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周玉梅[1](2021)在《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使不少学生走上了歧途,每每看到网络上这类关于中小学生出事的消息,都感到心痛和惋惜。鉴于此,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明智的选择,也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饶亚男[2](2020)在《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教育,未来将以自我教育为主导教育,引导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由他人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变。自我管理是自我在社会系统生存的过程中,在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源于某种动力的驱动,自我制定计划,并运用自我的知识和能力,对自我的实践行为和思考方式进行反思、调控,并不断修正方向以达成目标的综合性行为。小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自我反思,不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是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板块。本文通过对自我管理能力近年来文献的梳理,结合小学生发展规律,提出了自我管理能力的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分别是自我动力系统、自我智能系统、自我调控系统,以此为基础对J省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提升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概述,包括对相关概念的界定、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模式、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结构,根据自我管理能力的驱动力划分出自我动力系统,包括自我需要管理,自我信念管理、自我理想管理、自我情绪管理;从自我管理的内容和领域划分了自我智能结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将智能结构划分成了自我逻辑智能、自我语言智能、自我空间智能、自我肢体操作智能、自我音乐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我人际智能、自我自然探索智能;从自我管理的过程划分了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管理,自我执行管理,自我计划管理,自我反思管理,以及自我调控管理。第三部分是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以自我管理能力的三大系统为基础,发现自我动力系统中小学生自我管理动力不足、动力来源单一,自我智能系统中自我逻辑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我自然探索智能处于智能发育的平均水平之下,自我调控系统中,小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自我规划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强、自我执行不够深入、自我反思频率低、不能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等问题,于此,发现我国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中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第四部分是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以期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研究较为详尽的阐述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在结构,解释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模式,为当前自我管理能力结构研究探寻了新方向,调查了目前我国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聚焦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也能为其他学段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李珂[3](2020)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名着阅读的要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并在第四学段(初中)的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名着导读课,以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连接。然而,尽管教材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内容,但面对名着导读课这样一种崭新的课型,一线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仍然遇到了诸多问题,如: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方法不当,等等。探讨初中语文名着导读课的教学设计策略,对提高名着导读教学质量,落实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习惯意义重大。为此,本文聚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教学设计”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首先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论述名着导读的价值。其次,从编写理念、结构设计、内容编排和教学价值四个方面,分析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的编排与选文特点。第二章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一线教师的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目标不突出、内容较简单、评价不全面等问题,从而为下文提出教学设计策略提供了靶向。第三章集中阐述初中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策略。首先,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名着阅读设计与实施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针对导读课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四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具体为:应研读课标中关于名着导读的要求部分,参照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要求,依据单元导语和学情确定导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征和学生需要选择;要综合考虑简介法、猜读法、影视资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重视读前、读中和读后的系统性评价,积极建立家校合作的监督模式。第四章是案例研究。以《儒林外史》的导读为例,将教学设计策略付诸实践,检验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设计应强化学情关注和课内教学评价。

甘世玲[4](2020)在《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广,儿童阅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潮流。中小学阅读是全民阅读之基础,是促进终身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点。班级图书角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小学生进行海量阅读的重要平台。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是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学科阅读理念下的班级图书角具有开拓学生阅读视野、促进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实现全员阅读、还学生以阅读主体地位的育人价值。但是,现实中一线学科教师是如何建设班级图书角的呢?学科阅读理念在图书角的建设中是否有体现呢?出于这种疑虑,本研究走访十二所小学,通过对十二所学校的观察和调研,以期了解小学班级图书角现状,以学科阅读理念来分析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深层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有关课外阅读、学科阅读以及班级图书角的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应然特征与价值。通过对十二所小学内的18名学科教师(包括班主任)以及14名学生的访谈,以及对100间教室的图书角的图书资源的分析,获取一手资料,了解小学班级图书角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小学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科阅读理念,并存在以下四种问题:1.图书资源普遍单一,未能体现学科的多样性;2.图书角形式化严重,未能体现教学辅助功能;3.阅读活动主体单一,未能体现阅读主体的全员性;4.阅读活动指导缺失,未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的策略:一是树立学科阅读理念,增强一线教育工作者理论修养,尤其是要深化认识学科阅读理念涵义,深入把握学科阅读的教育价值;二是践行学科阅读理念,提升班级图书角建设实践效能,既要构建学科阅读的校本环境、引领班级图书角建设,又要构建学科阅读的班本环境、落实班级图书角建设。

郭小慧[5](2020)在《小学生“听话”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不论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在重视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强调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要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小学生。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小学生身心具有不成熟与可塑性,易受外界影响。面对“听话”再次频繁出现在教师口中、家长口中之时,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会表现出哪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否应该是教育中应该存在的现象?这两个问题值得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将选取山西省太原市A小学五年级六班11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学生“听话”现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实地观察,通过案例说明学生“听话”现象的主流与暗流,之后进行反思,分析影响学生“听话”现象的因素。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对小学生“听话”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释。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综述、研究设计;第二章为小学生“听话”现象的主流:主要从小学生日常学习、日常活动两方面阐述,阐述完成后小结“听话”现象的主流形象;第三章为小学生“听话”现象的暗流:主要从日常反抗展开描述,描述完成后小结“听话”现象的暗流形象;第四章为反思:从小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四方面反思影响小学生“听话”现象的因素。

王凤溪[6](2020)在《小学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更是阅读习惯与文学审美养成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中,较具有逻辑思维和判别能力的小学高段(即五六年级阶段)又成为阅读培养的重中之重。在阅读学习领域,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与学生语文生活密不可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也因此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在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课外经典阅读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扩展和补充,更是语文积累与阅读兴趣培养的根植所在。课外经典阅读的偏好和数量不仅会影响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关系到终生学习观念的养成。然而进入光影繁杂的“后文学时代”,视频、图、音乐等娱乐性阅读充斥着读者的阅读生活,经典权威日益削减,纸质阅读也离大众愈来愈远。在此情形下,经典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都发生了改变。本论文基于此点出发,以划分经典阅读内容为基础,将划分结果运用于课外经典阅读领域,通过对学生实际接触经典情况的调查与询问,分析“去经典化”对学生阅读产生的影响,贴近学生日常课外阅读的真相。在此前提下,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初衷、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明确研究重难点。第二部分为第一章,针对“去经典化”涉及的含义作进一步的辨别,探讨从阅读以及阅读对象、经典与经典化再到去经典化的含义,并对与“经典”产生交集的“名着”“传统文化”以及与“去经典化”产生联系的“流行文化”进行辨析;第三部分通过调查北京三所学校,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的现状,根据研究的结论,从社会大环境的时代背景到个人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再到同伴群体影响等等依次论述,将个人置于整体环境之中,通过普遍性与独特性相结合来分析“去经典化”阅读的成因;第四部分为第三章,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与归因,主要论述教师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去经典化”现象的反思与引导策略。在理论观念的层面,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理智看待经典以及经典相关流行文化的价值。在实际教学的层面,教师可针对这一现象设计阅读教学。通过整理学生阅读“去经典化”内容中经典元素,归类成不同的运用方法群组,明确群组运用的注意事项,教师可提升课内教学趣味、课下阅读引导能力,做到真正了解学生课余阅读现状并有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取向,使学生逐渐走向健康高雅的文学经典之路。

蒋双高[7](2020)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俨然成为语文教育学界的热点词,许多语文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其落到实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名着导读环节的设置正是“整本书阅读”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更能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绪论部分交代研究“整本书阅读”的缘起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论述奠定基础。第一章论述了“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演变过程并提出概念,然后从政策规定、国外经验、教材编排、初中生阅读能力和学习理论论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最后论述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等重要意义。第二章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都需要有效科学、务实的指导。其原因大致有五种,即传统与现代语文教育矛盾、课程标准要求与实际教学的矛盾、家庭教育缺失与学校教育需求的矛盾、社会多元化与学校主流化发展的矛盾、尚未健全的评价体系。第三章根据调查问卷出现的问题,整本书阅读教学要遵守经典性、整体性、和自主性等原则,并提出转变教学理念、营造氛围、家校合作、教师研读和优化评价等对策。结语,总结与概括全文内容,再次强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单佳旭[8](2020)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文化遗产,谱写着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韵律,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字书写能力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部也把写字教育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须做到的写字要求是:“掌握汉字常见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笔画,能够用硬笔按照一定规范的笔顺书写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形成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的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写字习惯,用正确的姿势写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当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汉字书写带来了巨大冲击,多媒体的普及冲击了汉字书写的实用性,小学生写字素养呈现下降趋势,汉字书写现状让人十分担忧。为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素养现状,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在哈尔滨市某公立小学-L小学展开实际调查研究。研究工具的开发分为教师与学生两部分,以96名二年级学生和10名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选择二年级的学生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他们学习识字、写字的时间比较短,而二年级的学生己经经过一年的学习,相对来说识记了一些字、掌握了字的基本写法。为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素养现状,笔者又以访谈法为辅助调查工具,对10名学生和7名语文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制定了观察量表,保证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写字兴趣不高且练习时间不够、缺少对汉字知识的了解;写字习惯不标准,坐姿和握笔姿势不规范;书写过程中会出现笔顺错误、笔画不到位等现象。笔者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写字教学没有摆在突出位置,写字训练量不足;三是教学方式单一,写字评价模糊;四是学校写字课程趋于形式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学生自身、教师、家长、学校有不可忽略的关系,表现为: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局限性,自我评价表面化;家长早期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自身写字素养欠佳;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据此,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素养,笔者提出了七个对策,即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强化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提升教师自身写字素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结合;学校开设写字课程,培训专职书法教师队伍;加强政策性监督,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

邓翔宇[9](2020)在《团体沙盘游戏对改善高中生自我同情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各界普遍期望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可持续发展。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内部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外部学习压力成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研究将探索团体沙盘游戏是否能够促进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的发展,自我同情是指对自己持有支持、包容的态度,不孤立自己,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经历,并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痛苦。提高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有助于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本研究也可以探索更为有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充高中高一至高三的47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高中生自我同情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将自我同情相关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相关理论与团体沙盘游戏技术相结合,对自我同情水平较低的高中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旨在提高其自我同情水平。最后,再对团体沙盘游戏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探讨采用团体沙盘游戏的方式来改善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利用宫火良修订的《自我同情问卷》作为测量、筛选和评估的工具,通过心理社团和班主任通知的形式,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筛选了28名学生作为被试,在团体沙盘游戏开始前进行前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为期6周,每周一次的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同学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沙盘游戏结束后立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进行后测,并对实验组成员进行逐个访谈。在活动结束1个月后,再对实验组同学进行追踪测量。最后,收集各个阶段的数据与质性材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高中生自我同情总分均值与各个维度的均值均高于理论中值3以上。说明高中生自我同情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中生的自我同情在性别、年级、家庭教养方式、学习成绩、是否独生子女5个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3)团体沙盘游戏对高中生自我同情总体水平及自我宽容、普遍人性两个维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且团体沙盘游戏产生的提升效果具有一定持续性,以团体沙盘游戏的方式提高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是有效的。

王丽华[10](2019)在《关于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追求更高了,简单的温饱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了。而在人们追寻自我满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扰、压力,这让一些心理素质较低的人难以接受,最终会导致自身精神的崩溃。这一现象在教育领域有所体现,出现许多学习上无形的压力如考试、升学、特长培养等。许多家长与教师在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小学阶段就已经有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等等,这让小学生的学习生涯过得尤为痛苦。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对策。

二、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品德的主题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合
二、挖掘思想品德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素材
三、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2)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现代教育需要自我管理
        1.1.2 不容乐观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自我管理能力文献综述
        1.3.2 不足与展望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管理
        2.1.2 自我管理能力
        2.1.3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2 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模式
    2.3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结构
        2.3.1 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驱动-动力系统
        2.3.2 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容和领域-智能系统
        2.3.3 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过程-调控系统
3.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3.1 研究设计
        3.1.1 概念效度与问卷设计
        3.1.2 数据收集方法
        3.1.3 基础数据描述
    3.2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动力系统调查现状
    3.3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智能系统调查现状
    3.4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控系统调查现状
        3.4.1 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现状
        3.4.2 小学生自我计划能力现状
        3.4.3 小学生自我执行能力现状
        3.4.4 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现状
        3.4.5 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现状
4.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4.1 动力定向,为自我管理提供驱动力
        4.1.1 花盆效应,营造适合个体需求的环境
        4.1.2 放飞理想,勇于开拓新境界
        4.1.3 掌控情绪,把握当下认知
        4.1.4 坚定信念,志存高远
    4.2 路径规范,为自我管理提供支撑
        4.2.1 遵循教育节律,培育个人智能
        4.2.2 多方探索,完善多元智能的发育
        4.2.3 思考+实践,不断充实自我智能
    4.3 自我调控,为自我管理把握方向
        4.3.1 自我认知,充分认识自我管理能力重要性
        4.3.2 确立目标,分阶段进行自我规划
        4.3.3 规则制定,严格自我执行管理
        4.3.4 多元评价,反思铸就自我
        4.3.5 自我调节,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设计
    六、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概述
    第一节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的编写理念
        一、强调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强调课内与课外的连接
        三、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四、强调“读书为要”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教材分析
        一、名着导读框架结构特点
        二、名着导读选文系统特点
    第三节 名着导读的教学价值
        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培养阅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
        三、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四、提高语文素养,汲取精神养分
第二章 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过程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
        二、学生调查结果
        三、成因分析
第三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策略
    第一节 名着导读目标的确定
        一、参照课标中不同体裁的阅读教学要求
        二、依据单元导语确定导读的教学重点
        三、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节 名着导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二、基于文本特征选择教学内容
        三、以生为本选择教学内容
    第三节 名着导读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简介法
        二、猜读法
        三、影视资源法
        四、专题探究法
    第四节 名着导读教学评价设计
        一、设计教学评价的原则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四章 案例研究
    第一节 《儒林外史》名着导读课实施背景
        一、案例实施的地点和时间
        二、案例研究的对象
        三、选择《儒林外史》的缘由
    第二节 《儒林外史》名着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三、《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三节《儒林外史》名着导读课实施情况反思
        一、本次教学的优点
        二、本次教学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1.课外阅读
        2.学科阅读
        3.班级图书角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现状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涵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改进策略
        4.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评析
    (二)学科阅读的研究近况
        1.学科阅读的内涵
        2.学科阅读的教育价值
        3.学科阅读研究评析
    (三)班级图书角的研究进展
        1.班级图书角的内涵
        2.班级图书角的教育价值
        3.班级图书角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4.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与使用现状
        5.班级图书角研究现状评析
    (四)相关文献的综合评析
三、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的应然特征与教育价值
    (一)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应然特征
        1.图书资源应具有学科多样性
        2.图书资源应具有教学辅助性
        3.服务对象应具有全员参与性
        4.阅读活动应具有独立自主性
    (二)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教育价值
        1.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多学科阅读策略
        3.打破传统阅读观念,实现师生的共同阅读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设计
        2.调查实施
    (二)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现状
        1.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概况
        2.师生对小学班级图书角的态度与使用情况
        3.教师对学科阅读理念的认知和实施概括
    (三)学科阅读视野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学科阅读视野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的主要问题
        2.学科阅读视野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五、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
    (一)树立学科阅读理念,增强一线教育工作者理论修养
        1.深化认识学科阅读理念内涵与教育价值
        2.深入把握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教育价值
    (二)践行学科阅读理念,提升班级图书角建设实践效能
        1.构建学科阅读的校本环境,引领班级图书角建设
        2.构建学科阅读的班本环境,落实班级图书角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小学生“听话”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1.1.2 新课改下学生观的转变
        1.1.3 个人志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小学生
        1.3.2 听话
        1.3.3 “听话”的文化背景
        1.3.4 “听话”的行为表现
        1.3.5 小学生“听话”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肯定“听话”是教育中的一种现象
        1.4.2 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听话”
        1.4.3 改善“听话教育”中的不良现象
        1.4.4 已有研究不足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对象的选定
        1.5.3 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第二章 风平浪静:小学生“听话”现象的主流
    2.1 日常学习:小学生“听话”的基本主题
        2.1.1 课前认真准备
        2.1.2 课上认真听讲
        2.1.3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2.2 日常活动:小学生“听话”的应有之义
        2.2.1 学校活动遵守校规
        2.2.2 班级活动共同参加
        2.2.3 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2.2.4 课间活动遵守秩序
    2.3 小结:小学生“听话”现象的主流形象——主动服从
        2.3.1 言行如一、主动“听话”
        2.3.2 心悦诚服、自觉“听话”
第三章 明争暗斗:小学生“听话”现象的暗流
    3.1 日常抵抗:小学生“听话”的台前幕后
        3.1.1 对学校潜规则的吐槽
        3.1.2 对教师恶性权威的沉默
        3.1.3 对教师权威的盲从
        3.1.4 对暴力淫威的敷衍应对
        3.1.5 对利益的阿谀奉承
    3.2 小结:小学生“听话”现象的暗流形象——被动服从
        3.2.1 言行不一、表面“听话”
        3.2.2 愚昧无知、盲目“听话”
第四章 反思:影响小学生“听话”现象的因素
    4.1 自身因素的影响
        4.1.1 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4.1.2 小学生情感发展变化
    4.2 学校环境因素
        4.2.1 教师管理方式的干预
        4.2.2 同辈群体的影响
    4.3 家庭环境因素
        4.3.1 家长文化修养
        4.3.2 家长职业的性质
        4.3.3 家庭教养方式
    4.4 社会环境因素
        4.4.1 社会利益导向的功利化
        4.4.2 社会文化的易变性
        4.4.3 社会媒体的广泛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小学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去经典化阅读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去经典化阅读概念的界定
        一、阅读及阅读对象的含义
        二、经典与经典阅读
        三、去经典化阅读
    第二节 去经典化阅读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二、文本互织理论
        三、反本质主义
        四、建构主义
第二章 小学语文高年级去经典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统计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工具的编订与实施
        二、调查结果与初步分析
    第二节 小学语文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原因
        二、个人成长环境及心理因素
第三章 去经典化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辩证看待去经典化阅读现象
        一、去经典化的优势
        二、可能发展的不良趋势
        三、应树立的教学观念
    第二节 针对去经典化阅读,设计教学素材组群
        一、择选经典人物群像群组
        二、择选文学知识群组
        三、择选经典思辨文化群组
    第三节 使用方法及不良影响的规避
        一、使用方法
        二、不良影响规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概述
        一、“整本书阅读”思想渊源
        二、“整本书阅读”概念界定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规定是基础
        (一)课程标准
        (二)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二、国外经验是前提
        三、教材编排是依据
        四、学生能力是本质
        五、学习理论是指导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 初中生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一、兴趣的引导与激发
        二、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三、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四、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五、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可取之处
        (二)存在问题
        二、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可取之处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归因
        一、传统与现代语文教育矛盾
        二、课程标准要求与实际教学矛盾
        三、家庭教育缺失与学校教育需求矛盾
        四、文化多元化与学校主流化发展矛盾
        五、尚未健全的评价体系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与对策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原则
        一、经典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自主性原则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探索
        (二)倡导真读,落到实处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一)家庭阅读
        (二)同学共读
        (三)师生共读
        三、家校合作,培养习惯
        (一)制定阅读计划
        (二)跟踪阅读,阅读习惯养成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落实课标,研读文本
        (一)强化教材培训
        (二)加强教研结合
        五、国际借鉴,优化评价
        (一)借鉴国际先进评价
        (二)细化现有评价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汉字书写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二)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写字素养的关键期
        (三)国家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四)当今小学生写字素养下降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小学生写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二)关于小学生写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三)关于小学生写字素养评价研究
        (四)关于小学生写字素养的对策研究
        (五)国内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写字素养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
    一、写字素养内涵
        (一)素养
        (二)语文素养
        (三)写字素养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内容评价依据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三)指导性文件的要求
        (四)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
    三、写字素养内容的评价维度
        (一)写字兴趣与态度
        (二)写字习惯
        (三)写字技能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写字教学没有摆在突出位置,写字训练量不足
        (三)教学方式单一,写字评价模糊
        (四)学校写字课程趋于形式化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局限性,自我评价表面化
        (二)家长早期教育的负面影响
        (三)教师自身写字素养欠佳
        (四)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第五章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
    二、强化学生掌握汉字基础知识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二)汉字的书写规律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写字素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写字素养
        (二)丰富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五、教学方法与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结合
    六、学校开设写字课程,培训专职书法教师队伍
    七、加强政策性监督,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
        (一)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政策性监督。
        (二)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团体沙盘游戏对改善高中生自我同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自我同情的研究
        2.1.1 自我同情的内涵的研究
        2.1.2 关于自我同情影响因素的研究
        2.1.3 自我同情功能的相关研究
        2.1.4 自我同情的干预研究
    2.2 团体沙盘游戏的研究
        2.2.1 团体沙盘游戏的涵义
        2.2.2 团体沙盘游戏的操作模式
        2.2.3 团体沙盘游戏改善高中生自我同情的依据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实验活动方案
        3.3.1 实验方案设计的依据
        3.3.2 实验活动的具体方案
    3.4 研究程序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中生自我同情的调查结果分析
        4.1.1 高中生自我同情水平的总体情况
        4.1.2 高中生自我同情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4.1.3 高中生自我同情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4.1.4 高中生自我同情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4.1.5 高中生自我同情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4.1.6 高中生自我同情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4.2 高中生自我同情培养研究的结果分析
        4.2.1 参与实验的被试自我同情总体情况
        4.2.2 实验组前测和对照组前测自我同情差异的比较
        4.2.3 实验组后测和对照组后测的我同情差异的比较
        4.2.4 实验组前后测自我同情差异的比较
        4.2.5 对照组前后测自我同情差异比较
        4.2.6 实验组前测和追踪测试自我同情差异比较
        4.2.7 实验组后测和追踪测试自我同情差异比较
    4.3 成员反馈内容的分析
        4.3.1 成员反馈内容的量性材料分析
        4.3.2 成员反馈内容的质性材料分析
    4.4 团体沙盘游戏过程分析
5 讨论
    5.1 高中生自我同情的特点与差异分析
        5.1.1 高中生自我同情的总体特点
        5.1.2 不同群体高中生自我同情的差异分析
    5.2 团体沙盘游戏对自我同情影响的效果分析
    5.3 团体沙盘游戏对自我同情影响效果持续性分析
6 结论与教育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育建议
        6.2.1 做好管理,重视学生自我同情发展
        6.2.2 正确认识自我,善于自我调节
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自我同情调查问卷
附录 B:成员反馈表
附录 C:沙盘团体游戏具体实施方案
附录 D:部分活动照片及反馈材料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10)关于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弊端
    1. 不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较低
二、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教师与学生多互动
    2. 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利用日常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J]. 周玉梅. 新课程, 2021(14)
  • [2]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 饶亚男.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研究[D]. 李珂.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研究[D]. 甘世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小学生“听话”现象研究[D]. 郭小慧. 山西大学, 2020(01)
  • [6]小学高段课外阅读“去经典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凤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蒋双高.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单佳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团体沙盘游戏对改善高中生自我同情的实验研究[D]. 邓翔宇.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10]关于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 王丽华. 新课程(上), 2019(09)

标签:;  ;  ;  ;  ;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