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展望

GIS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展望

一、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徐冬[1](2020)在《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与机理研究 ——以苏州东山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文化的战略地位已随着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而日益凸显。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乡村文化正在发生嬗变,党的十九大把文化强国建设热潮推向时代高点,并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乡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保护与传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成为当下中国乡村振兴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亦是传承和复兴乡村文化的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乡村经济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人为破坏、日渐衰落甚至部分消失等现实问题。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诉求也要求我们理清旅游开发和乡村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伴随着国际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思潮,将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从文化胁迫视角解析乡村文化衰落现象,便成为当前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在上述现实和理论背景下,本文按照“胁迫效应测度—胁迫症状揭示—胁迫机理发现—利用模式提炼”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数据获取、参与式观察、影视人类学摄影、半结构化访谈、问卷抽样调查、数学模型构建与GIS空间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构建了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的理论模型和框架体系,并以苏州东山镇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旅游地陆巷、翁巷和杨湾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时空演化和胁迫机理,以及文化胁迫下的乡村旅游响应,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构建了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框架。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基础,并界定乡村文化胁迫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胁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乡村旅游人地关系,提出了包含预警、抗衡和耗竭阶段的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模型,进而把文化影响从社会维度扩展到时空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的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实现了乡村文化胁迫的定量化、时空化表达。(2)探索了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与时空格局演化。(1)案例地乡村文化包括26个概念、6个范畴,所构建的乡村文化胁迫量表包含23个题项、5个维度,即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仪式文化胁迫。当前东山镇乡村文化胁迫处于预警阶段,其中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文化胁迫相对较重且处于抗衡阶段,自然景观、精神仪式文化胁迫稍轻;文化受胁乡村居民可划分为“聚落景观守护者”、“旅游开发反对者”、“旅游开发支持者”、“人际交往乐观者”四种类型。(2)乡村文化胁迫在空间上多呈沿街、临水分布,具有显着集聚分布特征,其中生产生活文化最易受旅游开发胁迫而表现出空间受胁症状。乡村文化胁迫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且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程度的提高,胁迫空间集聚程度显着提升,不同维度的乡村文化胁迫空间集聚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并且集聚规模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乡村文化胁迫空间演变还具有延续性和规律性,表现出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效应。(3)提炼了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机理,提出乡村文化的旅游可持续利用模式与策略。(1)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机理可以从个体和整体层进行阐释,个体层面社会属性的差异和观念认知的不同,通过个体无意识的感知、行为和实践对乡村文化胁迫产生影响,并导致其时空间上的内生性演化;整体层面的乡村社区发展、旅游产业弊端和乡村人口变化则通过内、外驱动乡村文化胁迫变迁,并在一定时空间尺度上呈现出连续和异质的胁迫症状与演变历程;个体和整体层胁迫因素可按作用力方向进一步划分为阻滞力和调整力,乡村文化将在此二力作用下实现阶段式发展。(2)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应根据其内涵与维度,坚持原生性、整体性、活态化和可持续原则;从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仪式文化出发,提出了包括“修复+保育”、“活化+参与”、“公平+导引”、“自主+创新”、“身体+仪式”的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利用模式与策略,以为案例地和中国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温婷[2](2020)在《GI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启示》文中提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及发展,GIS作为一种新技术在现代旅游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旅游管理以及规划等方面,还是旅游现象空间描述与分析等内容,都有着地理信息系统的身影。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GIS在旅游业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进而分析、发掘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特点及趋势,最后对未来GI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发以及发展做出展望。

徐世薇,苏国凯[3](2018)在《GIS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以新疆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旅游业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GIS在旅游业中也得以发展,但仍存在局限性。为促使旅游业规范化、科学化和长远化发展,我们必须推进旅游信息化。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简述GIS在新疆旅游业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黄佺[4](2015)在《GIS技术在体育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展望》文中认为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概述GIS技术的功能及在国内外旅游业中的应用,分析GIS技术在国外体育旅游业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对在国内的应用进行展望。主要结论:国内运用GIS技术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不多;借助GIS技术对体育旅游业的关联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化,建立体育旅游相关模型及体育旅游系统,把体育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作为产品推上市场,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

乔花芳[5](2015)在《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治理研究》文中提出旅游业是人地关系的表现形式之—,地理环境为旅游企业的供给活动、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和载体,上述行为又反过来不断丰富地理空间要素,并改变地理景观状态。在社会转型期,旅游资源的跨地域分布和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在客观上要求政府空间管理的尺度跨越行政区划的限制,旅游业时空分异的加剧强化了区域旅游业的空间失衡状态,影响旅游要素在空间配置中的公平与正义,亟需优化旅游业的空间管理。本文以地理学的空间治理理论为指导,遵循“时间演变→空间分异→时空透视→空间治理→空间重构”的逻辑思路,通过探讨湖北省旅游业在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异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寻求以空间治理理论为指导重构区域旅游业,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旅游业的时间演变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根据1980年至2013年期间湖北省外汇旅游收入,可以将湖北省旅游业划分为1980年至1988年、1989年至1998年、1999年至2008年、2009年至今等四个时间序列。从以上时序演进可见,湖北省旅游业的每一次巨大波动都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高度吻合。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并进行适时调整。湖北省各行政区域间旅游业的空间失衡明显。体现湖北省各行政区域旅游业绝对差异的标准差和首位度等指标较高,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VOC从2005年的55.1411上升至2013年的393.3605,增长了6.13倍;首位度从2005年的4.1100上涨到2013年的6.4971,九年间湖北省旅游业的平均首位度高达5.8548,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省份。以上两组指标反映出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度非常高,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极为显着,省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旅游业表现为十分明显的空间失衡状态。旅游业专业化率较高的市州拥有更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2005年至2013年,湖北省旅游业的区位商不断增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其中,神农架林区、恩施州、武汉市、十堰市和宜昌市等市州处于相对高位,其平均区位商分别为10.0181、1.6568、1.4259、1.2803和0.9170,是湖北省旅游专业化率最高的五个市州;区位商最低的三个市州分别是仙桃(0.2329)、潜江(0.1427)和天门(0.1302)。专业化率和旅游资源赋存状态之间高度吻合,旅游资源越丰富的市州,旅游业的专业化率越高;反之,则专业化率越低。从下文的分析同样可见,湖北省各行政区域旅游资源的数量与各市州年均旅游人数和年均旅游收入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54和0.560,属于中度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的品类与年均旅游人数和年均旅游收入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83和0.8ll,属于中度和高度正相关关系。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直接增强旅游吸引力,提升旅游专业化率。区域旅游业的时空分异与旅游管理制度、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湖北省旅游业时空分异的剖析发现,旅游业的时空分异与旅游管理制度、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交通可达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具有中度或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缩小区域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应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交通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健全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空间治理应遵循差异化空间战略。基于湖北省的旅游资源赋存、交通可达性等现实基础,旅游业的空间治理应逐步实施近期节点极化、中期轴线联动化和远期圈层网络化的循序开发路线,即近期优先发展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十堰市和恩施州等作为湖北省旅游业的核心节点;中期通过连接武汉市、宜昌市和恩施州的长江生态休闲旅游轴,连接武汉市、襄阳市和十堰市的汉江历史文化旅游轴,连接恩施州和十堰市的山水人文旅游轴,实现三条旅游发展轴线对重点旅游区域的带动效应;远期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依托,构建“点线共存,线圈互动”的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具体到湖北省两个圈域,其空间重构路线也有所差异。武汉城市圈将从目前单一核心的中心-外围结构演变为多中心结构,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目前处于低水平多中心结构状态,未来应凭借现有网络化基础和多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空间治理的研究宜从多学科的视角展开。空间治理源自社会科学领域,其落脚点是“治理”隶属管理学的范畴,但是“空间”则是该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尤其对于中国而言,空间规划手段才决定了其现实生命力,“空间治理”是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有效途径。关于“空间治理”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空间治理表现为对区域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可达到科学有效的空间利用;另一方面,空间治理还表现为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元协商、沟通和互动。因此,空间治理是空间规划手段和多元治理的统一,本身即具有多学科研究的潜质。综上,对空间治理的研究应从多学科、多元化的视角展开。首先,从地理学意义上,空间治理代表一种改造空间的技术手段,通过空间重构修复各区域、各主体在空间资源分配中的不平衡和不对等,实现空间正义;从公共管理学视角上,空间治理需要政府间的相互协调;从旅游学角度看,空间治理仍然需要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商和合作。

王道华[6](2015)在《GIS在旅游业中应用研究及展望》文中指出以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0-2013年期间关于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基于GIS旅游业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GIS旅游业的应用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TGIS研究、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旅游者的研究等4个方面,还有其它需要改进的方面,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仍需加强,并从研究重心和研究技术结合方面对未来GIS在旅游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舒永钢[7](2012)在《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旅游是空间相关性极强的行业,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数据库、制图、空间分析功能为一体,是处理与表达旅游空间信息的一个优秀技术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Web技术的集成已使地理信息系统从专业人士的工具变成为一个能与大众进行良好互动的Web服务平台。WebGIS作为GIS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能集成各种类型数据,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与用户参与性,被公认为是旅游信息搜索领域的一个理想空间信息平台。然而,目前关于大众旅游信息搜索的WebGIS使用行为特征方面人们却知之甚少。目前,许多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在构建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时,已将基于WebGIS的电子地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然而,因为缺乏人们对WebGIS使用行为特征的了解,缺乏对WebGIS在人们旅游信息搜索中功能与效用的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旅游相关部门与企业目前在如何发挥WebGIS的优势与功能,如何让WebGIS电子地图更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个性化信息需求,从而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旅游信息系统方面缺乏科学决策依据。本文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大背景下,综合应用旅游地理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等专业的理论与方法,针对目前旅游信息系统建设中WebGIS侧重于技术层面、使用者真实行为感受与需要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WebGIS在旅游信息系统中未起到应有作用的问题,从使用者为中心的视角对普通WebGIS使用者在休闲旅游信息搜寻时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提高旅游服务业服务质量,提高使用者个性化旅游信息需求的角度,从多学科结合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普通人旅游信息搜索时使用WebGIS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具有什么内在关系。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活动理论、TAM等理论,提出了对WebGIS功用应从个性维度、休闲旅游情境、行为态度、空间信息四维度进行测量,构建了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评价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旅游部门或企业设计以使用者为中心旅游信息系统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根据研究成果,以某市旅委“旅游在线”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例,结合WebGIS技术层面因素对旅游目的地网站整合WebGIS电子地图提出技术框架与方案建议,为后继的二期项目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潘灿红[8](2012)在《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各行业中都有所应用,而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也在逐渐的增加,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本文则针对于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对策,以及进行展望,这对于该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于更行各业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罗琼,罗永常,李璐[9](2011)在《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GIS的组成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发现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包括GIS和其他技术融合、GIS在旅游空间布局及规划、GIS在旅游辅助制图,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4个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TGIS大多侧重于旅游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未充分发挥GIS在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TGIS的研究对象以旅游资源居多,对旅游者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模型大多不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可移植性,导致TGIS在适应环境变化及对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报的能力极弱;系统数据更新缓慢。未来TGIS的关注点将很可能从旅游资源向旅游者发生偏移,并且在TGIS决策应变能力、模型构建等其他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将会得到加强。

徐明珠,杨洋,王海荣[10](2010)在《旅游业的GIS应用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重点讨论了其在旅游业的应用情况。详细论述了其在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生态旅游、旅游规划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后,根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他高新技术,对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趋势展望。

二、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与机理研究 ——以苏州东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战略与文化的重要性
        1.1.2 旅游开发与乡村文化衰落
        1.1.3 文化转向与文化胁迫视角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科学问题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1 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
        2.1.2 乡村旅游影响研究进展
        2.1.3 胁迫效应研究进展
        2.1.4 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研究进展
        2.1.5 研究述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胁迫生态学理论
        2.2.2 文化系统进化论
        2.2.3 旅游人地关系理论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5 演化经济地理理论
    2.3 相关概念界定与框架构建
        2.3.1 相关概念界定
        2.3.2 理论框架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测度
    3.1 研究区概况
        3.1.1 案例地选择依据
        3.1.2 案例地概况
        3.1.3 具体研究对象
    3.2 乡村文化类型与胁迫症候群
        3.2.1 研究设计
        3.2.2 乡村文化类型及载体
        3.2.3 乡村文化胁迫症候群
    3.3 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测度
        3.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3.2 胁迫效应的测度结果
        3.3.3 胁迫感知的居民分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的时空格局演化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2 乡村文化胁迫空间格局
        4.2.1 乡村文化胁迫空间分布
        4.2.2 乡村文化胁迫空间集聚
        4.2.3 乡村文化胁迫空间尺度
    4.3 乡村文化胁迫时空演变
        4.3.1 总体乡村文化胁迫时空演变
        4.3.2 各维乡村文化胁迫时空演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机理
    5.1 乡村文化胁迫因素
        5.1.1 个人属性类
        5.1.2 观念认知类
        5.1.3 基础条件类
        5.1.4 社会发展类
        5.1.5 政策宣传类
    5.2 胁迫主控因素把控
        5.2.1 胁迫因素均值分析
        5.2.2 胁迫因素维度构成
        5.2.3 胁迫因素差异分析
    5.3 乡村文化胁迫机理
        5.3.1 个体层的胁迫机理
        5.3.2 整体层的胁迫机理
        5.3.3 文化胁迫发展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文化胁迫下的乡村旅游响应
    6.1 乡村旅游地文化保护内涵与维度
        6.1.1 乡村文化保护的内涵
        6.1.2 乡村文化保护的维度
    6.2 乡村文化的旅游利用模式与策略
        6.2.1 “修复+保育”模式与策略
        6.2.2 “活化+参与”模式与策略
        6.2.3 “公平+导引”模式与策略
        6.2.4 “自主+创新”模式与策略
        6.2.5 “身体+仪式”模式与策略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的访谈提纲
附录B 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C 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胁迫的空间特征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GI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GIS在旅游行业中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1.1 发文数量分析
    1.2 关键词共现分析
2 GIS在旅游行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1 研究内容
        (1)旅游信息系统构建。
        (2)旅游地、旅游资源等的调查与评价。
        (3)旅游开发与管理。
        (4)空间分析下的决策问题。
        (5)预测模型构建。
        (6)移动GIS的应用。
    2.2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3 结 论

(3)GIS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以新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二) 信息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三) 旅游产品内容及表现形式单一
二、GIS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 GIS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 GIS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应用的展望

(4)GIS技术在体育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旅游业对GIS技术的应用
    1.1 国外旅游业对GIS技术的应用
    1.2 国内旅游业对GIS技术的应用
2 国内外体育旅游业对GIS技术的应用
    2.1 国外体育旅游业对GIS技术的应用
    2.2 国内体育旅游业对GIS技术的应用
3 结论与展望

(5)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
    1.1.2 现实需求:旅游业空间管理模式的转变
    1.1.3 政策保障:国家战略下的政策支撑
1.2 研究价值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总体设计
    1.3.1 研究区域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3.5 基础数据
    1.3.6 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进展
2.1 空间治理研究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1.3 研究述评
2.2 旅游治理研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2.3 研究述评
2.3 旅游业时空分异研究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2.3.3 研究述评
2.4 小结 3 理论简析
3.1 概念辨析:空间治理
    3.1.1 “治理”研究缘起
    3.1.2 “治理”与“管制”
    3.1.3 “空间治理”释义
3.2 理论基础:现代系统论视角下的制度经济地理学
    3.2.1 科学支撑:现代系统论
    3.2.2 学科基础: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
    3.2.3 多元视角:管理学
3.3 小结 4 湖北省旅游业的时间演变
4.1 阶段性的年际变化
    4.1.1 起步阶段(1980-1988年)
    4.1.2 波动阶段(1989-1998年)
    4.1.3 调整阶段(1999-2008年)
    4.1.4 深化阶段(2009年至今)
4.2 特征性的年内变化
4.3 小结 5 湖北省旅游业的空间分异
5.1 行政区域分析
    5.1.1 标准差急剧增加
    5.1.2 基尼系数小幅波动
    5.1.3 首位度维持高位
    5.1.4 赫芬达尔系数稳中有增
    5.1.5 区位商缓慢上升
5.2 圈域分析
    5.2.1 旅游经济规模的绝对差异存在不同
    5.2.2 旅游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保持稳定
5.3 小结 6 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透视
6.1 时空分异中的问题解析
    6.1.1 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6.1.2 旅游要素区域性失衡
    6.1.3 旅游业空间差异显着
6.2 时空分异的成因分析
    6.2.1 旅游相关管理制度
    6.2.2 旅游行业管理职能
    6.2.3 旅游资源禀赋
    6.2.4 交通可达性
    6.2.5 区域间极化效应
    6.2.6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6.3 小结 7 湖北省旅游业的空间治理方略
7.1 基本要求:空间治理理论的应有之义
    7.1.1 明确多元参与主体
    7.1.2 构建有限政府
    7.1.3 强化公共事业属性
    7.1.4 实现多重效益目标
7.2 主要原则:中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7.2.1 新角色: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促进
    7.2.2 新目标:从经济效益到综合效益
7.3 改革思路:实现旅游要素的空间公平
    7.3.1 彰显空间规划公平
    7.3.2 提高空间管理能力
    7.3.3 打破行政区间界限
    7.3.4 培育市场参与主体
7.4 时序配置:点—轴—圈循序开发战略
    7.4.1 近期节点极化
    7.4.2 中期轴线联动化
    7.4.3 远期圈层网络化
7.4 空间重构:圈域差异化空间组织
    7.4.1 武汉城市圈:从中心-外围结构到多中心结构
    7.4.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从低水平到高水平
7.5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旅游业的时序演进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8.1.2 湖北省各行政区域间旅游业的空间失衡明显
    8.1.3 旅游业专业化率较高的市州拥有更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
    8.1.4 区域旅游业的时空分异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8.1.5 政府空间管理水平影响了区域旅游业的时空分异
    8.1.6 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治理应遵循差异化空间战略
8.2 论文创新之处
8.3 后续研究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湖北省旅游业主要指标 附录2 湖北省各市州旅游业主要指标 附录3 湖北省黄金周期间旅游业主要指标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GIS在旅游业中应用研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统计分析
2 主要研究内容
    2.1 旅游资源研究
        2.1.1 TGIS的应用研究
        2.1.2 基于GIS的旅游规划的研究
        2.1.3 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2.2 旅游者的研究
3 结语与展望

(7)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与休闲娱乐已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信息搜索方式
        1.1.3 WebGIS使GIS从专业工具变成为大众空间信息平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目的、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
    1.5 主要概念界定
        1.5.1 地理信息系统
        1.5.2 WebGIS
        1.5.3 休闲旅游
        1.5.4 信息搜索
        1.5.5 功用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WebGIS发展与应用综述
        2.1.1 GIS与WebGIS
        2.1.2 WebGIS对旅游业的作用
        2.1.3 WebGIS研究与在旅游中应用实例
        2.1.4 基于WebGIS互联网电子地图
    2.2 旅游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方面
        2.2.2 国内研究方面
    2.3 WebGIS功用
        2.3.1 功用概述
        2.3.2 功用的交互性方面
        2.3.3 功用的可用性方面
        2.3.4 功用的评价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
    3.1 相关基础理论
        3.1.1 活动理论
        3.1.2 社会认知理论
        3.1.3 理性行为理论
        3.1.4 技术接受模型
        3.1.5 计划行为理论
        3.1.6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
    3.2 WebGIS功用评价模型
        3.2.1 个性变量维度
        3.2.2 态度行为维度
        3.2.3 休闲旅游情境维度
        3.2.4 空间信息内容维度
        3.2.5 维度联系及模型假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设计
    4.1 调研过程与问卷设计
        4.1.1 网络调查方法
        4.1.2 调研过程
        4.1.3 问卷设计
    4.2 数据预处理
        4.2.1 调查资料审核
        4.2.2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 分析方法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方差分析
        4.3.3 相关分析
        4.3.4 回归分析
        4.3.5 结构方程分析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5.1 样本描述
    5.2 休闲旅行情境下WebGIS使用
        5.2.1 休闲旅游体验阶段
        5.2.2 休闲娱乐旅游方式
        5.2.3 查寻任务阶段
        5.2.4 旅游准备阶段
    5.3 不同空间信息特征下WebGIS 使用
        5.3.1 空间信息区域的影响
        5.3.2 空间信息类型的影响
    5.4 WebGIS功能使用
        5.4.1 不同类别功能使用
        5.4.2 不同层次功能使用
    5.5 个性特征变量对WebGIS使用的影响分析
        5.5.1 个性变量对接受度指标的影响
        5.5.2 个性变量对休闲旅游情境的影响
        5.5.3 个性变量对空间信息使用的影响
    5.6 接受特征描述
        5.6.1 接受变量对使用指数的影响
        5.6.2 接受变量对功能交互的影响
    5.7 休闲旅游情境指标
        5.7.1 休闲旅游情境指标与空间信息及功能交互关系
        5.7.2 休闲旅游情境指标与空间信息及感知有用性关系
        5.7.3 休闲旅游情境指标与空间信息及感知娱乐性关系
    5.8 结构方程分析
        5.8.1 结构方程研究一般步骤
        5.8.2 研究方法
        5.8.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9 分析结果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概况
        6.1.1 背景
        6.1.2 建设目标
        6.1.3 平台总体架构
    6.2 现状与问题分析
        6.2.1 软件功能方面
        6.2.2 数据组织方面
        6.2.3 旅游数据建设及应用方面
    6.3 旅游在线平台WebGIS建设分析
        6.3.1 WebGIS旅游在线平台优势
        6.3.2 基于WebGIS电子地图服务系统
        6.3.3 建设WebGIS电子地图服务系统注意问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小结
        7.1.1 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
        7.1.2 研究不足之处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件一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件二 调查问卷
致谢

(8)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1 地理信息系统
    1.2 地理信息系统现状
2 地理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2.2 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以及应用的展望
    3.1 建议
    3.2 展望
4 结语

(9)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
    1.1 GIS和其他技术集成
    1.2 GIS在旅游空间布局及规划方面的应用
    1.3 GIS在旅游辅助制图中的应用
    1.4 GIS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2 GIS在国内旅游业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2.1 未能体现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
    2.2 对旅游者研究较少
    2.3 环境适应性差
    2.4 数据更新速度慢
3 GIS在国内旅游中的研究趋势
    3.1 研究方向
    3.2 关键技术

(10)旅游业的GIS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GIS的功能及特点
2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TGIS) 的应用
    2.1 地理信息的管理、查询、检索。
    2.2 客源市场分析以及竞争分析。
    2.3 旅游线路设计。
3 GIS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应用
    3.1 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及保护。
    3.2 环境容量监控及可持续发展。
4 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4.1 专题地图的制作。
    4.2 旅游规划模型库的建立。
5 问题及展望
6 结语

四、GIS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的胁迫效应与机理研究 ——以苏州东山镇为例[D]. 徐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2]GI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启示[J]. 温婷. 现代信息科技, 2020(05)
  • [3]GIS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以新疆为例[J]. 徐世薇,苏国凯.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8(04)
  • [4]GIS技术在体育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展望[J]. 黄佺. 体育文化导刊, 2015(05)
  • [5]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治理研究[D]. 乔花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6]GIS在旅游业中应用研究及展望[J]. 王道华.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3)
  • [7]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D]. 舒永钢. 浙江工商大学, 2012(08)
  • [8]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 潘灿红. 科技资讯, 2012(04)
  • [9]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罗琼,罗永常,李璐.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8)
  • [10]旅游业的GIS应用研究综述[J]. 徐明珠,杨洋,王海荣. 科技经济市场, 2010(05)

标签:;  ;  ;  ;  ;  

GIS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