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生长碳纳米纤维上的化学镀镍

气相生长碳纳米纤维上的化学镀镍

一、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论文文献综述)

宋启良,胡振峰,杜晓坤,吕镖,金国[1](2019)在《非金属表面化学镀覆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化学镀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烯、碳纤维、光纤、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表面化学镀金属化的最新研究动态,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陈威[2](2018)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功能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子器件及设备的急剧增加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辐射现象日益增强,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电磁干扰、电磁信息泄密以及电磁环境污染,研究高性能电磁功能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碳纤维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其制备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然而传统的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是运用挤出、注射或者压塑成型等方法加工,一方面会造成纤维的取向分布,或纤维与聚合物共混时造成纤维断裂提高渗流阈值,另一方面不适合制备大面积薄层电磁功能材料。本文运用造纸法技术制备出具备稳定导电网络结构的(镀镍)碳纤维薄毡,利用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方法制备(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纤维含量、多层以及夹层结构对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制备出(镀镍)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利用玻璃纤维调控混杂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采用多尺度设计的思想制备(镀镍)碳纤维/MWC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Fe3O4 NP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宏观导电网络结构与导电性以及磁性纳米粒子之间的多尺度复合对复合材料屏蔽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电磁损耗微观机制,同时为降低二次反射污染,设计了一种吸收层+反射层的双层结构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反射系数及屏蔽性能;在空心玻璃微珠(HGMs)上化学镀Ag制备出轻质导电粒子Ag@HGMs,利用Ag@HGMs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以及电磁屏蔽性能,得到了比屏蔽效能高的轻质屏蔽复合材料;利用CST电磁仿真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FSS电磁传输特性的影响因素,获得了复合材料FSS的电磁传输规律,并通过自由空间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X波段(8.212.4 GHz)的总屏蔽效能SET随着碳纤维含量以及碳纤维毡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以吸收损耗SEA的增加为主,SEA主要来自于介电损耗;夹层结构设计可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屏蔽效能最高可达74.7 dB。玻璃纤维在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起到调控电磁参数以及吸波性能的作用,吸波性能研究表明混杂复合材料的最小反射系数为-31.8 dB。(2)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总屏蔽效能SET随着镀镍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以吸收损耗SEA为主,SEA主要来自于介电损耗以及磁损耗,夹层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最高可达93.1 dB。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增加了磁损耗以及阻抗匹配特性,从而提高了镀镍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复合材料的最小反射系数为-43.5 dB。(3)导电性纳米粒子f-MWCNTs起到架通(镀镍)碳纤维的导电“桥梁”作用,提高了(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总屏蔽效能SET,SET的增加主要来自于SEA的增加。设计了一种玻璃纤维/f-MWCNTs/环氧树脂+碳纤维/f-MWCNTs/环氧树脂双层结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f-MWC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表明其最小反射系数为-28.7 dB,低于-10 dB的带宽为3.7GHz,双层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同时降低表面反射系数,可防止二次反射污染。(4)磁性纳米粒子Fe3O4 NP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以及阻抗匹配特性,碳纤维/Fe3O4 NP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总屏蔽效能SET和吸收损耗SEA均随着Fe3O4 NP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反射损耗SER减少,总屏蔽效能SET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吸收损耗SEA的增加,吸收损耗SEA主要来自于介电损耗以及磁损耗。设计了一种玻璃纤维/Fe3O4 NPs/环氧树脂+碳纤维/Fe3O4 NPs/环氧树脂双层结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Fe3O4 NPs/环氧树脂复合的吸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最小反射系数为-43.5 dB,低于-10 dB的带宽为3.9 GHz。(5)轻质导电粒子Ag@HGMs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起到了降低材料密度以及完善碳纤维导电网络结构的双重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屏蔽效能。碳纤维/Ag@HG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着Ag@HGM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可达265.5 S/cm,Ag@HGMs与碳纤维具备协同导电效应;碳纤维/Ag@HG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比屏蔽效能随着Ag@HGM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最高可达128.8 dB·cm3/g。(6)十字贴片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带阻FSS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材料FSS的电磁传输性能如谐振频率、-5 dB带宽和最大传输损耗取决于十字单元的臂长和臂宽、周期、介质基板的介电性能和厚度、单元贴片厚度等。基于仿真得到FSS传输性能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FSS,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验证了碳纤维复合材料FSS较好的应用价值。

叶勤军,苏勋家,毕松,陈金凯[3](2017)在《碳纳米材料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化学镀镍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总结了碳纳米材料化学镀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刘敬萱[4](2016)在《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及沉积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由于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密度小、耐高温、耐辐射、耐疲劳性好、导电导热性良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良性能被人们广泛关注,目前常作为增强相与树脂、金属、陶瓷、混泥土等材料构成复合材料使用。金属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继承了碳纤维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良好的韧性等优良性能,又能保持基体金属的特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航空航天、生物材料和民用工业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碳纤维与许多金属基体的润湿性很差,当复合材料承受一定载荷时,容易造成碳纤维剥落和脱离。因此如何提高碳纤维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力就是制备金属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关键。本课题采用电镀法对碳纤维表面电镀镍、铜和镍-铜镀层,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三种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各个镀层的形成及反应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碳纤维表面电镀镍的最佳工艺是:硫酸镍200 g/L,氯化镍60 g/L,硼酸4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L;电流密度0.56 A/dm2,电镀时间6min,温度为50℃。电镀时间对碳纤维的增重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电流密度,然后是硼酸浓度,最后是硫酸镍浓度。镀液温度的变化会造成镀层形貌的改变,但对镀层厚度的影响不显着。镀层的厚度是与电流密度及电镀时间呈线性关系,当电流密度及电镀时间不断增加,镀层厚度也逐渐增加;当电流密度逐渐增大,镀层表面出现胞状组织,粗糙程度逐渐增大。碳纤维表面镀镍过程中Ni2+浓度和硼酸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a=-0.0886、b=0.0304,反应激活能Ea=4023.31 J/mol。(2)碳纤维表面电镀铜的最佳工艺是:硫酸铜200 g/L,硫酸60 g/L,硝酸钾30 g/L,光亮剂0.1 g/L;电压2.5V,电镀时间7min。电镀时间对碳纤维的增重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压,然后是硫酸铜浓度,最后是硫酸浓度。碳纤维表面电镀铜过程中Cu2+浓度和H+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a=0.4609、b=-0.1935,反应激活能为Ea=5545.44 J/mol。(3)在碳纤维表面先镀镍再镀铜所得的镀层表面较光滑、平整,镀层厚度均匀,当镍镀层小于1.56μm时,镀层结合力符合要求,是理想的镀层。随着镍层厚度的增加,铜层的沉积速率也随之增加。

吴群英[5](2014)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和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Ni-P-MoS2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成功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化学镀Ni-P层,研究了去胶、粗化和活化三个前处理工序,筛选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的工艺配方,分析了温度、pH值、次亚磷酸钠浓度和乳酸浓度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讨论了糖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碳纤维表面Ni-P层形貌、厚度、沉积速率、结合力及次亚磷酸钠利用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化学镀Ni-P的反应机理。另外,本文还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化学复合镀Ni-P-MoS2层,对比了锌膜、磷化膜和锡化膜三种转化膜对镀层结合力的影响,分析了pH值、搅拌方式、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Ni-P-MoS2镀层沉积速率、MoS2微粒含量及其分布情况的影响,探寻了MoS2微粒与Ni、P的共沉积机理。在400℃条件下保温30min碳纤维的失重率为2.14%,高温灼烧去胶相对于索氏抽取装置去胶和硝酸浸泡去胶而言,具有去胶完全且不损伤碳纤维的优点。粗化后的碳纤维表面积明显增大,有利于提高Ni-P层与碳纤维的结合力。采用AgNO3溶液活化后的碳纤维表面吸附了更多的催化晶核,效果优于PdCl2溶液活化。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最佳工艺配方为:NiSO4·6H2O0.1mol/L,NaH2PO2·H2O0.25mol/L,NaAC·3H2O0.055mol/L,Na3C6H5O7·2H2O0.1mol/L,C3H6O30.2mol/L,C4H6O50.065mol/L,CH4N2S1.0mg/L,pH值5.4,温度85℃。镀液温度和pH值升高有利于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次亚磷酸浓度达到0.19mol/L后沉积速率不再增加,乳酸浓度达到0.22mol/L后沉积速率反而下降,分析化学镀Ni-P过程的极化曲线,反应电位和电流密度的大小同样证明了上述结果。糖精具有细化晶粒和提高镀层光亮性的作用,它的加入使Ni-P层晶粒细化、结合力良好、次亚磷酸钠利用率减小;而十二烷基硫酸钠会在化学镀过程中夹杂在镀层内,它的加入使Ni-P层沉积速率降低、脆性增大、结合力下降、次亚磷酸钠的利用率下降。镍的阴极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并且原子氢对镍的还原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次亚磷酸钠的阳极氧化反应伴有不可逆的前置化学转化过程;化学镀Ni-P的阴、阳极反应相互影响,次亚磷酸钠的加入后,镍的还原电位正移,有利于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镍离子的加入后,次亚磷酸钠的氧化电位负移,由于晶态镍的产生,对次亚磷酸钠的氧化反应具有更强的催化能力,有利于其被氧化成单质磷。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Ni-P-MoS2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磷化膜和锡化膜相比,在锌膜表面制备的镀层与钛合金基体之间不存在缝隙,结合良好,镀层能承受的载荷至少达到40N。在酸性条件下,Ni-P-MoS2镀层沉积速率随镀液pH值的升高而加快,镀层中MoS2微粒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pH值为6.0时MoS2微粒在镀层中的分布最均匀且含量较多;间歇搅拌能够加快沉积速率,促进MoS2微粒含量的增加和均匀分布;单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保证了镀层沉积速率和MoS2微粒复合量;复配表面活性剂有助于MoS2微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镀液中被活化的MoS2微粒通过搅拌和电场力作用到达Ni-P层表面,而未被活化的MoS2微粒则仅仅依靠搅拌的作用靠近Ni-P层表面,经过催化作用,完全活化和部分活化MoS2微粒被Ni-P层完全或部分包裹,未被活化的MoS2微粒则吸附在Ni-P表面且极易脱落。

孙书杰,刘秀军,冯志海,樊桢,李同起[6](2014)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许多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已使用碳纤维作为增强体,采用化学镀是改善碳纤维的表面性质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改性方法。综述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种类,详细地叙述了碳纤维表面预处理技术、化学镀工艺及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状况,总结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郑丽娜[7](2012)在《纳米碳纤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纤维(CNFs),并采用微波法化学镀镍对CNFs进行表面金属化改性,将改性后的CNFs与聚合物共混制备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CNFs在聚合物中的掺杂与取向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NFs,并用微波法化学镀镍对CNFs进行表面金属化改性。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直线型CNFs,并用简单、方便的微波法化学镀镍成功对CNFs进行了表面金属化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前处理工艺及化学镀镍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均对CNFs及表面镍镀层有影响。表面处理后的CNFs经过微波法化学镀镍,可以均匀沉积一层直径约30 nm的镍粒子,并且镍粒子的装载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镀层逐渐增厚。表面金属化后的CNFs具有一定的磁性,可以在磁场作用下成功沿平行磁场方向取向排列。二、表面金属化改性后的CNFs与聚合物共混制备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机械共混法成功制备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样片。高温模压过程中在磨具两端施加磁场可以制备CNFs各向异性的纳米复合材料。CNFs在EVA、LDPE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相容性与界面结合性。对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刻蚀处理后可以观察到清晰的交联网络结构;掺杂CNFs但不取向破坏了LDPE大分子的规整排列,可以使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降低;而掺杂CNFs并取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复合材料的规整度,使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提高。三、研究CNFs掺杂和取向对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室温下CNFs含量逐渐增多使取向复合的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体电阻率先迅速降低后逐渐平缓,CNFs含量在0.01-1 wt%之间可以使体系出现渗流现象;CNFs不取向掺杂不会改变载流子在CNFs/LDPE绝缘层单层样片内的输运方式,而CNFs掺杂并取向会改变载流子的输运方式,使载流子易于沿垂直于厚度方向输运,可以有效地抑制载流子沿绝缘层厚度方向的注入和空间电荷在介质内的积聚。半导电层在样品厚度方向上可以一定程度地削弱外加电场,减弱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界面处的场强,减少阴极注入的空间电荷量;CNFs含量增多但不取向会逐渐改变CNFs/LDPE半导电层的导电机制,CNFs的取向掺杂可以增强半导电层沿厚度方向对外加电场的削弱作用,减少注入绝缘层中的空间电荷量;取向CNFs/LDPE半导电层的添加可以改变载流子的输运方式,有效抑制空间电荷由电极向绝缘层中的注入。CNFs掺杂浓度对CNFs/EVA纳米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影响较大,CNFs含量为0.5 wt%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最低,CNFs掺杂浓度对介电损耗影响不大;CNFs取向使介电常数变化较大,取向不会增加复合材料介电损耗。

董红周[8](2010)在《高压直流电缆用纳米碳纤维/EVA复合半导电材料电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远距离电力传输的研究方向之一,绝缘材料的发展推动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提高。本论文将纳米碳纤维取向分散到聚合物中,并初步研究了材料的介电性能,希望纳米碳纤维的取向分散能够在直流输电电缆中有所应用。论文首先对纳米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纤维表面沉积镍纳米层,实现纳米碳纤维的表面金属化。通过检测发现,改性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了一层约8nm的镍层,镍层上附着部分团聚纳米镍颗粒。随着改性中使用的NiCl2溶液浓度增大,镍层上附着的团聚的纳米镍颗粒越来越多;改性过程中的纤维分散方式对纤维形貌也有影响,超声分散效果比机械搅拌效果好,得到的纤维表面团聚颗粒较少。将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碳纤维在磁场的作用下分散到EVA中,通过观察可看到纤维的取向。分析纳米碳纤维/EVA介电谱,取向复合与非取向复合样品的介电性能发生变化。纳米碳纤维掺杂浓度为0.1wt%和0.5wt%时,取向复合材料比非取向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低,掺杂浓度为1.0wt%和5.0%wt时,取向复合材料比非取向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高;掺杂浓度为1.0wt%和5.0wt%时,低频区取向复合材料介质损耗因数高于非取向复合材料,高频区取向复合材料介质损耗因数低于非取向复合材料。

汪爱明[9](2010)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镀镍及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制备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本文对比研究了电磁搅拌法和超声波法两种镀镍工艺,SEM扫描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成功制备出表面镍含量较高的碳纤维,EDS能谱分析表明,电磁搅拌后碳纤维表面的Ni-P合金含量可达85.03%和6.55%,超声波镀镍后碳纤维表面的Ni-P合金含量可达38.12%和2.13%,从镍层的均匀程度,厚度以及镀镍纤维的连续性来看,超声波法制备的镀镍碳纤维更有利于后续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对镀镍碳纤维的电磁性能的研究发现,镀镍后碳纤维的电损耗参数下降,而磁导率有所提高,将利于低频带吸收。利用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制备出树脂基复合材料,从镀镍纤维对吸波性能的影响,铺层方式和树脂中短切镀镍纤维的加入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等三个角度展开研究,分别对不同情况下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反射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镀镍纤维制备的吸波材料在保证高频吸波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低频带的吸波能力;就铺层方式而言,采用层间全平行排布制备的复合材料吸波效果优于层间层间垂直交叉的效果;环氧树脂中短切镀镍纤维的引入也使吸收峰由中间频带向低频和高频带移动,低频吸收性能改善明显。反射率的最佳测试结果为,采用四层镀镍碳纤维层间全平行排列时,在14.88GHz吸收峰峰值为-27.62dB,低于-5dB的累积频宽约为14GHz,低于-10dB的累积频宽约为6.5GHz,吸波效果明显,力学性能也较之前的设计有所改善。

孙花[10](2009)在《硅基底上镍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微波加热法在硅基底上生长了纳米镍岛,以硅基底上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生长纳米碳纤维,和在纳米碳纤维上镀镍。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以乙二醇(EG)为溶剂,利用微波加热法在硅基底上生长纳米镍粒子。在本论文中,采用一个简单快速的微波加热路线,成功在硅基底上生长了单层均匀分布的纳米镍粒子。实验结果表明,镍源、加热方式、表面活性剂、硅基底的前期处理、还原剂等实验条件,均对硅基底上生长纳米镍粒子的大小、形貌、分布有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面,以水合肼为还原剂,NiCl2·6H2O为镍源,微波加热在硅基底上制备的纳米镍粒子大小均一,均匀附着在单晶硅片上,形成多个单一镍岛,平均粒径约30 nm,而采用NiSO4·6H2O为镍源,纳米镍粒子直径约50 nm,镍纳米粒子重叠在一起。二、以硅基底上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以乙炔为碳源,在管式炉中制备纳米碳纤维。本文采用微波加热法在单晶硅基底上生长镍纳米粒子,以镍纳米粒子为催化剂,以乙炔为碳源,在管式炉中制备纳米碳纤维。利用SEM)、EDS对硅基底上镍纳米粒子、碳纤维进行了形貌表征和成分分析,通过TEM观察了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模式。研究表明催化剂的形貌、制备温度、保温时间均对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有显着的影响。随着加热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增长,碳纤维长度增加,直径增大。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硅基底上镍纳米粒子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模式部分为螺旋对称生长,部分为直线型生长。纳米碳纤维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照片显示,沿镍催化剂粒子(111)晶面方向生长的碳纤维为直线型生长,沿镍催化剂粒子的(200)晶面方向生长的碳纤维为螺旋对称生长。三、利用微波加热法在碳纤维表面镀镍纳米粒子。在本论文中,利用微波加热法在纳米碳纤维上镀镍。利用SEM、TEM和XRD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和结晶性等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结果显示,碳纤维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镍纳米粒子,镍粒子粒径为30-100 nm。研究发现,纳米碳纤维的敏化、活化处理对镀镍有很大影响。通过调节微波加热时间,可以控制碳纤维表面负载的镍粒子的尺寸。所制备的磁性碳纤维置于一个平行磁场中,这些磁性碳纤维能够沿外磁场方向定向排列成一个长链结构。

二、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论文提纲范文)

(1)非金属表面化学镀覆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镀技术简介
    1.1 化学镀的发展历程
    1.2 化学镀层的分类
2 非金属表面化学镀的研究进展
    2.1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
    2.2 石墨烯表面化学镀
    2.3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
    2.4 光纤表面化学镀
    2.5 陶瓷材料表面化学镀
3 结语

(2)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功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电磁波屏蔽理论
        1.2.1 电磁波屏蔽机理
        1.2.2 电磁屏蔽效能
    1.3 电磁损耗微观机制
        1.3.1 介电损耗
        1.3.2 磁损耗
    1.4 电磁屏蔽材料研究现状
        1.4.1 金属以及铁磁性屏蔽材料
        1.4.2 表面导电性屏蔽材料
        1.4.3 填充性屏蔽复合材料
        1.4.4 多层以及夹层屏蔽材料
    1.5 吸波材料
        1.5.1 吸波材料与屏蔽材料的区别
        1.5.2 吸波材料的设计
        1.5.3 吸波材料的理论计算
        1.5.4 碳纤维吸波材料研究现状
    1.6 频率选择表面
    1.7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7.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7.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7.3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碳纤维及其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及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碳纤维的表面去胶以及碳纤维毡的形貌分析
        2.3.2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
        2.3.3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直流电导率分析
        2.3.4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2.3.5 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镀镍碳纤维及其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及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镀镍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分析
        3.3.2 镀镍碳纤维的EDS和 XRD分析
        3.3.3 镀镍碳纤维的室温磁滞回线
        3.3.4 镀镍碳纤维毡及其玻璃纤维混杂毡的微观形貌
        3.3.5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
        3.3.6 镀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导率分析
        3.3.7 镀镍碳纤维复合材料屏蔽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3.3.8 镀镍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镀镍)碳纤维/MWC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及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WCNTs的表面功能化分析
        4.3.2 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4.3.3 多尺度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分析
        4.3.4 多尺度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4.3.5 双层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纤维/Fe_3O_4 NP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3 测试及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e_3O_4 NPs表面改性分析
        5.3.2 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5.3.3 多尺度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5.3.4 双层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碳纤维/镀Ag空心玻璃微珠/环氧树脂轻质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6.2.2 实验方法
        6.2.3 测试及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HGMs的表面预处理分析
        6.3.2 HGMs的表面镀Ag分析
        6.3.3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6.3.4 复合材料电导率分析
        6.3.5 Ag@HG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6.3.6 碳纤维/Ag@HGM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6.3.7 复合材料的比屏蔽效能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频率选择特性研究
    7.1 前言
    7.2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频率选择的仿真设计
        7.2.1 电磁仿真软件
        7.2.2 FSS传输性能的影响因素
        7.2.3 单元类型
        7.2.4 模型的建立与材料的设定
    7.3 FSS的仿真结果与讨论
        7.3.1 单元尺寸对FSS传输性能的影响
        7.3.2 单元周期对复合材料FSS传输性能的影响
        7.3.3 介质加载对复合材料FSS传输性能的影响
        7.3.4 单元贴片厚度对复合材料FSS传输性能的影响
    7.4 复合材料FSS的制备与电磁性能测试
        7.4.1 复合材料FSS的制备
        7.4.2 复合材料FSS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
    7.5 FSS的电磁传输特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以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3)碳纳米材料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化学镀镍的原理及工艺
    1.1 化学镀镍的原理
    1.2 化学镀镍的工艺
2 碳纳米材料化学镀镍
    2.1 碳纳米管化学镀镍
        2.1.1 化学镀镍工艺的研究
        2.1.2 化学镀镍对碳纳米管性能的影响
    2.2 碳纤维化学镀镍
        2.2.1 有机前驱体碳纤维化学镀镍
        2.2.2 气相生长碳纤维化学镀镍
    2.3 石墨烯化学镀镍
3 结语

(4)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及沉积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碳纤维简介
        1.1.1 碳纤维的发展
        1.1.2 碳纤维的应用
        1.1.3 碳纤维的结构及性能
    1.2 碳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2.1 涂层法
        1.2.2 氧化法
        1.2.3 高温辐射处理法
    1.3 碳纤维表面金属化的研究现状
        1.3.1 碳纤维电镀的类型
        1.3.2 碳纤维化学镀的类型
        1.3.3 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
        2.3.1 实验方法
        2.3.2 碳纤维镍镀层的表征
        2.3.3 镀层厚度及镀层结合力测试
第三章 碳纤维表面电镀镍工艺的研究
    3.1 电镀镍正交实验
    3.2 各工艺条件的影响
        3.2.1 电镀时间的影响
        3.2.2 电流密度的影响
        3.2.3 镀液温度的影响
    3.3 添加剂的影响
        3.3.1 线性伏安曲线
        3.3.2 表面质量分析
        3.3.3 添加剂对镍镀层析出的影响
    3.4 镀镍碳纤维结合力检测
    3.5 电镀镍热力学分析
    3.6 电镀镍动力学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表面电镀铜工艺的研究
    4.1 电镀铜正交实验
    4.2 各试验因素的影响
        4.2.1 电镀时间的影响
        4.2.2 电压的影响
        4.2.3 镀液温度的影响
    4.3 镀铜碳纤维结合力检测
    4.4 电镀铜热力学分析
    4.5 电镀铜动力学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碳纤维表面电镀镍-铜工艺的研究
    5.1 电镀复合镀镍-铜镀层表征
    5.2 镍层厚度对铜层电沉积速率的影响
    5.3 镍层对铜层形貌的影响
    5.4 镍层对铜层电沉积稳定性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和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Ni-P-MoS2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碳纤维表面的化学镀镍
        1.2.1 碳纤维简介
        1.2.2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研究进展
        1.2.3 化学镀镍机理研究进展
    1.3 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
        1.3.1 钛合金的特点及应用
        1.3.2 化学复合镀技术简介
        1.3.3 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研究进展
        1.3.4 化学复合镀机理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 Ni-P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工艺流程
        2.1.4 前处理工艺研究
        2.1.5 正交实验设计
        2.1.6 单因素实验
        2.1.7 糖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化学镀镍的影响
        2.1.8 化学镀 Ni-P 反应机理的研究
        2.1.9 镀层性能表征
    2.2 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 Ni-P-MoS_2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装置
        2.2.3 实验工艺流程
        2.2.4 工艺条件对化学复合镀 Ni-P-MoS_2制备的影响
        2.2.5 化学复合镀共沉积机理的研究
        2.2.6 镀层性能表征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 Ni-P 前处理工艺研究
    前言
    3.1 去胶工艺分析
    3.2 粗化工艺分析
    3.3 活化工艺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 Ni-P 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前言
    4.1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 Ni-P 工艺配方筛选
    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4.2.1 温度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
        4.2.2 pH 值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
        4.2.3 还原剂浓度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
        4.2.4 络合剂浓度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
    4.3 糖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化学镀 Ni-P 的影响
        4.3.1 化学镀 Ni-P 碳纤维表面形貌
        4.3.2 化学镀 Ni-P 碳纤维截面形貌分析
        4.3.3 次亚磷酸钠利用率的计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镀 Ni-P 反应机理研究
    前言
    5.1 镍还原的阴极极化行为
    5.2 H_2PO-2对镍还原阴极极化行为的影响
    5.3 H-2PO_2的阳极氧化行为
    5.4 镍离子对 H-2PO_2的阳极氧化行为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 Ni-P-MoS_2的研究
    前言
    6.1 化学转化膜对钛合金表面化学镀 Ni-P 层结合力的影响
    6.2 工艺条件对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 Ni-P-MoS_2的影响
        6.2.1 pH 值对化学复合镀 Ni-P-MoS_2的影响
        6.2.2 搅拌方式对化学复合镀 Ni-P-MoS_2的影响
        6.2.3 表面活性剂对化学复合镀 Ni-P-MoS_2的影响
    6.3 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 Ni-P-MoS_2共沉积机理初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镀前处理工艺
    1.1 去胶和除油
    1.2 粗化
    1.3 敏化和活化
2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类型
    2.1 化学镀镍
    2.2 化学镀镍基多元合金
    2.3 化学镀银
    2.4 化学镀铜
    2.5 化学镀钴
3 结语

(7)纳米碳纤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压直流输电研究现状
        1.1.1 高压直流输电(HVDC)
        1.1.2 高压直流电缆
    1.2 空间电荷
        1.2.1 空间电荷的来源及类型
        1.2.2 空间电荷的抑制方法
        1.2.3 空间电荷的表征方法及原理
        1.2.3.1 空间电荷的表征方法及基本原理
        1.2.3.2 电声脉冲法的测量原理
    1.3 复介电常数和介电谱的研究
        1.3.1 复介电常数简介
        1.3.2 复介电常数的测量
        1.3.3 介电谱
        1.3.4 介电常数对温度的函数关系(温度谱)
        1.3.5 热激励去极化电流的测量(TSDC谱)
    1.4 渗流理论
    1.5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1.5.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5.2 纳米碳纤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1.5.2.1 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5.2.2 CNFs/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1.5.2.3 CNFs/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注意事项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CNFs制备及表面金属化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
        2.2.2 实验所用设备图
    2.3 实验步骤
        2.3.1 CNFs的制备
        2.3.2 CNFs表面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
        2.3.3 微波法化学镀镍
        2.3.4 测试手段
        2.3.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带能谱)(FE-SEM-EDS)
        2.3.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3 X射线衍射谱仪(XRD)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NFs的形貌表征
        2.4.2 前处理后CNFs的形貌及分散性表征
        2.4.3 表面金属化前后CNFs的形貌表征
        2.4.4 表面金属化后CNFs的XRD表征
        2.4.5 表面金属化后CNFs的EDS表征
        2.4.6 表面金属化后CNFs的磁性取向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步骤
        3.3.1 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3.3.2 聚乙烯的交联机理
        3.3.3 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刻蚀
        3.3.4 测试手段
    3.4 结果与讨论
        3.4.1 CNFs/EVA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显微镜表征
        3.4.2 取向复合的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断面表征
        3.4.2.1 取向复合的CNFs/EVA纳米复合材料的断面表征
        3.4.2.2 取向复合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断面表征
        3.4.3 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刻蚀后的表面表征
        3.4.4 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NF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表征方法及仪器
        4.2.1 电阻率测试
        4.2.2 介电谱测试
        4.2.3 空间电荷测试
        4.2.4 实验测试所用仪器
        4.2.4.1 粉末电阻率测试仪
        4.2.4.2 宽频介电谱仪-阻抗谱仪
        4.2.4.3 真空镀膜机
        4.2.4.4 PEA空间电荷测量仪
        4.2.4.5 耐压测试仪
    4.3 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
        4.3.1 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体电阻率
        4.3.2 CNFs/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
        4.3.2.1 CNFs/LDPE绝缘层单层样片的空间电荷分布
        4.3.2.2 CNFs/LDPE半导电层+纯绝缘层双层样片的空间电荷分布
    4.4 CNFs/EVA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
        4.4.1 CNFs/EVA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
        4.4.2 CNFs/EVA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高压直流电缆用纳米碳纤维/EVA复合半导电材料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电力电缆简介
    1.2 直流输电
        1.2.1 直流输电的优缺点
        1.2.2 直流输电电缆
    1.3 空间电荷
        1.3.1 空间电荷
        1.3.2 空间电荷的来源
        1.3.3 空间电荷的抑制
    1.4 纳米碳纤维
        1.4.1 纳米碳纤维简述
        1.4.2 纳米碳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1.4.3 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技术
        1.4.4 碳纤维镀镍技术改进
    1.5 微波化学简介
        1.5.1 微波的特性
        1.5.2 传统加热与微波加热的比较
        1.5.3 微波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6 介电谱
        1.6.1 绝缘材料的介电性能
        1.6.2 复介电常数
        1.6.3 电介质的极化特性
        1.6.4 电介质的损耗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微波辅助化学法碳纤维表面镍沉积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2 纳米碳纤维预处理工艺
        2.1.3 微波辅助加热法镍沉积
        2.1.4 分析测试手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表面改性纳米碳纤维的XRD 表征
        2.2.2 表面改性纳米碳纤维的SEM 表征
        2.2.3 表面改性纳米碳纤维的TEM 表征
        2.2.4 溶液浓度对纳米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2.2.5 分散方法对纳米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纳米碳纤维/EVA 的取向复合及其电性能测试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纳米碳纤维在溶液中的取向
        3.2.2 纳米碳纤维在聚合物中的溶液共混复合
        3.2.3 纳米碳纤维在聚合物中的熔体共混复合
        3.2.4 相对介电常数分析
        3.2.5 介质损耗因数分析
    3.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镀镍及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吸波材料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吸波体设计原理
        1.3.1 吸波材料的基本工作原理
        1.3.2 吸波体设计原理
    1.4 吸波剂的类型
        1.4.1 电阻型吸收剂
        1.4.2 电介质型吸收剂
        1.4.3 磁介质型吸收剂
        1.4.4 新型吸波剂
    1.5 碳纤维吸波剂的改性
        1.5.1 化学镀镍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
        1.5.2 化学镀镍技术的应用
        1.5.3 中低温化学镀镍工艺的研究
        1.5.4 碳纤维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
    2.1 试剂与原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步骤
        2.3.1 沥青基碳纤维的预处理
        2.3.2 沥青基碳纤维镀镍
    2.4 镀镍纤维的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粗化对碳纤维表面的影响
        2.5.2 镀镍工艺对镀镍碳纤维形貌的影响
        2.5.3 镀镍工艺对镍含量影响的研究
    2.6 小结
第三章 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3.1 试剂与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
    3.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5 镀镍沥青基碳纤维电磁性能的研究
        3.5.1 电参数ε_r~',ε_r~"分析
        3.5.2 磁参数μ~',μ~"分析
    3.6 镀镍碳纤维在结构吸波材料中应用的研究
        3.6.1 吸波剂表面化学镀镍对吸波效果的影响
        3.6.2 铺层方式对吸波效果的影响
        3.6.3 环氧树脂中加入短切纤维对吸波效果的影响
    3.7 镀镍碳纤维复合材料断层的研究
    3.8 镀镍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3.9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10)硅基底上镍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机理
        1.2.2 气相生长碳纤维的生长机理
        1.2.3 纳米碳纤维的应用前景
    1.3 纳米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和选择
        1.3.1 纳米碳纤维催化剂的现状
        1.3.2 纳米镍粒子的制备方法
        1.3.2.1 气相法
        1.3.2.2 液相法
        1.3.2.3 固相法
        1.3.3 纳米镍粉的应用
    1.4 纳米碳纤维镀镍研究
        1.4.1 纳米碳纤维镀镍的制备
        1.4.2 纳米碳纤维镀镍的应用
    1.5 微波化学
        1.5.1 微波加热原理
        1.5.2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的比较
        1.5.3 微波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硅基底上镍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步骤
        2.3.1 硅片的前期处理
        2.3.2 在硅基底上生长纳米镍粒子
        2.3.3 测试手段
        2.3.3.1 扫描电镜(SEM)
        2.3.3.2 透射电镜(TEM)
        2.3.3.3 X 射线衍射(XRD)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镍源对硅基底上镀镍形貌的影响
        2.4.2 加热方式对硅基底上镍纳米粒子的影响
        2.4.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2.4.4 硅基底前期处理的影响
        2.4.5 还原剂的影响
        2.4.6 加热时间的影响
        2.4.7 硅基底上镀镍纳米粒子的切面图
        2.4.8 硅基底上镀镍纳米粒子的XRD 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基底镍催化纳米碳纤维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制备纳米碳纤维仪器和原料
        3.2.2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硅基底上纳米碳纤维的SEM 分析
        3.3.2 硅基底上纳米碳纤维的TEM 分析
        3.3.3 硅基底上纳米碳纤维的HR-TEM 分析
        3.3.4 硅基底上镍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生长模式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碳纤维镀镍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2 实验步骤
        4.2.3 测试手段
        4.2.3.1 扫描电镜(SEM)
        4.2.3.2 透射电镜(TEM)
        4.2.3.3 X 射线衍射(XRD)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碳纤维的SEM 分析
        4.3.2 水热法制备的纳米碳纤维镀镍结果分析
        4.3.3 微波加热法制备的纳米碳纤维镀镍结果分析
        4.3.4 纳米碳纤维前期处理对镀镍的影响
        4.3.5 镀镍纳米碳纤维的XRD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论文参考文献)

  • [1]非金属表面化学镀覆的研究现状[J]. 宋启良,胡振峰,杜晓坤,吕镖,金国. 电镀与涂饰, 2019(03)
  • [2]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磁功能特性研究[D]. 陈威.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3]碳纳米材料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J]. 叶勤军,苏勋家,毕松,陈金凯. 电镀与环保, 2017(04)
  • [4]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及沉积动力学研究[D]. 刘敬萱.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5)
  • [5]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和钛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Ni-P-MoS2的研究[D]. 吴群英. 南昌航空大学, 2014(01)
  • [6]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研究进展[J]. 孙书杰,刘秀军,冯志海,樊桢,李同起. 材料导报, 2014(05)
  • [7]纳米碳纤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D]. 郑丽娜.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4)
  • [8]高压直流电缆用纳米碳纤维/EVA复合半导电材料电性能研究[D]. 董红周.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9]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镀镍及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D]. 汪爱明.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 [10]硅基底上镍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模式研究[D]. 孙花. 青岛科技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气相生长碳纳米纤维上的化学镀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