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动态分析

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动态分析

一、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玥[1](2020)在《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为改进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提供理论支持,提出相关政策改进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梳理山东省卫生人才的相关政策,文献回顾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运用Gini系数、Theil指数等方法对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及137个县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空间分析,利用全局moran’I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结果1.山东省近十年卫生人力配置的泰尔指数均在0.005以下,总体分布公平性较好。地区间差异维持在0.002以下,配置公平性几乎不存在东中西部区间差异。2.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近十年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比较接近,2009年略低,总体公平性较好;按GDP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接近,显示总体公平性改善趋势。3.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到2018年各项指标均低于0.2,已处于非常公平的状态。按GDP分布中卫生人员这一指标的基尼系数在0.4以上,公平性差。4.GIS空间分析山东省卫生人力总量分布呈由西北向东南三级递增分布。5.到2018年按17地市划分的全局moran’s I来看,除卫生人力资源指标外,其他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到2018年按137个县域划分的全局moran’s I来看,P〈0.05,|Z|〉1.96,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结论1.总体来看,经过十年的发展,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增幅明显,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山东省17市的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及各指标2018年较2009年增幅明显。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总体公平性现状较好。3.时间跨度来看,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十年差距较小且逐年改善。4.地理分布来看,山东省西北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较差,呈现各市市区域聚集到向周边县区辐射分布特征。

柯飞[2](2020)在《湖南省中医医院卫生费用测算研究 ——基于“SHA2011卫生费用核算体系”》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SHA2011卫生费用核算体系”,核算中医医院卫生费用。在了解费用实际分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中医市场的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为中医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和理论建议。方法运用国际最新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版(SHA 2011)”,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法确定样本机构,通过多维度平衡矩阵分析,将费用分摊至不同指标。结果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院治疗费用整体规模为160.06亿元,占经常性卫生费用(1878.82亿元)8.51%,占2017年湖南省GDP(3.39万亿)比重的0.47%,较之2016年(132.24亿元),其费用总量存在绝对增长,增长率为21.03%。其中,预防费用3.18亿元,治疗费用156.88亿元。结论2017年湖南省中医医院卫生费用总量增速过快,应控制增量,遏制中医医院卫生费用过快增长;费用结构不合理,应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关注老年群体健康需求,重视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疾病早期预防工作;筹资多元化,彰显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性作用。

丁鹏[3](2019)在《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卫生资源配置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这些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和学者的关注,并且也是他们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研究乐此不疲,并在该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遗憾的是并没得出一致结论。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投入规模过小,但这些学者研究时却忽视了区域间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卫生系统现状等可能对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国各省中游水平,省内各市也存在着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卫生系统等差异巨大情况,因此本文选择了江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使得研究更具有学术意义和价值。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查阅《江西省统计年鉴》、《江西省卫生计生统计》以及各市统计局来获取文章研究相关数据。首先运用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指数对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而后运用Two-stage DEA method方法对江西省各市2010-2016年卫生资源利用的静态效率进行测度;再利用冗余值以及Malmquist指数对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动态效率进行分解,以求得外部环境、随机误差、内部因素管理等各种因素对投入值、产出值具体数量的影响,以及是何种因素促使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最后本文在考虑空间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可以解释空间相关性理论的空间计量模型,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各解释变量以求得对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我们初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不论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还是纯技术效率方面来看这些年江西省整体上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均低于最优水平1.0。(2)就2016年来看江西省只有宜春市和上饶市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处于最优水平,其余的9个城市均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足的情况。(3)从2010-2017年数据可以得知,江西省各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处于递增状态且毗邻省会南昌的城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普遍高于非毗邻省会南昌的城市。(4)通过冗余值分析发现江西省卫生资源投入存在投入冗余值的同时还伴随着产出不足。(5)通过对Malmquist指数分解可知6年间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有四年是在增长,并且有三年为技术进步贡献。(6)通过吉里指数C检验得知江西省各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相关性。(7)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出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从中发现在直接效应中,门诊总人数、人均GDP对江西省各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老龄化水平、人口密、医疗机构密度对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在间接效中人均GDP、老龄化水平、人口密度对江西省各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抑制作用),门诊总人数、城镇化水平、医疗机构密度对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了间接正向影响(促进作用);总效应中人均GDP、老龄化水平、人口密度对江西省各市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抑制作用),门诊总人数、城镇化水平、医疗机构密度对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间接的正向影响(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实证分析的总结再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政府医疗卫生资源高效率利用提供一个借鉴。

梁楠[4](2019)在《基于DEA模型的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效率评价》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发展水平及总体概况,分析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相关技术效率,比较分析湘西州与湖南省总体发展水平及全国发展水平差异。探讨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投入与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及妇幼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湘西州地区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发展水平,采用2012—2016年5年的时间面板数据和湘西州的横截面数据对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五年内妇幼保健的发展情况,并选取2016年湖南省13个地市(益阳数据缺失)的医疗卫生数据进行聚类。运用DEA模型,分析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效率,并对比分析2016年湘西州总体技术效率与湖南省其它地市的差异,以及湘西州、湖南省和全国总体技术效率之间的差异。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因变量选取整体效率值,自变量选取影响效率的因素,选用Tobit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来分析各自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1)描述性统计得出,5年间湘西州卫生资源投入在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不断上涨,而妇幼保健相关产出增长比例低于投入的增长比例。(2)聚类分析得出2016年湖南省13个地市医疗卫生水平可以分为四类,而湘西州处于第四类中,与其它地市差异较大。(3)数据包络分析得出五年间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的总体平均效率得分为0.780;管理维度的效率得分为0.836,略低于医疗维度的效率值0.822;要使湘西州处于生产前沿面,需减少投入或增加产出。(4)Tobit回归结果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产妇建卡人次、床位数对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效率有影响。结论:(1)湘西州五年内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事业稳步发展,但相比于湖南省其它地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湘西州卫生资源投入不断加大,投入的比例不合理,资源未能全部有效利用,未能达到DEA有效。(3)湘西州高层次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占比较少,应当加大力度建设医疗设施健全的医院卫生院,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效率,优化投入与产出比,在现有医疗卫生投入下,努力满足更多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任超[5](2019)在《全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类设备配置使用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PET显像是可获得患者机体代谢的功能医学影像,主要显像原理包括测量葡萄糖代谢、血液灌注量或组织器官耗氧量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主要提供机体解剖结构信息,介入使用血管造影剂时,还提供血流和组织通透性信息。PET/CT成像技术,将两种成像方式结合,同时提供解剖结构和分子代谢信息。随着近20年来PET的应用,其在肿瘤、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卫生健康部门长期关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为满足国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加了对高新医疗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作为影像设备的前沿技术,PET/CT一直是重点配置和采购项目,分布配置总体尚可控且合理。但是随着PET/CT配置数量的增多,个别医疗机构存在盲目增加选配件、选配件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监管层面需要有一定的引导性政策,以规范医疗机构对PET/CT选配件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文系统调研全国已采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类设备单位,调研内容包含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及设备配件配置使用情况。调研对象为2016年12月底已装机且装机时间大于1年(包含1年)PET/CT使用单位153家。实验方法通过文献法了解2008.1-2016.12PET/CT科研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设备配置及2008-2015年临床使用情况,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基本反映我国PET/CT配件使用现状,使用情况与PET/CT临床及科研实际需求吻合,配置不足与闲置浪费现象并存。结论:根据临床及科研要求调整、完善、优化配件配置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发掘PET/CT使用潜力。

张沁妍[6](2018)在《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时空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湖南、湖北、江西3个位于长江中游的省份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到2015年为主要研究时段,以区域级、省级、地市级为研究尺度,基于统计年鉴、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地图可视化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湘鄂赣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指标(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数和机构床位数)、医疗卫生资源综合水平、居民健康三项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研究了医疗卫生资源和居民健康水平之间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医疗卫生资源的时空分布方面,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在研究时间范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湖南省增长速度最快。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长沙市、衡阳市和赣州市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高的地市。湘鄂赣地区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占有量大部分年份低于全国水平,但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湖南省和湖北省的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时间变化的趋势较为相似。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占有量较高的地市有武汉市、宜昌市、长沙市、株洲市和南昌市。经过赋权、建模和计算,人均卫生资源水平最低的是江西省,且差距在扩大。人均卫生资源水平较高的地市有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湖北西北部地区。湘鄂赣地区的地均卫生资源水平在研究年份好于全国水平,湖北省是三个省份中情况最好的,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形成三足鼎立的地均卫生资源水平的高值核心。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分布方面,湘鄂赣地区预期寿命在2000~2015年间不断上升,市级人口预期寿命的空间分异相对明显;婴儿生存状况也有进步,15年来婴儿死亡率降低趋势明显,武汉市、南昌市一直是婴儿死亡率的低值区;湖南、湖北、江西省的孕产妇死亡率持续降低,江西省降幅最大。经过计算,湘鄂赣地区各个地市的居民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彼此之间差距逐步缩小。市级健康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由中’央高东西两侧低变化为北部高于南部。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之间的时空关系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医疗卫生资源的发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作用。总体来说,长时间尺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要比分年度的明显。从医疗卫生资源指标上来看,千人医疗机构数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是最低的,千人卫技人员数量和千人机构床位数对其影响较大,且随着时间推移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上来看,其对各个居民健康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对于降低一个较长时间范围内的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耦合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空间上联系紧密。而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不如人均水平密切。湘鄂赣地区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变化较大,时间序列和空间耦合上难以寻求规律。

王曼丽[7](2018)在《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明晰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绩效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开展绩效评价实证,探索其绩效改进面临的问题和环境因素,提出适合我国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的绩效改进策略,为我国医疗联合体绩效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1.现场调查法对湖北省枝江市、宜城市、天津市、深圳市的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进行现场调研,搜集卫生统计报表、重点疾病病案首页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等资料;对医务人员(核心医院539人、基层医疗机构311人)和患者(门诊患者345人,住院患者278人)开展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体验调查。2.定性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和CNKI、万方等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医疗联合体绩效的文献,以了解医疗联合体绩效研究现状和趋势;(2)个人深入访谈:基于扎根理论设计访谈提纲,对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所在区域的卫生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人员、医疗联合体专家等共43人开展访谈,以了解样本绩效发展现况;(3)专家咨询法:通过制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对15名相关专家开展两轮咨询,用于筛选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专家评分法:通过选取18位医疗联合体专家对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及其子目标打分,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选择7位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检验该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选择13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初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5)扎根理论:借助扎根理论原则,运用Nvivo10软件对43份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用于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6)内容分析法:通过对43份访谈记录开展内容分析,归纳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合;(7)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角度,探索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面临的环境因素;(8)利益相关者分析:用于了解样本绩效改进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利益博弈。3.定量分析方法(1)样本选择方法:通过典型抽样获取10家实证样本;通过理论、目的、滚雪球抽样开展对43位知情人的个人深入访谈;(2)数理统计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分析10家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现状;利用熵值法优化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分别对5家县域和5家市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开展综合评价。【结果】1.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概念和特征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指为了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以所有权和产权为纽带,通过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依托重组、直管、托管、兼并等形式,在实施法人治理管理制度之下,建成的上下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具有统一性、集团性、协同性三个重要特征。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可以概括为医疗服务需方、供方、管方和其他方的目标集合,其中需方是运行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维度(该维度与运行目标之间的重要性和紧密性的均值为4.71),医疗卫生环境改善(4.88)、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和运行效率提高(4.79)、医疗服务体验良好(4.67)是运行目标子目标中排名前三的目标条目。3.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构建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共获取43份访谈稿,其中34份(90%)用于理论构建,剩余9份(20%)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利用Nvivo10对访谈稿三级编码后,本研究构建了理论饱和、包含5个理论假设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即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形成是前提条件(政府行政命令、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上级医疗机构能力和意愿、居民需求、市场竞争)、行动策略(管理制度建设、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协同)和维持条件(医保配套改革、政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共同作用的结果。4.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理论框架包括7个绩效层面(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可负担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效益)、19个绩效点(医疗服务量、其他服务量、物质可负担性、精神可负担性、时间可及、地理可及、服务可及、期望寿命、健康素养、健康水平、学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果质量、过程质量、结构质量、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其他效率)、1个理论框架政策目标、6个相关理论假设。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是指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为了实现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质量和效率、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现状、优化医疗卫生环境以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目标,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通过完善内外部管理制度建设和人、财、物、信息等医疗资源共享等措施,结合其自身医疗服务提供和管理行为,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所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可负担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效益层面的综合变化及变化程度。5.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包含卫生服务可及性、可负担性、数量、质量、效率、效果、效益7个维度。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维度24个一级指标,其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为0.758,各个指标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均在0.78以上、体系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6,熵值法优化的指标权重分布中,x4、x8、x9三个指标的权重最高。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包含运行目标、绩效评价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评价对象(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工具(6个维度24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报表、政策、问卷等数据资料搜集和一年一次考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反馈沟通、目标促进、工具完善、激励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6.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10家样本调研中,共回收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539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311份;回收门诊患者体验问卷345份,住院患者体验问卷278份。10家样本均在2010后建立,均为“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地域模式。县域A1和市区D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综合功效系数在两区域中最高,分别为3.3660和3.1723。A1和D2的共性特征为上级医院均具有建立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条件;政府有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佳;其他原因如A1的重点人群示范管理等。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面临的绩效改进问题为:(1)前提条件问题:政府不支持、不放权;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的不愿意和能力不足;居民理念差、不认知;市场竞争不合理;社会经济水平低、疾病谱复杂等;(2)行动策略问题:整合模式选择不合理、业务管理不统一、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功能定位模糊、绩效考核缺乏;人事制度不全、人事激励机制缺乏、信息化滞后、文化冲突、科室无合作;(3)维持条件问题:医保政策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粗糙以及其他人事、财政、药品、价格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7.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研究结果(1)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改革医保制度;引导居民合理就医;(2)上级医院要完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标准;完善人员共享激励机制建设等;(3)基层医疗机构则需要着重发展全科,同时加强和上级医院的重点和特色专科以及各类服务协同,同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4)非成员医疗机构则需要通过合理竞争实现与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共同进步;(5)居民则需要主动关注医疗联合体相关信息、转变就医观念、提高自身健康素养、科学表达医疗服务需求。【结论】1.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运行目标是医疗服务需方、供方、管方等多方目标的整合,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应以目标为导向。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包含运行目标、绩效评价主体、绩效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工具、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多方面内容。该模型科学性较强,可以为我国各地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3.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是一个多利益方博弈的过程。政府、上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其他非成员医疗机构以及居民应该共同行动,促进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改进。【创新与不足】1.研究的创新性本研究把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作为研究对象,注重探索其运行目标和绩效内涵、开发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工具和模型,在研究视角和思路上具有一定的新意;本文综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不仅构建了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模型,还据此模型的应用结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医疗联合体绩效运行特征的绩效改进策略,在研究结果层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研究的不足因样本所在总体较少,本研究仅选择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样本的代表性层面上有一定欠缺;因可操作性限制,本研究没有进行不同类型医疗联合体之间的绩效比较研究,也没有进行医疗联合体建设前后的绩效比较;基于结果视角评价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在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模型构建等方面可能较难顾及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结构和过程特征。

方毅[8](2017)在《湖南省分级诊疗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在日趋完善。但是当前依然存在基层医疗资源紧缺、分布不均匀、医疗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以及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近年来提出学习西方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模式,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湖南省分级诊疗模式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分级诊疗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分级诊疗模式”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形成对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理论;(2)对湖南省分级诊疗模式的实行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湖南省医疗服务体系的资源分级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分级诊疗相关引导政策等方面的概况,并对湖南省患者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意愿进行调查分析;(3)分析制约湖南省分级诊疗推进的影响因素及关键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4)针对影响因素以及关键问题,提出湖南省分级诊疗模式以及促进分级诊疗推进的对策。

张馨予[9](2017)在《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优化完善卫生资源指标体系结构,建立符合中国特色和医改要求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指标体系。2.动态分析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把握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与结构变化。3.系统评价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的公平与效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4.探索寻求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公平与效率的优化策略与途径,向国家、省域有关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提出政策建议。方法1.运用界值法建立我国卫生资源指标信息库,通过德尔菲法建立符合中国特色和医改要求的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供给指标体系。2.运用卫生服务需要法和卫生服务需求法,纳入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健康需求因素,动态分析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需求和供给平衡情况。3.运用比较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从供方的角度分析我国门诊服务供给、住院服务供给的总量与结构变化;从需方的角度分析城乡差异、年龄和病种对我国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和利用的影响。4.运用基尼系数法测量我国31省市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差异。5.运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我国31省市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差异。6.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7.运用自助抽样和聚类分析,对我国31省市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在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方面:(1)经过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优化了卫生资源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了涵盖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63个三级指标的卫生资源指标体系。(2)1980-2015年,我国医院数量从9 902家增长至27 58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成倍增长;执业医师从1 153 234人增长到3 039 153人,注册护士是执业医师数的1.1倍,2015年乡村医生数已下降到原来人数的27%,仅有1 031 525人,2015年城市地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1人,农村仅为3.90人;1980-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18.44万张增长到701.52万张,医院床位数由119.58万张增长到533.06万张,我国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翻两番,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5年仅增长了0.29张;2015年较1980年社会卫生支出增长270.73倍,政府卫生支出增长240.33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社会、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上升,1990-2015年,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从10.9元增长到237.5元,其中药占比从67.9%下降到46.0%。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从473.3元上升至8 953.3元,其中药占比从55.1%下降到36.5%。(3)1993、1998、2008、2013年,我国医院床位配置短缺。1993、1998、2008年,我国住院医生配置不足。2.在卫生服务供给研究方面:(1)1980-2015年,医院诊疗人次从10.53亿人次上升至30.84亿人次,医院入院人数从2 247万人增长至16 916万人,特别是我国中医医院住院人数从41万人增长至1 946万人。(2)1993-2013年,居民两周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4.0%,15.0%,14.3%,18.9%和24.1%。慢性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0.7%,20.1%,18.8%,24.1%和33.1%。两周就诊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分别为:17.0%,16.4%,13.4%,14.5%和13.0%。居民未就诊率分别为:36.4%,38.5%,48.9%,37.6%和27.3%。居民住院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6%,3.5%,3.6%,6.8%和9.0%。需住院未住院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35.9%,32.3%,29.6%,25.1%和17.1%。城市地区平均住院日由30.0天下降到12.5天,农村地区平均住院日由14.0天下降到10.7天。3.在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方面:(1)医疗卫生机构按人口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23-0.27,按地理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42-0.71。卫生人员按人口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09-0.18,按地理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61-0.65。床位资源按人口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10-0.36,按地理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52-0.82。卫生总费用按人口配置Gini系数为0.19,按地理配置Gini系数为0.73。医疗卫生服务按人口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10-0.24,按地理配置Gini系数范围为0.55-0.76。(2)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西藏地区的总体效率值为1。有12个地区的节点1效率值为1,上海、辽宁、北京的节点1效率值低于0.6。有17个地区的节点2效率值为1,山西、内蒙古、吉林的节点2效率值低于0.6。(3)公平-效率平衡指数的测量指标权重分别为:医疗卫生机构数0.20、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0.40、卫生人员数0.40、总效率0.44、技术效率0.40和规模效率0.16。结论1.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总体水平提高,卫生资源配置供需关系不平衡。(1)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卫生资源配置总体水平提高,但结构与布局不合理。(3)卫生资源需求增加,但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短缺。2.我国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矛盾依然突出。(1)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升。(2)卫生服务需要增加,居民患病结构改变。(3)门诊卫生服务需求下降,利用水平提高。(4)住院服务利用上升,供给效率提高。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与效率仍需改善,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符合中国特色。(1)按人口配置卫生资源相对公平,按地理配置卫生资源公平性较低。(2)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仅有7个省市总体有效,其余地区配置不效率。(3)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构建具有必要性,且实证应用具有可行性。政策建议1.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优化配置结构,推进人才流动,提高使用效率,完善筹资政策,规范转移支付,消除“以药养医”。2.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强化上下联动,合理缩短住院日,关注病种差异,完善养老就医,电子化临床路径,挖掘医疗信息。3.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方面:避免过度集中,发挥杠杆作用,整合健康大数据,引入“移动互联+”,建立法律体系,深化体制改革。

井淇[10](2016)在《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评价与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方向和共同追求。维护国民健康是各国政府共同而普遍的责任,已成为全球共识。全民健康覆盖是《2013年世界卫生报告》的主题,即确保人人不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所需医疗卫生服务,而投入、卫生筹资、基础设施和信息等卫生资源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着成绩,基本建立了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和医药卫生服务体制和系统,对于疾病的基本预防控制和治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名列前茅。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较少、质量有待提高、结构与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健康中国”也正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在整个医药卫生体系中,卫生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成为各地需要面临的问题。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卫生计生事业也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卫生资源总体居全国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当前,山东省正处“十三五”开局之年和加速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时期,这对山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对于应对新的形势、推动山东省卫生事业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目的为妥善应对新的发展趋势,为山东省中长期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有必要对山东省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现状和回顾性分析,探明优势,厘清存在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着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如何,处于何种变化趋势,有哪些特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与利用如何,有何变化?三是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效率现状与趋势如何,是否能够完成相关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四是未来5-10年山东省中长期主要卫生资源预计达到多少?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山东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 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获得的文献资料,还通过浏览WHO、World Bank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官方网站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二是“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等统计资料;三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相关数据。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了描述性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具体来说,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利用描述性分析,公平性情况利用基尼系数、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进行分析,效率评价利用了数据包络(DEA)相关模型进行分析,TOPSIS法和可拓优度评价法则被应用与综合评价部分,最后综合利用GM(1,1)预测模型以及卫生服务需要量(需求量)法、卫生服务目标法等方法对山东省人口和卫生资源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山东省财政、人口与健康:①截至2014年末,全省实现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3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0位。医疗卫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达到8.44%,是2005年3.71%两倍多。但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逐年降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山东省对于医疗卫生支出增速存在着较大压力②全省常住人口9789.43万人,较2005年增长5.85%,位居全国第2位。对2015年-2025年的人口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和2025年山东人口预计分别达到1.011-1.022亿人和1.036-1.059亿人。总的抚养比、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较2005年均有所上升,调查地区的城乡居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均在15.0%以上。随着人口增长,老年人口的增多,山东省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短期内“全面两孩”人口政策对这一趋势的扭转影响有限③人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5岁增加到2014年的78岁,比全国期望寿命高3.5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22.13/10万下降到2014年的14.63/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5年的11.87%o下降到2014年的5.30%o;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5年的13.72‰下降到2014年的6.48‰。其中,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还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21.7/10万、11.7‰,说明山东省居民的健康水平持续向好。2.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利用:①山东省卫生资源总量方面,医疗卫生机构数第3位,医院数第1位,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2005-2014年均增长率21.14%;卫生人员第1位,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位居全国第5位(管理、工勤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例方面山东省仅高于西藏,整体比例偏低,为7.87%,低于东部平均水平的11.80%),执业(助理)医师中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数居全国第7位;床位数位居全国第1位;医疗卫生机构总资产3位;卫生总费用位居全国第2位,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25.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1%,位居全国第26位;通过综合评价结果看,山东省在全国的位置处于第10位。②人均卫生资源水平方面,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超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排全国第6位;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略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排全国第7位;每千人口注册护士高于东部平均水平排全国第6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水平,仅居全国21位;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排在全国第13位;人均卫生费用位居全国17位。③全省医疗卫生机构2014年的总诊疗人次(6.32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4.95亿人次(增长近30%),年均增长18.51%,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46次。201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1501.14万人,比2005年增加927.69万人(2014年是2005年的1.6倍)。3.居民就医可及性与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①2013年和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城乡被调查家庭距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和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比例均占80%左右;②两次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居民两周患病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农村两周患病率较城市更高,且女性两周患病率总体高于男性。55及以上年龄组两周患病率2013年较2008年增长幅度巨大:2013年调查两周患病者中,80.1%的患病是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两次调查前五位疾病系统别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及营养代谢、肌肉骨骼、消化系统疾病,但构成上发生明显改变。两周患病按照疾病别分析来看,2013年处于前五位的分别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③2013年调查中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比例为80.9%比2008年大幅提高;两次调查显示,居民在卫生院、诊所、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均在70%以上;与2008年相比,2013年各年龄组居民住院率均有所升高,农村居民住院率增长迅速。与2008年相比,2013年山东省居民各年龄组人群未住院率普遍下降趋势,且应住院未住院比例集中在35岁及以上的四个年龄组。4.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①公平性方面,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分布和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中除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按面积分布基尼系数仍高于0.2,其余指标均低于0.2,其中卫生机构数量按面积分布公平性出现下降趋势。地区公平性呈不断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了历年的最优值。城乡卫生资源总量比较方面有逐年扩大趋势,2014年城乡卫生资源总量差距增加。千人均卫生资源方面,2010年以来,山东省医院数量城乡千人均水平差异呈下降趋势。②效率方面,2014年临沂、德州和菏泽3地综合效率值为1,占全省地区总数17.65%。其它14个地区综合效率值小于1;临沂、德州、菏泽、日照和莱芜5地的技术效率得分为1,占总体的29.4%,其它12个地区技术效率小于1;临沂、德州、聊城和菏泽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说明同等比例投入可以获得相应的产出,而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和济宁5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应当适当控制卫生资源投入量,加强卫生资源的内部结构调整,而淄博、枣庄、东营、泰安、威海、日照、莱芜和滨州8地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应当适当增加卫生资源投入。14个非DEA有效地市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DEA有效的地市,投入要素普遍过高,特别是机构资产要素,最低过剩比例为25%,最高的济南市达到了65%;威海和聊城的产出要素方面的总诊疗人次数出现比较明显的产出不足,分别为39%和16%。2014年17地市中有9个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表示有53%的地区效率比2013年有进步。2010-2014年5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市来看,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和滨州7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地区中,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综合效率提高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未提高的地区中,未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综合效率不变或下降,技术进步指数下降。③现有发展目标下,无法按期完成所有的规划目标,还需在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比例,疾控机构人力配置、地区床位控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比例和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低方面还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整配置,在未来规划时要注意目标值的测算和调整。5.卫生资源的预测:综合利用卫生服务需要法(需求法)和卫生服务目标法以及GM(1,1)法进行预测,通过比较验证,卫生服务目标法预测的结果较大,而卫生服务需求法测得的结果较小。因此采用综合卫生服务需要法与GM(1,1)模型法两种方法高低限值作为山东省2015年-2025年相关卫生资源参考值区间。结果为2020年和2025年医生数分别达到27.72-31.26万人和30.56-40.69万人;护士数分别达到34.65-39.08万人和38.21-50.86万人;床位数分别达到45.53-74.34万张和58.50-94.37万张。以上结果是在人口预测基础进行的,由于“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影响还未显现,未来5-10年的人口增速还可能加快,而且三种卫生资源2009-2014年和2005-2014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达到4.96%、11.69%、7.62%和5.62%、10.70%、7.98%,基于此,本研究结果相对保守。因此,我们可以综合2020年和2025年预测值的年均增长率上限作为规划目标值。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山东省卫生资源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卫生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处于中上水平,主要卫生人力资源均高于东部平均水平,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水平与山东省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相一致。但是管理、工勤人员占卫生人员的比例与每万人全科医师数相对落后,分别低于东部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而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占比相对不高,个人支出占比较高,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总体来说山东省居民就医可及性较好;针对农村居民、女性、老年人和儿童特点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提供应当着重考虑增加相应配置;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别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成为威胁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就诊率增幅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居民首要的就医渠道;农村居民的住院需求比城市居民更加强烈。3.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地理和经济水平分布公平性以及地区间公平性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当前处于较好状态,其中地区总体差异中卫生资源配置的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仍是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原因。山东省卫生资源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所选指标的比值接近1。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有效地区较少,相对于DEA有效的地市,其它地市普遍存在着投入过剩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全要素生产率呈降低趋势,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等政策文件约束力不足,若干卫生资源配置目标没有实现。4.根据预测结果,山东省医生数和护士数等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保持稳定增长状态,医生数、护士数和床位数2015年开始分别要分别保持5%以上、7%-8%以及6%-7%的年均增长率,卫生资源增长面临着一定压力,需要合理进行前瞻性规划与配置。基于研究结论和形势与挑战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卫生资源配置针对性,应对形势和挑战;三统筹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监督考核;四是调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弥补不足。

二、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释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和内容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描述性统计分析
        1.6.3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创新及不足
        1.8.1 研究的创新
        1.8.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1.1 相关概念
        2.1.2 相关理论
    2.2 山东省卫生人力相关政策梳理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同国内外比较
    3.1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的规模、结构及分布
        3.1.1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总体情况
        3.1.2 山东省每千人口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3.1.3 山东省医、护、药、技人员规模变化情况
    3.2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其他国家比较分析
        3.2.1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OECD国家比较
        3.2.2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经济水平接近国家比较
    3.3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同国内主要省份比较分析
第四章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4.1 山东省卫生资源占有量研究
    4.2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泰尔指数研究
        4.2.1 基于人口的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泰尔指数研究
        4.2.2 基于GDP的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泰尔指数研究
    4.3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洛伦兹曲线研究
        4.3.1 基于人口的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洛伦兹曲线研究
        4.3.2 基于GDP的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洛伦兹曲线研究
    4.4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基尼系数研究
        4.4.1 基于人口的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基尼系数研究
        4.4.2 基于GDP的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基尼系数分析
    4.5 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gis空间研究
        4.5.1 山东省17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GIS空间分析法研究
        4.5.2 山东省17 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全局morans'I研究
        4.5.3 山东省137个县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空间分析研究
        4.5.4 山东省137 个县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全局morans'I研究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湖南省中医医院卫生费用测算研究 ——基于“SHA2011卫生费用核算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
    2.1 卫生费用的涵义
    2.2 中医医院卫生费用的涵义
        2.2.1 内涵与外延
        2.2.2 测算口径
    2.3 “SHA2011”卫生核算体系界定
第三章 研究对象
    3.1 数据来源
    3.2 抽样原则
    3.3 抽样过程
        3.3.1 第一阶段抽样
        3.3.2 第二阶段抽样
        3.3.3 第三阶段抽样
    3.4 抽样结果
    3.5 核算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机构法、来源法测算结果
        4.1.1 机构法结果
        4.1.2 来源法结果
        4.1.3 中医药相关指标结果
    4.2 功能法预防费用测算结果
        4.2.1 总量概况
        4.2.2 筹资分布
        4.2.3 层级分布
        4.2.4 功能分类
        4.2.5 交叉维度
    4.3 功能法治疗费用测算结果
        4.3.1 总量概况
        4.3.2 年龄层分布
        4.3.3 疾病分布
        4.3.4 筹资分布
        4.3.5 层级分布
        4.3.6 年龄层—疾病交叉分布
        4.3.7 年龄层—筹资交叉分布
        4.3.8 疾病—筹资交叉分布
第五章 结论
    5.1 卫生费用增速过快
    5.2 费用结构不合理
        5.2.1 筹资结构不合理
        5.2.2 层级结构不合理
    5.3 特定群体、重点疾病突出
        5.3.1 老年群体费用突出
        5.3.2 老年病、慢性病费用过高
    5.4 重“治”轻“防”,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
    5.5 中医药优势不显着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6.1 理性认识费用增长问题
    6.2 推行“限费医疗”政策,控制住院费用过快增长
    6.3 优化费用层级结构,落实分级诊疗政策
    6.4 保障老年群体健康,设置医疗专项救济
    6.5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重视疾病早期预防工作
    6.6 彰显中医独特优势,引导居民医疗消费意向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2 预防费用相关情况调查表
附录:3 治疗费用相关情况调查表

(3)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卫生资源配置问题
        1.2.2 关于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
        1.2.3 关于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的
        1.3.2 拟研究的关键步骤
        1.3.3 研究框架
        1.3.4 研究方法
    1.4 拟创新处与不足
        1.4.1 拟创新处
        1.4.2 研究不足
2 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微观经济学理论
        2.1.2 公共产品理论
        2.1.3 溢出效应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医疗卫生资源
        2.2.2 财政分权
        2.2.3 效率
        2.2.4 洛伦兹曲线
        2.2.5 基尼系数
3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规模现状分析
    3.2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支出现状
    3.3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产出现状
4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测度
    4.1 测度方法
        4.1.1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4.1.2 二阶段DEA方法(Two-stage DEA method)
        4.1.3 Malmquist指数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处理
    4.3 实证分析
        4.3.1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静态效率分析
        4.3.2 江西省投入产出冗余值和不足值分析
        4.3.3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动态效率分析
5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模型的选取
        5.1.2 模型的构建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指标的选取
        5.2.2 数据来源
    5.3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3.1 全局吉尔里指数测算
        5.3.2 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及运用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DEA模型的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妇幼保健服务
        2.1.2 妇幼保健机构
        2.1.3 效率
        2.1.4 湘西州
    2.2 理论基础
        2.2.1 健康促进理论
        2.2.2 DEA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
        2.2.3 CCR模型和BCC模型的相关理论
        2.2.4 超效率DEA模型的相关理论
        2.2.5 Tobit模型的相关理论
第3章 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服务发展现状
    3.1 湘西州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3.1.1 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3.1.2 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
        3.1.3 卫生设施配置现状
        3.1.4 湘西州卫生资源水平对比分析
    3.2 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现状
        3.2.1 产妇建卡及产检情况
        3.2.2 妇幼保健“三率”情况
    3.3 小结
第4章 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的效率评价
    4.1 指标体系的选取和建立
    4.2 湘西州效率评价指标分析
    4.3 2012 —2016 年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效率分析
        4.3.1 总体技术效率分析结果
        4.3.2 2012 —2016 年湘西州医疗卫生机构子系统技术效率分析结果
        4.3.3 2012 —2016年DEA模型的松弛变量分析
    4.4 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4.1 技术效率影响因数指标选择
        4.4.2 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效率评价
        4.5.1 投入产出变化
        4.5.2 总体技术效率评价
        4.5.3 湘西州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技术效率差异
        4.5.4 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5.2 提高医疗服务利用
    5.3 综合管理湘西州医疗资源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全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类设备配置使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调研背景
    1.1 PET/CT简介
        1.1.1 成像原理
        1.1.2 PET/CT的组成
        1.1.3 PET/CT设备发展
        1.1.4 PET/CT国内发展
    1.2 中国医院购置PET/CT及临床应用现状
第2章 调研内容
    2.1 调研对象
    2.2 调研方法
        2.2.1 问卷调研
        2.2.2 文献调研
        2.2.3 现场调研
        2.2.4 其他
第3章 调研过程及总体情况
    3.1 调研过程
    3.2 问卷回收情况
    3.3 区域性分析汇总
        3.3.1 基于聚集度分析
        3.3.2 基于基尼系数及洛伦兹曲线分析
        3.3.3 基于泰尔指数分析
    3.4 定性访谈调研汇总
    3.5 现场调研汇总
        3.5.1 图像质量评价
        3.5.2 机械性能总体评价
        3.5.3 设备稳定性调研
第4章 选配件应用情况
    4.1 PET/CT购置单位基本信息汇总
        4.1.1 PET显像剂使用情况
        4.1.2 中文报告系统
    4.2 PET/CT使用情况
        4.2.1 日最大工作量
        4.2.2 开机天数
        4.2.3 使用效率
    4.3 PET/CT常规显像
    4.4 PET/CT特殊显像
    4.5 PET/CT软件应用情况
        4.5.1 PET相关软件应用情况
        4.5.2 CT相关软件应用情况
        4.5.3 PET/CT控制软件应用情况
        4.5.4 图像后处理软件应用情况
        4.5.5 其他
第5章 调研总结及建议
    5.1 调研总结
    5.2 政策建议
第6章 附录
    6.1 基本信息调查问卷
    6.2 选配件调查问卷
        6.2.1 GE选配件调查问卷
        6.2.2 PHILIPS选配件调查问卷
        6.2.3 SIEMENS选配件调查问卷
        6.2.4 联影选配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时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研究
        1.2.2 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区域概况与基本概念
        1.3.1 自然地理概况
        1.3.2 社会经济概况
    1.4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时空变化
    2.1 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时空变化
        2.1.1 整个区域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时空变化
        2.1.2 省级尺度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时空变化
        2.1.3 地市尺度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时空变化
    2.2 湘鄂赣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时空变化
        2.2.1 整个区域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时空变化
        2.2.2 省级尺度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时空变化
        2.2.3 市级尺度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时空变化
    2.3 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2.3.1 整个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2.3.2 省级尺度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2.3.3 市级尺度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时空变化
    2.4 湘鄂赣地区卫生资源水平评价
        2.4.1 湘鄂赣地区人均卫生资源水平
        2.4.2 湘鄂赣地区地均卫生资源水平
    2.5 本章小结
3 湘鄂赣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变化
    3.1 湘鄂赣地区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3.1.1 整个区域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3.1.2 省级尺度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3.1.3 市级尺度平均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3.2 湘鄂赣地区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2.1 整个区域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2.2 省级尺度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2.3 市级尺度婴儿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3 湘鄂赣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3.1 整个区域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3.2 省级尺度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3.3 市级尺度孕产妇死亡率的时空变化
    3.4 湘鄂赣地区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3.4.1 整个区域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3.4.2 省级尺度居民健康水平评价
        3.4.3 市级尺度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1 整个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2 省级尺度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2.1 省级尺度人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2.2 省级尺度地均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3 市级尺度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3.1 市级尺度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3.2 市级尺度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指标的时空关系
        4.3.3 市级尺度卫生资源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时空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7)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案
        1.3.1 资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质量控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论文结构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联合体相关概念界定
        2.1.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涵界定
        2.1.3 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策略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纳入
        2.2.1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2.2.2 目标导向理论
        2.2.3 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相关理论基础
        2.2.4 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及其绩效改进相关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分析及发展现状研究
    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分析
        3.1.1 国家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
        3.1.2 地区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
    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目标内容分析
    3.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构建
        3.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初建
        3.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的专家论证
    3.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研究
        3.4.1 各地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3.4.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界定
    4.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4.1.1 扎根理论原理分析
        4.1.2 扎根理论分析步骤
    4.2 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4.2.1 研究设计
        4.2.2 资料收集和整理
    4.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构建
        4.3.1 三级编码过程分析
        4.3.2 理论饱和度检验
    4.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及其特征界定
        4.4.1 系统绩效概念及其本质分析
        4.4.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
        4.4.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概念及特征释义
    4.5 本章小结
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5.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背景和目标导向概述
    5.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选择
        5.2.1 国内外常用绩效评价概念框架概述
        5.2.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确定
    5.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3.1 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5.3.2 绩效评价指标的方向分析和内涵解释
        5.3.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4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5.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主体选择
        5.4.1 以医院内部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4.2 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4.3 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5 绩效评价实施方式和评价结果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5.5.1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资料搜集
        5.5.2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5.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建立
        5.6.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结构图
        5.6.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释义
    5.7 本章小结
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6.1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
        6.1.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6.1.2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
    6.2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
        6.2.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6.2.2 县域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
        6.2.3 市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
        6.2.4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构建
        6.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分析
        6.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7.1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概念模型构建
    7.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组织分析
        7.2.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SWOT分析
        7.2.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分析结果归纳
        7.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结果归纳
        7.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和界定结果归纳
        7.3.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结果归纳
        7.3.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归纳
    7.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分析
        7.4.1 政府方绩效改进策略
        7.4.2 上级医院方绩效改进策略
        7.4.3 基层医疗机构方绩效改进策略
        7.4.4 非成员医疗机构方绩效改进策略
        7.4.5 居民方绩效改进策略
    7.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保障措施分析
        7.5.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7.5.2 落实多部门合作
        7.5.3 积极宣传引导
        7.5.4 制定并完善考核办法,建立配套监督反馈机制
        7.5.5 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果与结论
    8.1 研究结果
        8.1.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概念和特征界定结果
        8.1.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和目标体系构建结果
        8.1.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构建结果
        8.1.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结果
        8.1.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结果
        8.1.6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结果
        8.1.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面临问题分析结果
        8.1.8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概念框架构建结果
        8.1.9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SWOT分析结果
        8.1.10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利益相关者博弈结果
        8.1.1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提出结果
    8.2 研究结论
9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的创新性
        9.1.1 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利用的创新
        9.1.2 研究结果层面的创新
    9.2 研究的不足
    9.3 研究展望
        9.3.1 研究样本的扩展
        9.3.2 研究思路的扩展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评价及改进策略访谈提纲
    附件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件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上级医院补充调查表
    附件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补充调查表
    附件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
    附件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
    附件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门诊患者就医体验调查问卷
    附件8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问卷
    附件9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名单
    附件10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8)湖南省分级诊疗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3.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及经验借鉴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1 医疗联合体制度
        2.1.2 分级诊疗
        2.1.3 单因素卡方检验方法
    2.2 国内分级诊疗研究综述与实践经验
        2.2.1 国内分级诊疗研究综述
        2.2.2 国内分级诊疗实践经验
    2.3 国外分级诊疗研究综述与实践经验
        2.3.1 国外分级诊疗研究综述
        2.3.2 国外分级诊疗实践经验
    2.4 经验借鉴
第三章 湖南省分级诊疗模式的现状
    3.1 湖南省卫生资源分级配置情况
        3.1.1 卫生医疗机构分级配置
        3.1.2 卫生医疗机构床位分级配置
        3.1.3 卫生工作人员分级配置
    3.2 湖南省卫生资源分布配置情况
        3.2.1 卫生医疗机构分布配置
        3.2.2 卫生医疗机构床位分布配置
        3.2.3 卫生工作人员分布配置
    3.3 湖南省卫生资源分级利用情况
        3.3.1 诊疗服务分级利用情况
        3.3.2 住院服务分级利用情况
        3.3.3 病床分级使用情况
        3.3.4 医师工作负荷情况
    3.4 湖南省患者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调查研究
        3.4.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4.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3.4.3 患者就医选择模式分析
        3.4.4 患者就医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湖南省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4.1.1 卫生资源分级配置重医院而轻基层
        4.1.2 卫生资源分级利用医院高于基层
        4.1.3 基层首诊认知程度低,就医便捷性为关键因素
        4.1.4 双向转诊认知程度低,诊疗水平为关键因素
    4.2 问题原因分析
        4.2.1 医院过度扩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难以发展
        4.2.2 卫生资源分布配置城际差异大,重城区轻郊区
        4.2.3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缺乏吸引力
        4.2.4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有限
第五章 湖南省分级诊疗对策研究
    5.1 构建分级诊疗模式
        5.1.1 推行基层首诊
        5.1.2 规范双向转诊
    5.2 完善分级诊疗的对策研究
        5.2.1 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的服务体系
        5.2.2 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居民就医选择模式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9)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技术路线
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构建卫生资源指标体系
        1.2.2 1980-2015 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与结构
        1.2.3 1993-2013 年我国卫生资源需求与供给
    1.3 讨论
        1.3.1 我国卫生资源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1.3.2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和结构分析
        1.3.3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需求与供给分析
    1.4 小结
二、我国卫生服务供给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1980-2015 年我国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与结构
        2.2.2 1993-2013 年我国卫生服务需要
        2.2.3 1993-2013 年我国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
    2.3 讨论
        2.3.1 我国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与结构分析
        2.3.2 城乡差异对我国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影响
        2.3.3 年龄对我国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影响
        2.3.4 病种对我国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影响
    2.4 小结
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分析与平衡指数模型建模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分析
        3.2.2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分析
        3.2.3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构建
        3.2.4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检验
    3.3 讨论
        3.3.1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分析
        3.3.2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分析
        3.3.3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平衡指数模型分析
        3.3.4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效率指数平衡模型评价
    3.4 小结
政策建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1. 卫生资源配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卫生服务供给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公平及其测量的研究
    4. 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及其测量的研究
    5. 基层医疗对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的影响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评价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卫生资源配置相关概念与理论
        3.2 国内外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3.3 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方法梳理
    4.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1.1 文献资料
        1.2 统计资料
        1.3 调查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回顾方法
        2.2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山东省现状与趋势分析
    1. 自然、社会与经济概况
        1.1 自然与社会
        1.2 经济与财政
        1.3 居民收入与支出
    2. 人口与居民健康概况
        2.1 人口
        2.2 居民健康
    3. 卫生资源配置概况
        3.1 医疗卫生机构配置情况
        3.2 卫生人力配置情况
        3.3 床位配置情况
        3.4 卫生经费情况
    4. 卫生服务利用概况
        4.1 门诊服务利用
        4.2 住院服务利用
        4.3 病床使用
        4.4 卫生服务效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1. 调查居民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特征
        1.1 调查样本与家庭规模
        1.2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
        1.3 调查人口基本特征
        1.4 卫生服务可及性
    2. 调查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
        2.1 居民自评健康状况
        2.2 两周患病情况
        2.3 慢性疾病患病情况
    3. 调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3.1 两周患病治疗总体情况
        3.2 门诊服务利用情况
        3.3 住院服务利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评价分析
    1. 公平性评价
        1.1 人口与地理分布公平性
        1.2 经济水平分布公平性
        1.3 基于泰尔指数公平性
        1.4 城乡视角下的公平性
    2. 效率评价
        2.1 DEA模型
        2.2 指标筛选
        2.3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 综合评价
        3.1 卫生资源配置定性评价
        3.2 省域间比较评价
        3.3 各地市间比较评价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东省卫生资源的预测
    1. 人口预测
        1.1 灰色预测建模过程
        1.2 基于中长序列的预测
        1.3 基于短序列的预测
    2. 主要卫生人员的预测
        2.1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法
        2.2 卫生服务目标法
        2.3 GM(1,1)模型法
    3. 床位的预测
        3.1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法
        3.2 卫生服务目标法
        3.3 GM(1,1)模型法
    4. 预测结果比较
        4.1 预测结果的比较
        4.2 预测结果的采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政策建议
    1. 讨论
    2. 结论
    3. 政策建议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四、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的动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D]. 王玥. 青岛大学, 2020(02)
  • [2]湖南省中医医院卫生费用测算研究 ——基于“SHA2011卫生费用核算体系”[D]. 柯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江西省各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D]. 丁鹏.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4]基于DEA模型的湘西州妇幼保健服务效率评价[D]. 梁楠. 吉首大学, 2019(02)
  • [5]全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类设备配置使用情况研究[D]. 任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6]湘鄂赣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水平时空关系研究[D]. 张沁妍.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D]. 王曼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 [8]湖南省分级诊疗问题与对策研究[D]. 方毅.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3)
  • [9]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研究[D]. 张馨予.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1)
  • [10]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评价与预测研究[D]. 井淇. 山东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长沙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动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