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Builder 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

PowerBuilder 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

一、PowerBuilder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怀彬[1](2020)在《犬腿-足系统的多元耦合缓冲机理及其仿生研究》文中提出冲击现象普遍存在于机械、交通、航空、军工等众多工程领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冲击力往往高达数倍于物体本身重量,多数具有危害性。在工程领域,冲击影响工作部件寿命、降低工作精度与稳定性、危及运行安全、降低生产效率,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人的运动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产生的冲击波可通过人体骨骼向上传播,危害人体健康,例如退行性关节疾病、假体关节松动、足底筋膜炎和应力性骨折等。缓冲是解决冲击问题的有效方法。缓冲装置可以延长冲击作用时间,降低冲击力。虽然目前的缓冲装置种类繁多,但是与具有高效缓冲功能的生物结构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开发和设计具有较好缓冲性能的缓冲结构对于提高工程机械的工作寿命与工作效率,提升人们的生活、工作的舒适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仿生学的快速发展为缓冲技术的创新开发带来了灵感。四足趾行动物的腿-足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路面,并保持了卓越的移动能力,通过其腿-足系统能够有效缓释地面冲击力,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的运动。因此本文以德国牧羊犬下肢腿-足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分析其下肢在触地阶段的运动学数据,揭示其下肢腿-足骨骼肌肉系统的触地缓冲策略;对掌垫的形态、结构、生物材料特性进行了跨尺度分析,解析了掌垫的缓冲机理;综合揭示了犬腿-足骨骼肌肉系统的多元耦合缓冲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生学方法,进行了具有良好缓冲特性的仿生耦合中底的设计制造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犬前肢和后肢具有不同的运动模式和缓冲策略。通过分析犬前肢和后肢各关节角的变化规律、关节位移等,发现犬前肢在触地阶段做倒立摆运动,前肢通过腕关节被动屈曲,拉伸腕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吸收冲击能量;犬后肢在触地阶段做推动运动,后肢通过踝关节屈曲,下肢的肌肉系统主动收缩吸收冲击能量。(2)犬前掌垫与后掌垫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功能。通过对比分析了垂直地反力峰值、达到垂直地反力峰值所需时间、与地面接触面积、平均压强等足底压力数据,发现前掌垫在运动中具有缓冲与支撑功能;而后掌垫具有缓冲功能,但是支撑功能不显着。(3)犬足垫的材料特性以及足垫的离散分布结构有利于其缓冲功能。通过在有限元软件中对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取了足垫材料的超弹性模型及相关参数;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对测试了足垫的粘弹特性。基于犬足部CT扫描结果,采用逆向工程建模技术重建了前足在矢状面方向和冠状面方向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足垫的离散分布特征可以使足垫变形更加充分,延长作用时间,降低冲击力。(4)犬掌垫是由内外两层缓冲单元组成的缓冲系统。综合采用组织染色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逆向工程建模技术等多种方法对犬掌垫进行了系统研究。掌垫的内层缓冲单元是由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层裹着脂肪团组成;掌垫的外层单元是由真皮层乳突嵌入到蜂窝状的复层上皮组织内形成,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表明,掌垫外层单元具缓冲作用。(5)综合犬腿部关节运动规律和足部的结构、形态特征,本文提出犬腿‐足系统优异缓冲功能的展现是犬腿部多关节的运动耦合子系统和基于结构和形态的足部耦合子系统间耦合的结果,两子系统为犬腿‐足系统耦合的耦元,两者之间通过上下方位进行耦联,并通过非完全均衡组合式实现了冲击作用的逐级缓释,展现了整体的高效缓冲功能。(6)仿生耦合中底的设计制造及其性能测试。依据掌垫耦合缓冲模型设计仿生耦合缓冲单元,通过极差分析、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仿生耦合单元缓冲作用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内嵌物弹性模量、内嵌物的高度、整个模型的高度;内嵌物弹性模量与仿生耦合单元缓冲作用呈非线性负相关,内嵌物高度、模型整体高度与仿生耦合单元缓冲作用呈非线性正相关。采用硅胶复模法制作了仿生耦合缓冲中底,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研究,表明分布有仿生耦合缓冲单元的仿生鞋底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但是仿生鞋底的穿着舒适性与仿生耦合单元的分布有关。

苗根远[2](2020)在《基于磁流变的煤矿抗冲击支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液压支架是确保煤矿工作面安全正常生产的重要设备,在承载顶板来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煤矿开采深度日益增大,冲击地压现象发生逐渐频繁。从众多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发生的案例来看,在发生冲击地压时大流量安全阀在冲击发生时并未及时开启卸压,造成立柱发生胀缸、弯曲等结构破坏。现有抗冲击支架研究大多将吸能缓冲材料应用于煤矿巷道支护装备中来提高设备的抗冲击能力。但受到采掘工作的影响,工作面冲击地压与巷道冲击地压相比在发生时间和烈度上都更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吸能构件受材料力学特性的限制,难以根据不同冲击地压工况实现缓冲力的自动调节,因而使用工况有所限制。所以如何减小冲击过程中液压支架峰值压力,提高大流量安全阀响应速度、增大泄流流量,提高液压支架抗冲击能力是解决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问题,本文结合磁流变缓冲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抗冲击技术,并利用联合仿真对比分析了缓冲技术的有效性。基于Bingham模型和Herschel-Buckley模型本构方程结合设计的磁流变缓冲元件结构提出了磁流变缓冲元件输出阻尼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磁流变缓冲元件各项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针对液压支架冲击地压时的工况特点设计了用于磁流变缓冲元件的多种工况控制系统和模糊PI控制系统,对多种工况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模糊PI控制模糊规则进行了研究。基于AMESim和Simulink软件实现了传统液压支架和抗冲击液压支架的联合仿真,通过对立柱腔内压力、液压支架位移和大流量安全阀泄流流量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磁流变的煤矿液压支架抗冲击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冲击速度工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缓冲元件输出阻尼力力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不同速度下立柱腔内压力和安全阀泄流流量,分析了在不同速下两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率。针对现有液压支架冲击测试系统的不足,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工作面液压支架冲击试验的测试系统,为抗冲击液压支架样机试验打下基础。

唐宁[3](2020)在《现实增强在光学相干层析手术导航系统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断层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在医学成像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OCT技术多用于眼科成像,其不仅可以显示角膜、虹膜、巩膜等宏观结构,还可以提供小梁网、视交叉管、Schlemm氏管等微观结构的图像,已然成为眼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根据术前采集重建的OCT三维模型与术中实时显示的OCT二维图像,医生可以进行手术路径的规划、组织病变的判断、手术实时的导航以及手术效果的评估,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OCT技术已经成为眼科手术导航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同时提供手术区域的显微图像、OCT二维图像以及OCT三维模型使病灶的空间位置及组织结构更为直观。然而由OCT手术导航系统所提供的二维、三维信息仍需医生进行主观匹配,医生需要一边观察手术区域的OCT图像,一边将其与手术区域的真实显微图像进行对应,这需要丰富的手术经验、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长时间系统的手术导航系统学习,无疑为OCT手术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增添了一定阻力。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应用到OCT手术导航系统中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模态图像之间的配准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光线投影算法对OCT体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为系统提供不同模态的图像输入;然后通过引入引导光源的方式获取不同模态图像中的特征点,利用改进的张氏标定法对OCT手术导航系统的相机进行标定;最后通过仿射变换与直接融合将显微图像与OCT三维模型进行配准叠加。经配准叠加后的图像可以有效融合手术区域的二维、三维信息,增强医生对病灶深度信息的感知,为术前手术规划、术中实时导航及术后效果评估带来了极大便利。实验方面,利用上述虚实配准方法对模型眼和动物眼进行了离体和在体的成像实验。得到了包含扫描区域表面生理信息与深度结构信息的二维配准图像,且配准误差在0.04mm左右,能够初步满足手术导航的需求。

冀峰,齐幸辉,张松轶[4](2019)在《基于RTP时间信息的动态缓冲方法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语音分组在网络传输中的延时抖动和丢包问题,提出了基于RTP时间信息的数据动态缓冲技术。详细论述了动态缓冲区大小的调整算法,该方法可以根据网络传输状况自适应地调整缓存区的大小,通过在合适的时机调整缓冲延时,自动适应当前的网络传输状态。通过算法仿真和实际平台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语音分组的丢失和抖动问题,较好地平衡了语音的传输质量和实时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对网络情况下的语音分组传输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邱梓豪[5](2019)在《弹力带的辅助练习在铅球教学课上的纠错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再结合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弹力带的辅助练习”在铅球普修课上的运用。“弹力带的辅助练习”主要是利用弹力带的阻力和弹性来辅助学生进行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学习,根据弹力带的适用性设计出有关于弹力带的辅助纠错练习方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用弹力带的辅助练习来帮助非田径专项的学生在铅球普修课上来改正他们的错误动作,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实验研究弹力带在背向滑步推铅球项目中的纠正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验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弹力带在运动训练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着眼点主要是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对犯错误动作的学生进行标记,在每节课的后三十分钟用弹力带来介入练习,经过多次反复的弹力带辅助练习,使学生形成动作定型。本文主要是将弹力带的用途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弹力带的本身阻力来限制学生的错误动作,另外一种是利用弹力带的特性,根据学生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使用弹力带进行一些辅助的抗阻练习来改正错误动作,经过18个课时的练习后,在实验组采用弹力带的辅助练习后,实验组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评定成绩和达标成绩都要好于对照组的学生。本文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本科3班学生(非田径专项)为实验对象,并按照蛇形分组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弹力带的辅助练习”运用到实验组的教学过程中去,通过18课时的教学,并且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教学实验法、视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弹力带的辅助练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整体动作的连贯性和身体的协调性,刺激学生的本体感觉在铅球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次弹力带纠错练习后,能够使学生改正错误的动作,从而建立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2采用固定投掷臂拉弹力带的抗阻练习,可以改正学生肘关节下垂的错误动作;采用左手拉弹力带做滑步的练习后,可以使学生更好控制转身的时机,改正学生提前转身的错误。3采用蹬地腿抗阻练习后,学生的滑步距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对于学生重心起伏偏大的错误,在18个课时的练习中没有显着的效果,只是通过技评打分,反映了弹力带的练习对学生“跳步”现象的改观;采用摆动腿抗阻练习后,学生摆动腿的动作更加标准,缩短右脚落地瞬间到左脚落地瞬间的时间。4由于实验时间短,而且在实验中只发现极少数部分学生出现了左侧支撑不力的错误,在通过弹力带的抗阻辅助练习之后,改善了学生左侧肢体技术,加强了学生最后用力的左侧支撑的效果。

罗嘉鑫[6](2019)在《基于回归模型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抖动缓冲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加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为多媒体实时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网络传输支持和硬件基础。多媒体实时通信服务逐渐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如视频聊天、网络直播、线上教育等。抖动缓冲在弥补抖动、平滑数据传输、提高播放质量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的抖动缓冲算法主要分为静态的抖动缓冲算法和动态的抖动缓冲算法。静态的抖动缓冲算法在通信过程中采用固定“深度”的缓冲区设置,无法适配变化的网络环境。现有的动态抖动缓冲算法,一部分通过设置上下阈值,当缓冲区内数据达到阈值时触发进行更新调节;一部分通过预测网络流量进行“深度”调节。这些算法普遍存在流量预测不准确,调节滞后,调整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深入剖析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网页实时通信系统)中的动态抖动缓冲算法的原理及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围绕抖动时延这一影响抖动缓冲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新的抖动时延计算策略:引入机器学习回归模型,基于网络环境和视频帧状态,根据抖动时延来预测系统的丢包率和端到端时延。在此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在基准值附近搜索最优抖动时延,并更新到视频帧中。解决了原方法调节滞后、抖动时延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为了对抖动缓冲模块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统计信息建立了传输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系统的丢包率、端到端时延和播放抖动情况,在相同网络环境和媒体处理引擎下,将传输质量评分作为抖动缓冲模块工作效果的反馈。最后,设计了不同网络环境下与WebRTC中现有抖动缓冲算法的对比实验。经测试,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本文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抖动缓冲算法能提供更高的网络传输质量,保证用户的通信服务体验。

陈琳[7](2019)在《平衡木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高难动作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平衡木是女子独有的竞技体操比赛项目,一直以来,也是我国竞技体操比赛的传统夺金项目之一。随着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落幕和2017--2020竞技体操新规则的出台,我国平衡木项目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运动员若要在当今世界体操女子平衡木比赛中独占鳌头,就必须努力发展高难创新动作,并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和稳定性。平衡木两次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站木动作,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项目中,极少见的B+B+G的高难度动作,深入研究该动作,有利于继续巩固和提高我国女子平衡木项目的优势地位,提升中国女子竞技体操项目的竞争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解析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等研究方法,以优秀运动员张业琳子的平衡木两次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站木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学分析,并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动作结构模型的构建,将该动作划分为3个阶段,10种技术,以及更多的技术细节,并对各层次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后得出综合评分,再对该动作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及评价,指出运动员动作技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此动作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技术动作结构划分上来看,通过层次分析法可构建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动作技术定性结构模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为分析与评价该动作各环节构建了一个严谨全面的研究路线和分析框架。(2)从动作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上看,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构建的动作技术结构模型进行赋权打分,并结合TOPSIS法综合主、客观权重,获得两组动作的贴近度,可以对动作各阶段及整体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比较。(3)从动作技术分析上来看,张业琳子两组动作完成质量都较高,第一组(相对标准)动作的完成情况相对较好,其各阶段技术整体优于第二组(失误小晃)动作。两次后手翻的速度变化趋势及站木时刻脚位间距的不同是两组动作完成出现差异的原因所在。

白立晨[8](2019)在《基于风险传递理论的项目鲁棒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追求下,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一项项新的成果不断问世,在这种环境和趋势下,项目的规模正逐渐变的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面对现代项目的高要求,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已变得难以应对。鲁棒调度是在RCPSP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研究领域,并迅速成为近10年来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鲁棒调度通过插入时间缓冲的方式来构建切实可行的项目调度计划,旨在吸收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干扰,保证项目正常执行。鲁棒调度计划中,如何插入时间缓冲是研究的重点,而随着资源流网络概念的引入,进一步扩展了鲁棒调度问题的研究宽度。本文综合应用风险传递理论和鲁棒调度相关理论,结合GERT网络模型,对资源流网络的构建方法和分散缓算法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归纳如下:首先,提出了考虑各活动风险度的资源流网络优化算法(GRAS)。该方法运用图解评审技术(GERT)计算各活动的风险值,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以活动风险值作为主要的判别指标,结合其它判别标准,保证了所生成资源流网络的稳定性和最优性。通过设计模拟仿真实验,与同类资源流网络优化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其次,依据项目中各活动间相互的关联性,设计以风险度为判别指标的分散缓冲算法(GRC)。该方法运用图解评审技术(GERT)计算出项目网络中各活动的风险值,选取基线调度计划中除虚拟活动以外风险值最大的活动,在其前插入一单位时间缓冲,然后反复迭代直到截止工期或总风险值不能再降低为止,得到最终调度计划。通过设计模拟仿真实验,与同类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本文所提的资源流网络优化算法和分散缓冲算法应用到某变电站建设项目中,在有资源约束和工期限制的情况下构建了项目鲁棒调度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多次遇到突发状况,对项目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阻碍,而依据本文所提方法构建的调度计划并未受到影响,在截止日期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通过某变电站建设项目这一实际的建设项目,充分说明了本文所提方法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的实用性。

李宽,张丽芸,陈玉冲[9](2018)在《双缓冲技术在船舶监控图形界面开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中的可剪裁的多媒体组件WindML进行图形界面设计,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界面。但是,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图形界面过程中,进行高频率或大区域图像刷新时会遇到画面闪烁、抖动的问题。结合WindML在船舶监控系统图形界面开发中的应用,利用双缓冲技术解决该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开发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冯伟桓,王茂芝,曾颖超[10](2018)在《基于改进三层缓冲技术的大图片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使用传统技术处理和显示大图片在界面重绘时容易造成系统阻塞现象,提出改进三层缓冲技术。该技术在内存中开辟一块与大图片属性相兼容的内存区域,用于载入大图片数据;然后再在内存中开辟另一块与显示设备环境相兼容的内存区域,用于执行其它的图形处理指令;最后通过位块传输法将内存中的图形依次拷贝到真正的显示设备环境输出。输出完成之后仅仅释放与显示设备环境相兼容的内存区域,保留与图片属性相兼容的内存区域,用于界面重绘的时候,避免重新载入图片,从而解决系统阻塞现象。该技术在数字岩心软件系统处理钻孔柱状图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PowerBuilder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werBuilder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犬腿-足系统的多元耦合缓冲机理及其仿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犬的运动以及足垫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运动力学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1.1 运动学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1.2 动力学测试研究现状
        1.2.2 犬的运动学研究现状
        1.2.3 足垫的研究现状
    1.3 仿生学的发展现状
        1.3.1 单元仿生
        1.3.2 耦合仿生
    1.4 仿生缓冲技术的应用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犬肢体运动特性及其缓冲策略研究
    2.1 引言
    2.2 犬运动学数据采集
        2.2.1 犬肢体解剖学特征
        2.2.2 试验对象及试验设备
        2.2.3 试验准备与测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前肢运动学特征与缓冲策略研究
        2.3.1.1 前肢运动学特征分析
        2.3.1.2 犬前肢的触地缓冲策略研究
        2.3.2 后肢运动学特征与触地缓冲策略研究
        2.3.2.1 后肢运动学特征分析
        2.3.2.2 犬后肢落地缓冲策略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犬前掌垫与后掌垫的生物力学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设备及数据采集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犬前足与后足垂直地反力峰值分析
        3.3.2 犬前后足垫的接触面积分析
        3.3.3 犬足底平均压强分析
        3.3.4 犬掌垫刚度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犬足垫的材料力学性能与离散结构功能研究
    4.1 引言
    4.2 足垫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4.2.1 足垫材料的拉伸测试
        4.2.2 足垫材料的力学本构模型研究
        4.2.2.1 常用的超弹性本构模型
        4.2.2.2 数据拟合结果
        4.2.3 足垫材料的动态性能测试
    4.3 犬足部三维建模
        4.3.1 CT图像成像原理
        4.3.2 试验设备及图像采集
        4.3.3 犬足部三维实体重建
        4.3.3.1 逆向工程建模技术
        4.3.3.2 图像处理与三维建模
    4.4 犬足垫离散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4.4.1 犬前足几何模型
        4.4.2 有限元建模前处理
        4.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犬掌垫的内部结构及缓冲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犬掌垫组织成分与内部结构研究
        5.2.1 组织切片与染色分析
        5.2.2 扫描电镜
        5.2.3 犬掌垫三维模型建立
        5.2.3.1 MRI成像原理
        5.2.3.2 图像采集与试验结果
        5.2.3.3 掌垫的材料、结构特征与其刚度的关联性分析
    5.3 脂肪组织和真皮组织的材料性能测试
        5.3.1 剪切波弹性成像原理
        5.3.2 试验测试与结果
    5.4 犬爪垫微观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建模与功能分析
        5.4.1 模型建立与前处理
        5.4.2 对比模型与材料敏感性分析
        5.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5.5 犬腿-足系统多元耦合缓冲机理综合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仿生耦合中底的设计制造与性能测试
    6.1 引言
    6.2 犬足垫非线性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2.1 犬掌垫的机械性能测试
        6.2.2 掌垫横截面面积梯度变化对其力学非线性影响
    6.3 仿生耦合缓冲单元设计
        6.3.1 极差分析
        6.3.2 仿生耦合缓冲单元的正交回归多项式研究
        6.3.2.1 试验方案设计
        6.3.2.2 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仿生耦合中底的设计与制造
        6.4.1 仿生耦合中底的设计
        6.4.2 仿生耦合中底的制造
    6.5 仿生耦合中底的缓冲性能测试
        6.5.1 试验对象与测试方法
        6.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2.1 峰值压力
        6.5.2.2 压力-时间积分
        6.5.2.3 峰值压强和均值压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2)基于磁流变的煤矿抗冲击支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液压支架抗冲击技术研究现状
    1.3 磁流变液及其缓冲技术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主要创新点
2 磁流变缓冲元件结构建模与分析
    2.1 磁流变缓冲元件的工作原理
    2.2 缓冲元件输出阻尼力学模型
    2.3 缓冲元件的结构设计
    2.4 缓冲元件的磁路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磁流变缓冲元件控制技术研究
    3.1 抗冲击液压支架力学模型建立
    3.2 缓冲元件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3.3 缓冲元件多种工况控制策略研究
    3.4 缓冲元件模糊PI控制策略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AMESim和Simulink的抗冲击液压支架联合仿真技术
    4.1 缓冲元件控制系统建模
    4.2 抗冲击支架液压系统建模
    4.3 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液压支架冲击试验系统设计
    5.1 设计背景
    5.2 液压支架冲击试验系统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成果
    6.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现实增强在光学相干层析手术导航系统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研究概况
    1.2 OCT手术导航系统的研究概况
    1.3 现实增强技术的研究概况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论文主要安排
第二章 基于增强现实的手术导航系统理论基础
    2.1 基于OpenGL的三维重建基础
        2.1.1 体绘制原理
        2.1.2 OpenGL简介
        2.1.3 顶点、图元、碎片、像素
        2.1.4 OpenGL的三维图像渲染管线
    2.2 图像配准基础
        2.2.1 基于强度的图像配准方法
        2.2.2 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CT手术导航系统中的三维重建
    3.1 基于增强现实的SS-OCT手术导航系统
    3.2 基于光线投射算法的OCT三维重建
        3.2.1 基于OpenGL的光线投射算法实现
        3.2.2 OCT三维重建结果
    3.3 实时动态的OCT三维重建
        3.3.1 基于像素缓冲技术的实时动态三维重建方法
        3.3.2 实时动态OCT三维重建的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强现实系统中的相机标定
    4.1 相机的理想模型
    4.2 单应性矩阵求解
    4.3 相机内、外参数矩阵求解
    4.4 相机畸变矫正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特征点的虚实配准
    5.1 二维特征点检测
    5.2 三维特征点获取
    5.3 虚实配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基于RTP时间信息的动态缓冲方法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RTP协议
2 传统的静态数据缓冲技术
3 改进的动态数据缓冲技术
    3.1 基于RTP时间信息的网络传输质量估计
    3.2 缓冲区长度的动态调整策略
    3.3 仿真及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5)弹力带的辅助练习在铅球教学课上的纠错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推铅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2.2 弹力带的由来与发展
    2.3 国内关于弹力带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2.4 国外关于弹力带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2.5 铅球教学的研究现状
    2.6 本体感觉和运动技能的研究现状
    2.7 弹力带与本体感觉的研究综述
    2.8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方法
        3.1.2 研究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本研究的重点
        3.2.2 本研究的难点
        3.2.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实验前两组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对比分析
    4.2 实验后两组学生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与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附录
    附录A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评价表
    附录B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案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回归模型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抖动缓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态的抖动缓冲技术
        1.2.2 动态的抖动缓冲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背景知识
    2.1 多媒体实时通信架构
    2.2 网络传输协议
        2.2.1 TCP网络传输协议
        2.2.2 UDP网络传输协议
        2.2.3 RTP网络传输协议
    2.3 网络抖动平滑
        2.3.1 抖动的产生
        2.3.2 抖动的影响
        2.3.3 抖动的弥补
    2.4 小结
第3章 WebRTC抖动缓冲机制分析
    3.1 WebRTC中的媒体数据
        3.1.1 媒体流与线程关系
        3.1.2 媒体数据特点
    3.2 抖动缓冲模块
        3.2.1 缓冲区数据包的接收
        3.2.2 缓冲区内重排组帧
        3.2.3 抖动时延的计算及视频帧输出
    3.3 异常处理
        3.3.1 丢包重传
        3.3.2 前向纠错
    3.4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网络排队时延差估计
        3.4.1 卡尔曼(Kalman)滤波
        3.4.2 估计网络排队时延差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的抖动缓冲算法
    4.1 抖动缓冲预测模型
        4.1.1 特征选择
        4.1.2 数据处理
        4.1.3 模型训练
        4.1.4 训练结果
    4.2 抖动时延更新策略
    4.3 网络排队时延差估计
        4.3.1 最小二乘线性回归
        4.3.2 Trendline滤波估计网络排队时延差
        4.3.3 Trendline滤波效果验证
    4.4 传输质量评估模型
    4.5 小结
第5章 实验设计与评估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环境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网络正常时的实验结果分析
        5.4.2 网络拥塞时的实验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平衡木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高难动作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创新
        1.3.2 研究方法创新
    1.4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及难点
        1.4.1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本研究的难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平衡木项目发展的研究
        2.1.2 关于平衡木项目动作编排的研究
        2.1.3 关于平衡木项目训练的研究
        2.1.4 关于平衡木项目平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1.5 关于平衡木动作运动学分析的研究
        2.1.6 关于平衡木动作技术分析方法的研究
        2.1.7 关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
        2.1.8 关于熵权法的研究
        2.1.9 关于TOPSIS法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操平衡木的研究
        2.2.2 关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TOPSIS法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录像解析法
        3.2.4 层次分析法
        3.2.5 熵权法
        3.2.6 CW-TOPSIS法
        3.2.7 对比分析法
        3.2.8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构建动作结构模型
        4.1.1 构建平衡木两次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站木动作定量结构模型
        4.1.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主观权重值
        4.1.3 运用熵权法计算模型客观权重值
        4.1.4 运用CW-TOPSIS法计算模型综合权重值及相对贴近度
        4.1.5 动作完成质量的综合评价
    4.2 平衡木两次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站木动作的技术分析
        4.2.1 两次后手翻阶段技术动作分析
        4.2.2 空翻转体阶段技术动作分析
        4.2.3 站木阶段技术动作分析
    4.3 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关于动作阶段、技术、技术细节划分等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2 关于动作技术定性结构模型层次划分等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3 关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应用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4 关于平衡木动作训练方法等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5 关于运动员张业琳子动作训练方法等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6 AHP 专家评分表
附录7 张业琳子相对标准、失误小晃两组动作部分重要数据
致谢

(8)基于风险传递理论的项目鲁棒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鲁棒调度基本理论
    2.1 GERT网络模型
        2.1.1 GERT网络基本概念
        2.1.2 GERT网络构成
        2.1.3 GERT网络解析模型
    2.2 资源约束项目调度
        2.2.1 RCPSP模型
        2.2.2 RCPSP主要研究对象
        2.2.3 RCPSP求解算法
    2.3 项目鲁棒调度
        2.3.1 项目鲁棒调度概念模型
        2.3.2 鲁棒性评价指标
        2.3.3 项目鲁棒调度分类
        2.3.4 项目鲁棒调度研究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GRAS资源流网络优化算法
    3.1 概述
    3.2 资源分配与资源流网络
        3.2.1 基本概念
        3.2.2 资源流网络
    3.3 经典资源分配算法
        3.3.1 链式偏序调度法
        3.3.2 ISH优化算法
    3.4 GRAS优化算法
        3.4.1 GRAS算法原理
        3.4.2 计算活动风险度
        3.4.3 GRAS算法步骤
    3.5 仿真试验
        3.5.1 试验参数
        3.5.2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GRC分散缓冲算法
    4.1 概述
    4.2 经典调度算法
        4.2.1 RFDFF法
        4.2.2 STC法
    4.3 GRC算法原理和步骤
        4.3.1 GRC算法原理
        4.3.2 GRC算法步骤
        4.3.3 算例说明
    4.4 仿真试验
        4.4.1 试验参数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变电站施工项目鲁棒性调度实例分析
    5.1 变电站基本参数
        5.1.1 工程概况
        5.1.2 项目分解结构
        5.1.3 估算项目活动时间
        5.1.4 绘制网络图
    5.2 构建基准调度计划
    5.3 构建资源流网络
    5.4 分散缓冲计划
    5.5 项目实施与调整
        5.5.1 实施中的延误事件
        5.5.2 计划调整
        5.5.3 项目实施中鲁棒调度计划优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双缓冲技术在船舶监控图形界面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开发工具及图形显示原理
    1.1 VxWorks系统和WindML开发工具
    1.2 图形显示原理
2 图形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3 双缓冲技术及其实现
    3.1 WindML双缓冲驱动程序配置
    3.2 双缓冲技术实现方法
    3.3 效果
4 结语

(10)基于改进三层缓冲技术的大图片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改进三层缓冲技术
    2.1 算法原理
    2.2 算法模型
    2.3 算法流程
3 应用及效果分析
    3.1 应用案例
    3.2 性能分析
4 结束语

四、PowerBuilder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犬腿-足系统的多元耦合缓冲机理及其仿生研究[D]. 苗怀彬. 吉林大学, 2020(08)
  • [2]基于磁流变的煤矿抗冲击支架关键技术研究[D]. 苗根远.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现实增强在光学相干层析手术导航系统中的初步应用[D]. 唐宁.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RTP时间信息的动态缓冲方法设计与实现[J]. 冀峰,齐幸辉,张松轶.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05)
  • [5]弹力带的辅助练习在铅球教学课上的纠错效果研究[D]. 邱梓豪.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6]基于回归模型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抖动缓冲技术研究[D]. 罗嘉鑫. 武汉大学, 2019(06)
  • [7]平衡木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360°高难动作技术分析[D]. 陈琳. 湖北大学, 2019(05)
  • [8]基于风险传递理论的项目鲁棒调度研究[D]. 白立晨.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9]双缓冲技术在船舶监控图形界面开发中的应用[J]. 李宽,张丽芸,陈玉冲.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8(04)
  • [10]基于改进三层缓冲技术的大图片处理[J]. 冯伟桓,王茂芝,曾颖超.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8(01)

标签:;  ;  ;  ;  

PowerBuilder 数据缓冲技术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