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河道护坡采用绿色混凝土

上海河道护坡采用绿色混凝土

一、上海河道护坡用上绿色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威凯[1](2019)在《护坡用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对于护坡来说,传统的护坡技术无法在满足护坡功能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的绿化效果。植生混凝土属于生态混凝土,其孔隙率在25%-35%之间,能够在孔隙中填充植生材料然后种植护坡植物,达到既满足强度要求又能实现生态功能的目的。另一方面,城市的更新使得废弃混凝土量逐年增加,如何处理废弃的混凝土材料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植生混凝土本身对强度要求不高,因此将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得到的再生骨料用于制作中低强度的植生混凝土,同时利用再生骨料良好的保水性有助于植物生长的优点,能够实现生态护坡、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益。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是植生混凝土的骨架,本文对多孔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分别对天然骨料和再生骨料进行了基本物理性能的测试,然后根据体积法制作不同配合比的多孔混凝土并进行测试,包括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系数等指标。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5%替代比例的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强度要比天然骨料植生混凝土高10%左右,当替代比例超过50%时,植生混凝土的强度则迅速下降。此外不同再生骨料替代比例所对应的最佳水灰比也不相同。骨料粒径为15-20 mm组的多孔混凝土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大于骨料粒径较小的一组,但强度低于后者,而且在水灰比增大时更容易发生堵塞。根据试验得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混凝土的强碱性使得大部分植物无法在上面直接生长,因此经济有效的降碱技术是植生混凝土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本文针对植生混凝土中碱性物质的来源以及对理论降碱方式的研究,从材料和化学降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四种不同的降碱方式并研究其降碱效果和对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其中清水浸泡能够使混凝土28 d的pH值降低到10.9左右,而隔天更换养护用水的混凝土pH值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稳定,这一变化规律验证了混凝土孔隙间碱环境动态平衡的理论。低浓度的酸性溶液处理使得植生混凝土加速析出碱性物质,高浓度时则使得水泥水化物溶解,强度大幅度降低。掺粉煤灰能够在浸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pH值并提高混凝土28天强度,但随着掺量的提高,pH值并没有持续降低。运用低碱硫铝酸盐水泥加粉煤灰来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能够使pH值降到10.0以下。这些研究为植生混凝土降碱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植生混凝土的植生性能的实现是植生混凝土研制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植生材料的配制着手,利用振动沉浆法填充植生材料,选择常用的护坡植物在实验室进行种植,根据发芽和生长状况挑选出适合进行户外种植的植物种类,在户外进行混播种植,研究植物在不同种植构造下的生长状况和绿化效果,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种植构造的施工流程,为植生混凝土的最终应用提供了技术路线。

姚迪[2](2008)在《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中从技术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分析了国外粉煤灰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国家综合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成果。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关于粉煤灰科学、准确的数据,本文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和网上查阅的资料,利用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粉煤灰利用方案,并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妥性,最后给出一个区间,并根据未来利用率的估计,给出未来利用规模所在的区间。分析粉煤灰利用技术目前比较成熟、利用量较大的技术,并利用技术经济的理论对热电厂制烧结粉煤灰砖和矿材厂制蒸压粉煤灰砖进行了技术经济案例分析。文章在最后针对粉煤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陈家明[3](2007)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生态意义的铺地环境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建设在创造人类生活空间的同时也改变着大自然原有的生态环境。城市中的建筑、广场、道路等大面积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渗透性等能力相应减弱,城市化地区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也逐步显露出来。城市排水管网负担过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失调,资源浪费、植物和土壤等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中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生态系统的设计问题。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众多硬质铺地环境对生态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铺地环境本身并不应该是增加城市生态环境负担的因素,它应该是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而存在的。因此具有生态效应的铺地环境设计被应用到城市的建设中来。透水性铺装的生态效应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证实。它可缓解城市的小气候问题,透过自身材料和构造的透水性改善路面的积水问题、解决雨水等自然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问题。但只使用透水性铺装是不够的,因为其路用性能指标决定着它在空间范围内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之前要根据空间的属性选择适宜的铺装材料和构造。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设计方法和手段研究生态意义的铺地环境设计。例如从使用面积上研究铺地与绿地系统的比重,测算面积的大小对地表径流的使用情况;通过竖向设计使雨水回流到路边植被、树池等地,提高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加强自然资源的循环再生;改变铺装方式的形式促进地面雨水的渗透等方法。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铺地环境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尝试,结合国内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生态铺地环境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生态铺地带给人类生存环境的设计方法和手段。

郭风风[4](2004)在《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国经贸节[1994]14号文件《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率在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粉煤灰综合利用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一方面,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极度不平衡。某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大规模兴建,原先作为废物的粉煤灰变成了一种可加利用的资源,竟然成为“抢手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另一些地区还处于把粉煤灰当作废物,进行倾倒浪费资源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作用,粉煤灰的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影响了一些想利用单位的正常经营生产活动,因此需要我们从管理的角度来认真研究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同时我们还看到,尽管一些地方利用率较高,但利用效率却不高,或者说利用水平不高,因此,需要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运用技术经济的相关理论对一些技术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对今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给予指导。 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在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中从技术、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的查阅,总结了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主要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分析了国外粉煤灰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国家综合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成果。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关于粉煤灰科学、准确的数据,本文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和网上查阅的资料,利用数学回归模型用国内生产总值,装机容量两个变量来预测粉煤灰的排放量,并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妥性,最后给出一个区间,并根据未来利用率的估计,给出未来利用规模所在的区间。针对粉煤灰利用技术目前比较成熟、利用量较大而且相当普遍的技术根据南京水泥厂、搅拌站、砌块厂的调研数据,对其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从而证明了利用粉煤灰的经济效益性,并利用所学技术经济的理论对南京东基新型建筑材料有些责任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文章在最后针对我国粉煤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二、上海河道护坡用上绿色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河道护坡用上绿色混凝土(论文提纲范文)

(1)护坡用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再生骨料基本性能及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骨料基本性能试验
        2.2.1 再生骨料的筛选及处理
        2.2.2 骨料密度
        2.2.3 骨料吸水率
        2.2.4 骨料压碎指标
    2.3 植生混凝土的制作及性能试验方法
        2.3.1 试验原材料
        2.3.2 试验配合比
        2.3.3 试件浇筑及养护
        2.3.4 抗压强度试验
        2.3.5 孔隙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及配合比的确定
    3.1 引言
    3.2 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3.2.1 植生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3.2.2 骨料粒径对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2.3 再生骨料替代比例对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2.4 水灰比对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3 植生混凝土的孔隙影响因素
        3.3.1 孔隙率的测定
        3.3.2 孔隙率的影响因素
        3.3.3 透水系数及沉浆面积的影响因素
    3.4 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降碱处理
    4.1 引言
    4.2 植生混凝土降碱的必要性
    4.3 混凝土孔隙内碱的来源及降碱原则
        4.3.1 孔隙内碱的来源
        4.3.2 植生混凝土的降碱原则
    4.4 降碱方法的选择
        4.4.1 理论降碱方法
        4.4.2 降碱方法的选用
    4.5 降碱效果分析
        4.5.1 清水浸泡试块的降碱效果分析
        4.5.2 酸处理植生混凝土后的孔隙碱环境变化规律
        4.5.3 粉煤灰掺合料对植生混凝土孔隙碱环境的影响
        4.5.4 低碱硫铝酸盐水泥植生混凝土pH变化规律
    4.6 植生混凝土降碱方法的选择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植生材料的配制及植物种植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植生材料的配制与填充
        5.2.1 植生材料的配制原则
        5.2.2 植生材料的选择
        5.2.3 植生材料的填充
    5.3 植物的筛选与实验室种植
        5.3.1 护坡植物的选择
        5.3.2 植物的实验室种植
    5.4 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种植构造
        5.4.1 上置式种植构造
        5.4.2 中置式种植构造
        5.4.3 下置式种植构造
        5.4.4 移栽式种植构造
    5.5 户外种植效果分析及施工工艺研究
        5.5.1 不同种植构造的户外种植效果分析
        5.5.2 不同种植构造的施工流程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粉煤灰利用现状
        1.2.1 建材制品方面应用
        1.2.2 建设工程方面的应用
        1.2.3 道路工程方面的应用
        1.2.4 农业方面的应用
        1.2.5 回填工程的技术
        1.2.6 提取矿物和高附加值利用的
    1.3 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1.3.1 工业方面的技术
        1.3.2 建材和建筑工程的技术
        1.3.3 农业方面的技术
        1.3.4 高附加值方面的技术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粉煤灰概述
    2.1 粉煤灰的形成
    2.2 粉煤灰的组成
        2.2.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2.2.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2.3 粉煤灰的结构
    2.4 粉煤灰的性质
        2.4.1 物理性质
        2.4.2 化学性质
    2.5 粉煤灰的存在形态
3 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3.1 阜新粉煤灰性质
    3.2 阜新粉煤灰利用技术研究
        3.2.1 粉煤灰制烧结砖
        3.2.2 粉煤灰制蒸压砖
        3.2.3 利用阜新高硅粉煤灰制微晶玻璃建筑装饰材
4 阜新粉煤灰利用方案的评价
    4.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2 阜新粉煤灰利用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1 社会指标体系 B_1
        4.2.2 社会指标体系 B_2
        4.2.3 社会指标体系 B_3
    4.3 阜新粉煤灰利用方案评价过程
        4.3.1 评价模型的构建
        4.3.2 计算指标权重
        4.3.3 群体决策时专家相对权重的确定
        4.3.4 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4.3.5 粉煤灰利用方案的评价集构建
        4.3.6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
    4.4 计算模型
        4.4.1 计算权重
        4.4.2 指定指标的隶属度
        4.4.3 进行分层模糊综合评价
        4.4.4 评价结果
    4.5 对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一些建议
        4.5.1 信息化
        4.5.2 规模化
        4.5.3 多样化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生态意义的铺地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起源
    1.2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相关概念研究
        1.4.1 生态设计的相关概念
        1.4.2 中西方生态设计的研究成果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与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
    2.1 起源与发展
        2.1.1 西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
        2.1.2 中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
    2.2 概念阐述
        2.2.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相关概念
        2.2.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
    2.3 分类
        2.3.1 按照自然和人工性质分类
        2.3.2 按功能类型分类
    2.4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4.1 提供休息场所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2.4.2 促进经济发展
        2.4.3 增加城市的活力和动力
        2.4.4 改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均衡发展
    2.5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生态设计研究
        2.5.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生态现状问题
        2.5.2 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
3 铺地环境设计研究
     3.1 铺地的概述
        3.1.1 铺地的概念
        3.1.2 铺地的相关概念
        3.1.3 我国铺地的发展历程
        3.1.4 国外铺地的特点
    3.2 铺地的分类
        3.2.1 依照材质分类
        3.2.2 依照铺装方式分类
        3.2.3 依照强度分类
        3.2.4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铺地的分类
    3.3 铺地设计的相关要素
        3.3.1 实用功能
        3.3.2 设计者设计角度
        3.3.3 铺装材料的选择标准
        3.3.4 铺地构造
    3.4 铺地环境的生态意义探讨
        3.4.1 铺地环境设计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应用
        3.4.2 铺地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及问题
4 生态意义的铺地环境设计在城市开放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4.1 城市公共空间中铺地环境的现状问题
        4.1.1 不透水路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1.2 不合理的设计方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1.3 非生态铺地环境的解决方法
    4.2 生态铺地环境设计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意义
    4.3 国内外生态铺地环境设计的研究成果
        4.3.1 透水性铺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2 透水性铺装的使用
        4.3.3 生态铺地的各项指标及要求
5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生态铺地的设计方法研究
    5.1 生态铺地环境的空间分析
        5.1.1 城市绿地
        5.1.2 广场
        5.1.3 街道空间
        5.1.4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
    5.2 从构造性能划分生态铺地设计的方法
        5.2.1 耐久性
        5.2.2 防冻性
        5.2.3 抗磨损性
        5.2.4 防滑性
        5.2.5 颜色的耐久性和均匀度
    5.3 从材料方面研究生态铺地的设计的方法
        5.3.1 软地面材料的生态铺地设计
        5.3.2 柔性地面的生态铺地设计
        5.3.3 硬地面的生态铺地设计
        5.3.4 其他材料铺面
        5.3.5 材铺面
        5.3.6 树池面层铺地
    5.4 从经济的角度研究生态铺地设计的方法
    5.5 从铺地的规模形态上研究生态铺地设计的方法
    5.6 从道理边界和竖向设计方面研究生态铺地设计的方法
    5.7 从铺地的铺装方式研究生态设计的方法
        5.7.1 现场施工型地面铺装
        5.7.2 二次制品材料铺装
        5.7.3 植被型施工法铺装
    5.8 实例分析
        5.8.1 深圳华侨城内生态广场分析
        5.8.2 德国巴伐利亚洲环保部新楼整体设计
6 结论
致谢
参考书目
附录

(4)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1.1 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
        1.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1.2 循环经济理论
        1.1.3 技术经济理论
    1.2 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
        1.2.1 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综述
        1.2.2 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效益综述
        1.2.3 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主要成果与存在问题
    1.3 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1.3.1 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进展
        1.3.2 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组织管理与标准制定
第二章 未来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规模预测
    2.1 确定模型样本与建立前提假设
        2.1.1 样本的确定与数据收集
        2.1.2 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前提假设
    2.2 未来我国粉煤灰排放量预测
        2.2.1 由GDP预测发电量的需求
        2.2.2 用发电量和供热量预测粉煤灰排放量
        2.2.3 用装机容量预测粉煤灰排放量
    2.3 粉煤灰综合利用规模预测
第三章 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3.1 几种典型用途的经济效益分析
        3.1.1 水泥厂经济效益分析
        3.1.2 搅拌站经济效益分析
        3.1.3 砌块厂经济效益分析
    3.2 社会效益分析
    3.3 粉煤灰综合利用案例解析
        3.3.1 基础数据
        3.3.2 财务评价
第四章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4.1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宏观对策
        4.1.1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4.1.2 制定优惠政策和惩罚性政策鼓励、规范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4.1.3 建议完善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相关法规及制度
        4.1.4 落实科研经费,加强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
        4.1.5 提高政府主观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
        4.1.6 加强伦理规范
        4.1.7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宏观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4.2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中观对策
        4.2.1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使企业按照先进的环境标准组织生产
        4.2.2 需要修改一些产品的标准
        4.2.3 用信息化带动粉煤灰综合利用
    4.3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微观对策
        4.3.1 增强粉煤灰利用企业的内外部关系网络
        4.3.2 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微观层面的操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上海河道护坡用上绿色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 [1]护坡用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的研究[D]. 张威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2]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D]. 姚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S2)
  • [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生态意义的铺地环境设计研究[D]. 陈家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03)
  • [4]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D]. 郭风风. 南京工业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上海河道护坡采用绿色混凝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