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互操作的高级控制应用集成

可互操作的高级控制应用集成

一、可互操作的先进控制应用集成(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21)在《开放流程自动化技术前瞻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开放自动化技术论坛"专栏访谈——工业自动化正在经历快速的技术变革,对于可扩展性、互操作性架构的更多关注,传统流程行业的企业开始尝试开放自动化技术。在云技术、工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基于标准的、开放的数字架构为传统的流程自动化技术带来创新活力。《流程工业》特策划了"开放自动化技术论坛"专栏,邀请开放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专家探讨开放自动化技术进展及其如何推动行业进步,

何勇群,谢江安,万灵,杨啸林,朱彦,周伟,李元放,陆伟胜,吴健民,刘开永,王海河,刘清平,余红[2](2021)在《互操作性本体:智能精准医学的基础》文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探寻精准医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应用提供了战略机遇。然而,如何组织、集成和共享复杂异构的生物医学数据业已成为阻碍该领域发展的严重技术挑战。本体因其能够提供知识与元数据层面的语义基础而推动了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基于互操作性的本体对异构知识与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将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的有机集合称之为智能精准医疗,并提出一个"河马假设",用以阐明互操作性本体与智能精准医疗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如何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同时,提出和展示了使用可扩展本体开发的原理和工具来实现本体的互操作性,进而支持智能精准医疗的应用与发展。此外,还对国内外互操作性本体的研究现状、本体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以及医学伦理在智能精准医疗中的重要性等进行了综述和深入探讨。

彭瑜[3](2019)在《流程工业开放自动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文中认为对于最终用户来说,现今流程工业的分散控制系统(DCS)最大的问题归结于其封闭和专用的特性。在信息技术(IT)飞速发展的年代,这极大地阻碍了DCS的升级迁移和运营技术(OT)与IT的深入高效融合。目前的DCS一般缺乏内在的保护运营、资产设备和其他投资所需要的信息安全。下一代的DCS将采用开放、分布式,具有充分的可互操作性和信息安全的自动化架构,将大量运用开源的云计算技术。论文就这一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技术阐述、分析和展望。在今后的DCS和PLC的自动化应用中,容器软件技术定会大放异彩。有效运用容器部署和业务流程编排软件很可能成为未来过程自动化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

姚红霞[4](2017)在《美陆军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陆军对无人地面系统与技术发展非常重视,认为无人地面系统将在未来地面战场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而在后勤支援保障方面的应用更为现实、直接,发挥的效益也更为显着。为了推进无人机地面系统及技术的发展,美国陆军系统地制定了多项发展规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对于无人系统的后勤应用也有着明确的目标。

钱东,赵江,杨芸[5](2017)在《军用UUV发展方向与趋势(下)——美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分析解读》文中指出(续前)5军用关键技术领域在无人系统的众多关键技术领域中,互操作性、自主性、通信、高级导航、有人-无人系统编组(MUM-T)、持久韧性及武器化等是军方最重视的技术,这些技术是联合作战的基础,且具有通用性,因此受到优先关注,是Do D投资的重点。5.1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实现系统集成、联合作战和网络化作战的基本前提,是无人系统融入作战网络的

谢天[6](2013)在《基于语义X列表的跨领域系统集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新ICT集成环境下,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催生了多元化的动态社会服务需求,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调用不同领域的方法、数据、资源、能力来处理,跨领域的系统集成与服务协作成为集成化管理的主流和趋势。针对特定的跨领域集成任务需求,将面临三个关键问题:(1)如何消除或规避不同领域系统的异构性、结构的复杂性、业务逻辑的不一致性等,构建可支持跨领域信息交互与有序化管理的互操作机制;(2)在可跨领域互操作前提下,如何针对特定的跨领域服务需求,对不同领域海量、无序的系统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动态设计、组织和重构,构建跨领域系统的有序化管理机制;(3)基于可互操作的有序集成环境,如何抽象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构建知识表达、推理、发现的智能化协同决策机制。本论文针对上述三个关键问题,提出基于语义X列表的(跨)领域集成方法。本文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性工作表现在:(1)提出Multi-S-BOX集成空间模型框架面向跨领域服务需求,基于空间映射、系统结构、语义Web、BOX等理论和技术,从系统要素全面整合、按需服务的整体视角,将源空间实体异构系统难以解决的互操作、有序化、智能化等复杂集成管理问题映射到目标语义空间处理,提出基于“提取映射-互操作-有序化-智能推理”的综合跨领域集成框架——Multi-S-BOX空间模型。经应用实例的推理实验验证,该模型可实现多个领域系统结构本体和运行语义规则的提取、映射、表达、推理、互操作和有序化集成管理。(2)提出Multi-S-BOX空间互操作方法分析跨领域集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法、语义、语用层面互操作问题;总结并提出领域S-BOX系统要素间可互操作的3个必要条件;从语义和语用层面给出解决不同领域S-BOX系统集成过程中可能出现互操作问题的方法;针对3个可互操作必要条件,基于一致性推理、CPN映射和仿真、可达性分析等方法,提出跨领域按需服务推理结果的形式化验证方法。经推理和仿真实验证明,本集成方法推理得出的跨领域按需服务组合在互操作方面具备有效性、可达性、一致性。(3)提出Multi-S-BOX集成空间要素有序化管理方法针对领域S-BOX要素面向跨领域任务的无序性,分析并总结Multi-S-BOX空间跨领域有序化与按需服务机理;根据Multi-S-BOX空间集成机理的跨领域有序化管理过程中“要素建模-语义关联定义-规则构造”各环节需求,提出多维要素空间模型和有序化语义关联定义、构建和操作的基本范式,以及有序化规则定义的基本方法;基于MESM的属性坐标建立跨领域、跨列表的有序化语义关联网络及其推理判定规则,提出Multi-S-BOX空间有序化管理机制。(4)提出基于MAS的Multi-S-BOX空间分布式推理方法分析和设计基于MAS的Multi-S-BOX空间分布式推理系统架构、MAS各类Agent和Agent交互协议,提出基于MAS的Multi-S-BOX空间分布式推理方法,为新ICT环境下面向跨领域服务需求的知识发现与协同服务决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汪浩祥,严洪森[7](2013)在《基于多Agent可互操作知识化制造动态自适应调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知识化制造系统生产环境的不确定性,构建一个基于多Agent可互操作的知识化动态调度系统.该系统对各种调度问题采用具有一系列问题特征的知识表示,利用Agent技术构建基于问题的功能模块,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学习算法(WSQ)的自适应调度机制,以此指导设备Agent在动态环境下的调度策略选择.通过对其进行复杂性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系统具有自适应和自学习特征,具有高度智能化和可互操作性.

熊志斌[8](2005)在《基于CORBA的智能小区网络模型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智能小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比较了三种主流的分布式对象技术,提出了基于CORBA的智能小区解决方案。 首先,面对家庭智能产品互操作标准激烈竞争的局面,本文希望用CORBA来结束这场争论。为此,提出了家庭智能设备标准化的三个层次,强调了定义设备领域接口的必要性。 其次,通过对家庭智能设备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的智能家居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扩展至整个智能小区。 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采用CORBA架构的智能小区系统,该系统对智能小区进行了功能模拟,实现了设备的本地或远程监控功能以及小区短信功能。此外,针对智能小区的其他功能需求,如即插即用、事件过滤、远程智能维护、实时应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党顺行[9](2003)在《基于WEB GIS 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洪灾信息管理系统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计算技术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针对洪灾信息领域的分布式的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及其技术解决方案,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了一个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原型。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引出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讨论了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吸取他们设计的优点,考虑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体系结构设计为5层,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地图服务器、DCOM中间件、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给出了各个部分设计内容及其和相互关系,这个设计有三个优点,一是应用了分布式计算技术,使已有的软件和算法模型积累能够沉淀到现在的系统中,例如长江的水利模型就是使用已有的FORTRAN程序集成到系统中实现的,并允许用户进行实时在线运行模型,二是系统实用性和系统数据和模型的可更新性,除了后台维护可以对系统数据或模型进行更新外,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数据或模型来运行系统,数据管理将提供对数据的在线查询分析服务,以及数据的上载下载服务,三是系统具有在线数据管理和动态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动态地查询在线运行模型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是通过远程运行模型产生的数据。然后对体系结构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分布式计算技术、Web GIS技术、Web服务器端相关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分析和研究,为体系结构中的各个部分设计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根据系统的数据流程和系统功能的相互关系,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①数据管理,②降水预报及降水径流模型运行,③水利预报模型运行,④洪灾三维景观模拟与分析模块,⑤洪灾社会经济评估模型运行,⑥洪灾决策支持信息,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实现的技术解决方案,着重分析了洪灾三维景观模拟与分析模块的特点及其实现方法,以及洪灾社会经济评估模型的设计技术。然后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了一个的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原型。

王宇翔[10](2002)在《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总结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然后从平台软件设计和应用系统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它的现状。在今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中,分布式计算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分布式计算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产生了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讨论了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和结构框架和它的空间数据管理理论。在比较主要的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COM/DCOM、CORBA、EJB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ORBA的分布式WebGIS的结构模型和基于消息队列管理器的分布式WebGIS的结构模型。研究了DWEBGIS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理论问题,分析了主要的地理数据模型:地图图层数据模型和基于特征的面象对象模型,阐明了实现空间数据互操作的必要性,剖析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管理模式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综述了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管理方法。具体包括地图数据的管理模式、异构数据库的连接、地图数据的存储、地图数据的空间索引方法和地图的空间查询和遥感影像数据在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组织方法。 第三部分研究了构建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和若干相关问题,然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型。本文详细探讨了服务器端的负载平衡、如何支持多用户的并发访问、数字签名和网络安全和客户端的图形分级显示等问题。系统原型设计按照空间数据库设计、系统接口定义、应用服务器设计、分布式对象实现和客户端设计几个步骤进行。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存储方法、空间索引、空间查询,以及基于影像自身特征:颜色、纹理和边缘的影像相似性检索。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整合GPS的网络监控服务、多源数据集成、地图投影转换和专题地图制作等功能。网络监控服务在Web环境中集成GPS等监控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实时的查找监控目标的位置。多源数据集成在web环境中集成了矢量地图、遥感影像、DEM、用户上载的地图数据和GPS等多种数据源。 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技术,它的发展会推进数字地球建设的进程。

二、可互操作的先进控制应用集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互操作的先进控制应用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2)互操作性本体:智能精准医学的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医学大数据及其面临的语义标准化挑战
2 本体的定义、功能及发展简介
3 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本体的推动作用
4 智能精准医疗的兴起与挑战
5 “河马假设”:互操作性本体对智能精准医疗的关键作用
6 构建基于互操作性本体的智能精准医学体系
7 本体中国(OntoChina)及国内互操作本体的合作开发与应用
8 倡议、前景与展望

(3)流程工业开放自动化的重要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流程工业自动化发展的简要回顾
2 流程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和压力
    2.1 流程工业自动化的现状
    2.2 流程工业自动化的压力
3 开放流程自动化OPAF的架构
4 容器化软件技术
5 软件开发的汇聚融合
6 结束语

(4)美陆军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美陆军无人系统发展规划
    陆军主要无人地面系统规划
        《无人地面系统路线图》
        《机器人战略白皮书》
        《陆军无人地面车辆战略》
        《2015-2040机器人和自主系统战略》
美军无人系统建设组织
    国防部组织
    陆军机器人系统联合项目办公室 (RS JPO)
    研究、发展与工程司令部, 学术界, 工业界:
    快速配装部队 (REF) 和联合简易爆炸装置消除组织 (JIEDDO) :
    机器人系统联合项目办公室/陆军能力集成中心 (ARCIC) :
    联合地面机器人集成组 (JGRIT) :
    机器人系统联合项目办公室的组织结构:
2035年前美陆军无人后勤系统发展目标
    2016—2025年
    2026—2035年

(5)军用UUV发展方向与趋势(下)——美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分析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5 军用关键技术领域
    5.1 互操作性
        5.1.1 互操作性的定义与内涵
        5.1.2 互操作性的需求层级
        5.1.3 互操作性的等级模型
        5.1.4 实现互操作性的措施
        5.1.5 互操作性标准
        5.1.6 互操作性与OA
        5.1.7 互操作性与模块化
    5.2 自主性
        5.2.1 自主性的定义与概念
        5.2.2 自主性等级
        5.2.3 实现自主性的关键能力和技术1) 理解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5.2.4 对自主性的作战牵引问题
        5.2.5 自主性能力的扩展——自主蜂群
        5.2.6 自主性的可信任度和自主权限问题
        5.2.7 美军的自主性发展规划
    5.3 通信
        5.3.1 现状及UMS通信面临的问题
        5.3.2 重点发展的通信技术1) 压缩技术
    5.4 高级导航
    5.6 持久韧性
        5.6.3 生存力
        5.6.4 结构和材料老化
        5.6.5 推进技术
    5.7 武器化
    5.8 UUV的一些特有问题
6 部队使用中面临的问题
    6.1 后勤保障
        6.1.1 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6.1.2 保障模式及其转型
        6.1.3 无人系统保障规划
        6.1.4 保障数据策略
        6.1.5 典型案例——MQ-9无人机保障的教训
    6.2 训练
    6.3 兵力结构
    6.4 发射与回收
        6.4.1 发射与回收的一般过程
        6.4.2 不同发射方式的优缺点
7 推动UUV发展的新兴技术
    7.1 推动无人系统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
    7.2 Do D重点投资的UMS通用技术
    7.3 美国研发中的关键技术
8 展望与启示
    8.1 展望
    8.2 启示
        8.2.1 积极探索新的无人系统作战理念和装备发展理念
        8.2.2 将互操作性、模块化和开放式平台作为无人系统采办的关键目标和主要约束
        8.2.3 建立统一的无人系统顶层管理机构和组织
        8.2.5 军民融合环境下的产品和技术竞争
        8.2.6 探索无人装备的新型保障模式和保障策略UUV等无人装备不同于传统主战武器:技
        8.2.7 同步开展无人系统作战运用研究
    8.3 结语

(6)基于语义X列表的跨领域系统集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
表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1.3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集成化管理研究现状
        1.2.2 相关支撑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面向跨领域集成的 Multi-S-BOX 空间模型框架
    2.1 Multi-S-BOX 的提出
        2.1.1 空间映射思想
        2.1.2 BOX 与基于云的集成化管理思想
        2.1.3 语义网技术
        2.1.4 S-BOX 的提出
    2.2 Multi-S-BOX 集成空间模型框架
        2.2.1 Multi-S-BOX 空间模型
        2.2.2 Multi-S-BOX 集成机理
        2.2.3 Multi-S-BOX 空间构建与实施的概念框架
    本章小结
3 面向领域集成的 S-BOX 模型
    3.1 S-BOX 的集成模式与概念模型
    3.2 S-BOX 领域集成方法
        3.2.1 本体列表映射与建模(STEP1)
        3.2.2 基于 SWRL 的 S-BOX 推理规则构建(STEP2)
        3.2.3 语义推理(STEP3)
    3.3 面向云制造系统的 S-BOX 集成
        3.3.1 云制造 S-BOX 系统模型
        3.3.2 面向云制造的 S-BOX 系统本体列表结构分析与构建
        3.3.3 跨本体列表触发关系分析及 SWRL 规则构建
        3.3.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3.5 应用实例:“云制造环境下生产加工任务”
    本章小结
4 Multi-S-BOX 互操作及其验证方法
    4.1 Multi-S-BOX 互操作性问题
        4.1.1 Multi-S-BOX 语义互操作性
        4.1.2 Multi-S-BOX 语用互操作性
    4.2 Multi-S-BOX 互操作的必要条件
        4.2.1 Multi-S-BOX 语义互操作必要条件
        4.2.2 Multi-S-BOX 语用互操作必要条件
    4.3 Multi-S-BOX 互操作问题解决方法
        4.3.1 定义 Mediator 服务本体模型
        4.3.2 定义 Mediator 行为模型
    4.4 Multi-S-BOX 互操作性的形式化验证方法
        4.4.1 验证 Multi-S-BOX 互操作必要条件
        4.4.2 验证 Multi-S-BOX 互操作必要条件
        4.4.3 验证 Multi-S-BOX 互操作必要条件
    本章小结
5 Multi-S-BOX 空间要素有序化集成方法
    5.1 Multi-S-BOX 跨领域有序化与按需服务机理
    5.2 Multi-S-BOX 空间有序化管理机制
    5.3 Multi-S-BOX 空间的多维要素空间模型
        5.3.1 MESM 构建方法
        5.3.2 MESM 的基本范式和操作
    5.4 有序化语义关联定义方法
        5.4.1 纵向语义关联
        5.4.2 横向语义关联
        5.4.3 语义关联网络及其范式
    5.5 匹配规则定义方法
    本章小结
6 基于 MAS 的 Multi-S-BOX 空间分布式推理机制
    6.1 Agent 和 MAS 的基本理论
        6.1.1 Agent 的基本概念
        6.1.2 Agent 的体系结构
        6.1.3 MAS 基本概念与特征
        6.1.4 MAS 的体系结构
        6.1.5 MAS 的通信
        6.1.6 MAS 协调、协作与协商
    6.2 基于 MAS 的 Multi-S-BOX 空间分布式推理系统
    6.3 Agent 及其交互协议建模
        6.3.1 Agent 体系结构设计
        6.3.2 Agent 交互协议设计
    本章小结
7 应用实例与验证
    7.1 背景介绍
    7.2 系统结构分析与 Multi-S-BOX 建模
        7.2.1 系统结构分析
        7.2.2 Multi-S-BOX 空间本体建模
        7.2.3 Multi-S-BOX 系统有序化服务发现、组合推理规则构造
    7.3 跨领域服务组合方案互操作性验证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专业术语及其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奖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CORBA的智能小区网络模型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 智能小区概述
        1.1 智能小区的内涵及其发展
        1.2 智能小区的分类
        1.3 智能小区系统结构
        1.4 网络家电的互操作
        1.5 智能小区面临的困境
    2. 课题可行性分析
        2.1 CORBA在技术上领先DCOM和Java/RMI
        2.2 CORBA较好地克服了智能小区面临的困境
        2.3 CORBA满足智能小区功能上的需求
    3. 论文的主要工作、结构
第二章 分布式对象技术与中间件
    1. 分布式对象技术
        1.1 产生背景
        1.2 分布式对象系统
        1.3 主流技术
        1.4 三种分布式对象技术的比较
        1.5 发展趋势~[22]
    2. 中间件
        2.1 产生背景
        2.2 中间件的定义
        2.3 中间件的优点
        2.4 中间件的分类
第三章 CORBA基本原理
    1. 产生背景
    2. 对象管理组织OMG
    3.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24,25]
        3.1 对象模型
        3.2 参考模型
    4. CORBA体系结构~[8,11,18]
        4.1 对象请求代理的体系结构
        4.2 IDL语言和语言映射
        4.3 分布式对象的互操作~[27]
    5. CORBA在分布式系统开发中的技术优势~[28]
        5.1 CORBA奠定了开放系统的基础
        5.2 即插即用
        5.3 兼容性(Compatibility)
        5.4 改进的C/S模型
        5.5 改进的B/S结构
    6. 嵌入式环境对CORBA的要求
        6.1 嵌入式系统
        6.2 Minimum CORBA
第四章 基于CORBA的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网络模型
    1. 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基于CORBA的家庭网络
    3. 基于CORBA的智能小区网络模型
        3.1 系统构成
        3.2 特点
    4. 家庭设备的标准化
第五章 智能小区系统实现
    1. CORBA应用程序开发过程
    2. IDL接口
    3. 设计思路
        3.1 空调
        3.2 温度探测器
        3.3 家庭控制器
    4. 功能演示
        4.1 家庭控制器
        4.2 空调
        4.3 温度探测器
        4.4 远程用户
    5. 即插即用的CORBA解决方案
        5.1 交易对象服务
        5.2 基于CORBA的智能家居PnP模型~[32,33]
        5.3 PnP脚本
        5.4 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事件过滤(Event Filtering)
    2. 面向设备生产商的远程智能维护
    3. 实时CORBA~[35]
参考文献
致谢
原创性声明

(9)基于WEB GIS 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论文组织
第2章 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1 洪灾和洪灾信息管理系统
        2.1.1 洪灾概述
        2.1.2 洪灾信息管理系统
    2.2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2.1 发展简史
        2.2.2 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
        2.2.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2.2.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
    2.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与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
        2.3.1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定义与特点
        2.3.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2.3.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构造方法
        2.3.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构造模型
        2.3.5 Web GIS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前沿应用
        2.3.5.1 地理标记语言-网络环境下开放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2.3.5.2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
        2.3.5.3 一体化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
        2.3.5.4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Web GIS
        2.3.5.5 网络虚拟地理环境
        2.3.5.6 Microsoft.NET与Web Service
        2.3.6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第3章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1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1.1 目前国内外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发展现状
        3.1.2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2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2.1 分布式计算模式研究
        3.2.1.1 分布式计算的特征
        3.2.1.2 分布式计算模型
        3.2.1.3 分布式Web GIS的系统组织方法--中间件研究
        3.2.1.4 分布式Web GIS的系统构造方法分析
        3.2.2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分析
        3.2.2.1 Web GIS应用服务
        3.2.2.2 水利预报模型和社会经济评估模型运行服务
        3.2.2.3 洪灾三维景观模拟与分析运行服务
        3.2.3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Web服务器分析
        3.2.3.1 通用网关接口(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技术
        3.2.3.2 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Server API)方法
        3.2.4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分析
        3.2.4.1 分布式数据库概念
        3.2.4.2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特殊性
        3.2.4.3 异构数据库的访问
        3.2.4.4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3.2.4.5 网络访问模式
第4章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1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解
    4.2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查询分析管理模块
        4.2.1 数据管理方式和数据模型
        4.2.2 数据网络操作模式
        4.2.3 Internet环境下数据访问方法
        4.2.4 数据互操作研究
        4.2.4.1 互操作概念
        4.2.4.2 互操作模式
    4.3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降水预报及水利预报模运行模块
    4.4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洪灾三维景观模拟与分析模块
        4.4.1 洪灾三维景观模拟与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4.4.2 SERVER端的3D数据处理
        4.4.3 三维虚拟地形的显示
        4.4.4 从任意视角浏览景观
    4.5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洪灾社会经济评估模型运行模块
        4.5.1 洪灾损失分类
        4.5.2 各类承灾体的损失分析评价模型建立方法
        4.5.3 各类承灾体洪灾经济损失统计及评估
        4.5.3.1 农牧渔副业洪灾损失DA评估
        4.5.3.2 基础设施洪灾损失(Infrastructure Damage,DI)评估
        4.5.3.3 工商、服务业洪灾损失评估
        4.5.3.4 人员伤亡损失(DP)评估
        4.5.3.5 房屋和家庭财产洪灾损失评估
        4.5.3.6 紧急救援费用(Emergency Care Costs,DE)估算
        4.5.4 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系统设计
    4.6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洪灾决策支持信息模块
第5章 基于WEB GIS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5.1 研究区概况
    5.2 系统数据搜集
    5.3 系统功能模块开发
        5.3.1 数据查询模块
        5.3.2 降雨量预报模型模块
        5.3.3 水利预报模型运行模块
        5.3.4 洪灾三维景观模拟模块
        5.3.5 洪灾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模块
        5.3.6 决策支持系统模块
    5.4 系统的实用意义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10)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进展
    1.1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1.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背景
    1.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1.3.1 平台软件
        1.3.2 应用领域
    1.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1.4.1 分布式数据处理功能
        1.4.2 开放的地理数据交换体系
        1.4.3 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
        1.4.4 图像、图形数据融合处理功能
        1.4.5 空间分析功能
        1.4.6 网络三维可视化
        1.4.7 无线地理信息系统
第2章 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1 分布式计算综述
    2.2 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定义与特征
    2.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构造方法
        2.3.1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方法
        2.3.2 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Server API)方法
        2.3.3 插件(Plug-ins)法
        2.3.4 ActiveX方法
        2.3.5 Java Applet方法
    2.4 DWebGIS的组织方法:中间件
    2.5 DWebGIS中间件的主要构造方法
        2.5.1 COM/DCOM技术标准
        2.5.2 CORBA规范
        2.5.3 EJB技术
        2.5.4 三者的比较
    2.6 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构造模型
        2.6.1 基本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构造模型
        2.6.2 基于CORBA的DWebGIS结构模型
        2.6.3 基于消息队列管理器的DWebGIS结构模型
第3章 DWEBGIS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理论研究
    3.1 空间数据模型
        3.1.1 图层数据模型
        3.1.2 基于特征的面象对象模型
    3.2 空间数据互操作
        3.2.1 互操作定义
        3.2.2 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3.2.3 语义互操作
    3.3 DWebGIS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库
        3.3.1 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3.3.2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特殊问题
        3.3.3 异构数据的访问
        3.3.4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全局管理模式
第4章 DWEBGIS的空间数据管理方法综述
    4.1 地图数据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4.1.1 空间数据引擎
    4.2 空间索引
        4.2.1 空间索引综述
    4.3 影像数据的管理模式
第5章 构建DWEBGIS客户/服务器的若干问题
    5.1 互操作的客户/服务器结构
    5.2 分布式应用服务器
        5.2.1 多用户并发访问
        5.2.2 负载均衡
    5.3 矢量数据渐增传输与实时显示
    5.4 网络安全与数字签名
第6章 DWEBGIS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6.1 设计系统原型的原则与目标
    6.2 系统原型的运行环境
    6.3 系统原型的结构
    6.4 DWebGIS的设计过程
    6.5 DWebGIS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6.5.1 地图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6.5.2 空间索引设计与实现
        6.5.3 空间查询设计与实现
        6.5.4 影像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6.6 原型系统的客户/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6.6.1 DWebGIS的接口定义与管理
        6.6.2 DWebGIS的分布式地理对象管理
        6.6.3 DWebGIS服务器设计
        6.6.4 DWebGIS客户端设计
    6.7 DWebGIS原型实现的功能
        6.7.1 DWebGIS网络监控服务的原理
        6.7.2 DWebGIS的网络监控服务功能
        6.7.3 DWebGIS的多源数据集成功能
        6.7.4 DWebGIS的地图投影转换功能
        6.7.5 DWebGIS的专题地图功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可互操作的先进控制应用集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流程自动化技术前瞻展望[J]. 本刊编辑部. 流程工业, 2021(11)
  • [2]互操作性本体:智能精准医学的基础[J]. 何勇群,谢江安,万灵,杨啸林,朱彦,周伟,李元放,陆伟胜,吴健民,刘开永,王海河,刘清平,余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03)
  • [3]流程工业开放自动化的重要发展趋势[J]. 彭瑜. 自动化仪表, 2019(03)
  • [4]美陆军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及建设情况研究[J]. 姚红霞. 现代军事, 2017(09)
  • [5]军用UUV发展方向与趋势(下)——美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规划分析解读[J]. 钱东,赵江,杨芸.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17(03)
  • [6]基于语义X列表的跨领域系统集成方法研究[D]. 谢天. 暨南大学, 2013(04)
  • [7]基于多Agent可互操作知识化制造动态自适应调度策略[J]. 汪浩祥,严洪森. 控制与决策, 2013(02)
  • [8]基于CORBA的智能小区网络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 熊志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 [9]基于WEB GIS 的洪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党顺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01)
  • [10]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 王宇翔.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2(02)

标签:;  ;  ;  ;  ;  

可互操作的高级控制应用集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