文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对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其中对涉及到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科技人才的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及科技人才开发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选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校)和民营企业三种不同性质单位的科技人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发现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人才总量少、科技人才开发投入环境差、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和科技人才开发投入政策力度不够。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提出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的相应对策是:政府方面,保障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教育部门应设有专项教育培训费用和完善人才政策,健全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体系;单位方面,要增加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机会,支付教育培训费用、减少科技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和完善科技人才的奖励机制,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个人方面,提升科技人才学历层次,丰富知识、增强个人健康状况和对工作的归属感和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高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增强高校参与意识、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落实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和校企合作,实现双赢。本文研究成果将为促进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对策。

李秀美[3](2012)在《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相当多的农村地区仍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是个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也是现实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整理分析,在农业产业化理论、人才开发理论、人才流动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模型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寻找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开发路径。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人才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述评,阐明本研究的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其次,论述农业产业化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才团队理论、人才流动理论及其对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意义,重点从人才对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贡献的角度,界定农业产业化人才的概念。第三,对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人才演进及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人才现状,剖析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产生的问题根源,并提出开发产业化人才的出路。第四,详细论述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设计思路。一是对农业产业化人才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农业产业化人才划分为三类,即单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人才、综合农业生态产业化人才和城乡统筹区域产业化人才,并分析论证了农业产业化层次与人才需求层次之间的内在关联。二是构建开放的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中心,分析该中心对农业产业化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服务、评价的作用。三是探讨人才开发的几种实现路径:建立服务于产业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回流”体系,提出三种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主导模式。旨在依据产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侧重,合理规划并实施人才开发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研究,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从数量、结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开发产业化人才,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寻求可行之路。

刘海燕[4](2010)在《中国法学社团研究 ——以中国法学会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法学社团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社团革命”的背景下,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我国法学社团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法学社团管理体制和内部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准确认识法学社团的性质、作用,改革法学社团管理体制,完善法学社团内部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学社团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科学发展,从宪法的角度,通过分析社团一般理论,回顾中国法学社团的历史,考察中国法学会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法学会的地位及法学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中国法学会法律地位的具体内涵,并提出了我国法学社团发展的三项主要建议:第一,提出了中国法学会作为全国法学社团的枢纽组织的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形成全国学社团枢纽组织负责管理和培育法学社团的新格局的设想,分析提出了中国法学会应发挥其特殊优势,发挥出全国法学社团枢纽组织的应有的理念枢纽、资源枢纽、网络枢纽功能作用,准确把握枢纽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与法学社团的关系的建议;第二,提出了中国法学会作为中国法治思想库的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法治思想库的研究目标和要求、发挥中国法治思想库的影响力的建议;第三,提出了中国法学会引领全国法学社团规范化进程的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法学会内部治理的规范化,中国法学会统一引导全国法学社团的规范化进程的建议。

孙海山[5](1999)在《理事会工作回眸》文中提出

叶尚志[6](1999)在《我国20年的巨变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

孙路一[7](1998)在《继往开来 任重道远——在庆祝改革开放20周年、《人才开发》创刊12周年联谊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 今天,我和宣传部副部长许德明同志与在座的理事等单位负责同志和代表,以及被邀请的大报记者、杂志社同行——《组织人事报》、《人才市场报》等刊物的同志听取了《人才开发》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叶尚志同志有关杂志社的全面总结,并和大家一起回顾我国改革开放20年,同时也回顾了《人才开发》杂志社自1986年创刊以来,所经历的12年风风雨雨。特别令人敬佩的是由我们的老部长叶尚志同志、老局长卓超同志和一些老前辈不辞辛劳,继续发扬“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革命精神,积极创办《人才开发》杂志,并兢兢业业领导杂志社的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类、各层次的人才开发、研究及需求,做了大量的宣传和传播工作。通过参加几次《人才

叶尚志[8](1998)在《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 今天我们杂志社召开第二次理事会,特向光临的理事、理事单位的代表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在理事会成立时说过,今后理事会的活动不要搞成应景的、空洞的形式;要有内容、有意义,要对大家关心的新鲜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座谈、探索,要对大家从事的事业有所帮助、有所促进。我们《人才开发》杂志办了十二年,成为全国社科、人才类核心杂志之一,现在要继续努力攀登高峰,办成全国一流杂志。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赶上时代潮流。当前世界最新最大的潮流是什么?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你追我赶,风起云涌,对全世界、对每个国家、对各行各业、对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我今天到交大这座着名高等学府与在座的各位理事、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来谈一谈知识经济问题,如同班门弄斧。好在后边还有很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发言、讨论,所以我所讲的实为抛砖,意在引玉。

王戒三[9](1998)在《在《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成立及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摘要》文中研究表明 赵启正: 庆祝《人才开发》杂志11年了,很高兴。 《人才开发》杂志坚持这么多年,不容易,全国许多人才类刊物,办不下去,垮掉了,但我们仍然活着,而且办得很好。 11年前,当时是在组织部老部长叶尚志同志主持办起来的。那时候的问题很简单。到底存在不存在人才这个概念?当时常说要做螺丝钉……今天没有疑问了,当时是有疑虑的。现在社会进步,不只是需要人才,而是急需人才。东南亚金融风波,对东南亚的经济打击很大,货币大幅度贬值现在感到很凄凉,企业家,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家都很紧张。某国有位先生对我说,我胳膊麻了,腿也不行了,怕是脑溢血,我说他

王戒三[10](1998)在《《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成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98年1月15日下午,本社假座上海国际饭店巴黎厅召开“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成立及新春联谊会”,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世谦,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原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李家镐、中共上海市

二、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论文提纲范文)

(1)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办学
        二、办学主体
        三、财税激励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现实基础
    第一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分析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目标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特征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力机理
    第二节 我国现行财税政策激励现状分析
        一、政策文本收集与处理
        二、国家层面政策分析
        三、地方政府层面政策分析
        四、政策激励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现行财税政策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的针对性方面
        二、政策的科学性方面
        三、政策的公平性方面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模型构建
    第一节 财税政策干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理论依据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理论依据
        二、财税政策干预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概念模型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行为路径
        二、财税政策的激励效应
    第三节 研究假设
        一、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
        二、需求满足、行为意向与行为
        三、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实证检验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一、问卷设计
        二、变量测量
    第二节 预测试问卷分析
        一、分析程序与判断标准
        二、问卷量表的项目分析
        三、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统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数据分析及模型验证
        一、数据分析方法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四、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抽取率检验
        五、模型适配度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政策评价
    第一节 政策评价方法应用
        一、政策评价概述
        二、变量定义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评价模型设定
    第二节 财税政策之间激励效果差异分析
        一、差异整体性分析
        二、不同企业特征检验
        三、代表性财税政策条款检验
    第三节 不同条件下财税政策效果差异分析
        一、不同行业分布差异
        二、不同生命周期差异
        三、不同政策目标差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策略建议
    第一节 典型国家财税政策激励机制分析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二、英国学徒制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三、日本企业内培训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四、法国学徒制职业教育财税政策
        五、典型国家财税政策激励基本经验
    第二节 我国现行政策利用
        一、鼓励企业投资国家重点扶持领域
        二、鼓励企业选择试点政策优惠地区
        三、鼓励企业吃透政策,统筹申报
        四、鼓励企业运营中重视优惠政策筹划
    第三节 我国政策优化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打通政策激励通道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发挥财政导向作用
        三、完善财税激励体系,体现政策差异化
        四、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二、观点创新
        三、方法创新
    第二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访谈提纲
附录 B: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的概念
        1.2.1 研究现状
        1.2.2 本文研究的概念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及其应用
    2.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综述
        2.1.1 教育成本理论综述
        2.1.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综述
    2.2 科技人才的短期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综述
        2.2.1 教育
        2.2.2 短期培训
    2.3 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确定
        2.3.1 政府是教育成本的主要分担者
        2.3.2 用人单位是教育成本的辅助补偿者
        2.3.3 个人是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2.3.4 高校和社会捐赠分担少量教育成本
    2.4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应用
        2.4.1 教育经费
        2.4.2 科研经费
        2.4.3 医疗保健
        2.4.4 财政拨款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2.4.5 省级财政人才开发的专项经费
第三章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
        3.1.1 科技人才开发与投入
        3.1.2 科技人才开发与科技人才投入的关系
        3.1.3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投入的作用与意义
    3.2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调查问卷分析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3.2.3 国有企业调查问卷分析
        3.2.4 事业单位(高校)调查问卷分析
        3.2.5 民营企业调查问卷分析
    3.3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3.3.1 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政策力度不够
        3.3.2 用人单位科技人才开发投入环境差
        3.3.3 科技人才总量少以及科技人才自身发展不足
        3.3.4 教育水平发展相对落后
第四章 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方面
        4.1.1 保障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
        4.1.2 教育部门应设有专项教育培训费用
        4.1.3 完善人才政策,健全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体系
        4.1.4 制度保障,切实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4.2 用人单位方面
        4.2.1 要增加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机会,支付教育培训费用
        4.2.2 减少科技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4.2.3 完善科技人才的奖励机制,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4.3 个人方面
        4.3.1 提升科技人才学历层次,丰富知识
        4.3.2 增强个人健康状况和对工作的归属感
        4.3.3 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
    4.4 高校方面
        4.4.1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高校参与意识
        4.4.2 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落实高校服务社会职能
        4.4.3 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兴农关键
        1.1.2 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新问题
        1.1.3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导向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农业产业化及人才开发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与人力资本
        2.1.2 农村人口、农村人力资源、农业人才与农业产业化人才
    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1 农业产业化的起源
        2.2.2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2.2.3 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2.3 人才开发理论
        2.3.1 基于个体的人才开发理论
        2.3.2 基于组织的人才开发理论
    2.4 人才流动理论
        2.4.1 个体层面的流动
        2.4.2 组织层面的流动
        2.4.3 社会层面的流动
3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演进与现状分析
    3.1 农业产业化人才的演进及特征
        3.1.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3.1.2 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农业产业化人才状况
    3.2 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态势
        3.2.1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现状分析
        3.2.2 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现状分析
    3.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困境及出路
        3.3.1 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凸显
        3.3.2 农业从业人员地区分布不平衡
        3.3.3 农业产业化人才严重匮乏
        3.3.4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出路
4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理论解析
    4.1 探讨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几个问题
        4.1.1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4.1.2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战略分析
        4.1.3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功能
        4.1.4 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分类及涵义
    4.2 农业产业化细分与产业化人才细分
        4.2.1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同阶段中的人才需求
        4.2.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同层次中的人才需求
        4.2.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产业化人才匹配
        4.2.4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主体识别
    4.3 三层次人才队伍开发机理解析
        4.3.1 产业化层次间的关联分析
        4.3.2 产业化人才间的关联分析
5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模型构建
    5.1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模型设计
        5.1.1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5.1.2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建设目标
        5.1.3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建设原则
        5.1.4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建设主体
        5.1.5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体系框架
    5.2 构建开放的农村产业化人才开发平台
        5.2.1 根据产业链的分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5.2.2 根据人力资源状况选择人才培养形式
        5.2.3 根据产业化发展水平确定人才培养内容
        5.2.4 根据产业化人才贡献测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5.3 建立并完善服务于产业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
        5.3.1 农业产业化分工与专项技能知识累进模型
        5.3.2 基于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的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模型
    5.4 建立并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回流”体系
        5.4.1 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人力资本团队运行模式
        5.4.2 农业产业化人才的供求分析
        5.4.3 构建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回流”模型
    5.5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主导模式
        5.5.1 公共教育培训主导模式
        5.5.2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导模式
        5.5.3 区域人才孵化平台主导模式
6 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国法学社团研究 ——以中国法学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团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团的界定
        一、国外对社团的界定
        二、我国对社团的界定
    第二节 社团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结社自由的理论
        二、社群主义理论
        三、第三部门理论
        四、治理理论
        五、协商民主理论
    第三节 社团的分类
        一、政府关于社团的分类
        二、学者关于社团的分类
    第四节 社团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社团的合法性基础
        一、法治、宪政与自治理论的关系
        二、结社自由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章 中国法学社团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法学社团的分类
        一、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的法学社团
        二、依据《中国法学会章程》成立的法学社团
    第二节 中国法学社团的职能
        一、聚合职能
        二、法学交流职能
        三、法学学术评价职能
        四、教育职能
        五、维权职能
    第三节 中国法学会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法学会的组织机构历史沿革
        二、中国法学会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中国法学会与地方法学会的关系
        四、中国法学会与其他全国性法学社团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法学会的地位及功能
    第一节 中国法学会的地位
        一、中国法学会的性质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法学会的地位
        三、中国法学社团改革与中国法学会的地位
    第二节 中国法学会的功能
        一、中国法学会的法学社团体枢纽组织功能
        二、中国法学会的思想库功能
        三、中国法学会的政治参与功能
第四章 中国法学社团的规范化
    第一节 中国法学会内部治理规范化的价值追求
        一、建立科学而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二、建立创新型内部治理结构
    第二节 中国法学会引导全国法学社团规范化进程
        一、依法登记法学社团
        二、依法变更登记法学社团
        三、依法审批成立法学社团
    第三节 中国法学会引导法学社团建立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自律机制
        一、规范章程
        二、推进内部民主机制规范化
        三、内部民主机制规范化的展开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D]. 许世建. 天津大学, 2020(01)
  • [2]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四川省科技人才开发经费投入研究[D]. 燕爽. 西南民族大学, 2013(07)
  • [3]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李秀美.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4]中国法学社团研究 ——以中国法学会为例[D]. 刘海燕. 武汉大学, 2010(09)
  • [5]理事会工作回眸[J]. 孙海山. 人才开发, 1999(03)
  • [6]我国20年的巨变与展望[J]. 叶尚志. 人才开发, 1999(03)
  • [7]继往开来 任重道远——在庆祝改革开放20周年、《人才开发》创刊12周年联谊会上的讲话[J]. 孙路一. 人才开发, 1998(11)
  • [8]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 叶尚志. 人才开发, 1998(05)
  • [9]在《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成立及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摘要[J]. 王戒三. 人才开发, 1998(02)
  • [10]《人才开发》杂志社理事会成立[J]. 王戒三. 人才开发, 1998(02)

标签:;  ;  ;  ;  ;  

人才发展杂志委员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