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

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

一、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石晓桐[1](2020)在《《你我携手共创的AI时代》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浅析百度翻译与人工翻译之差异》文中提出随着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在世界的舞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进程加深,一带一路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人们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翻译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们进而将目光转向了机器翻译领域。机器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翻译手段,相比于人工翻译,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操作简洁等特点,但机器翻译的质量也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进行对比,寻找目前机器翻译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今后机器翻译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一些帮助。从机器翻译系统的完善性以及使用人数等方面综合进行考量,笔者选择以百度翻译软件为本次实践的翻译工具,同时笔者还选取了科普类文本《你我携手共创的AI时代》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该文本内容新颖,紧跟社会科技发展大势,对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和普及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贡献。通过将百度翻译与人工翻译进行对比,笔者将百度出现的问题归为词汇和句子两大类。词汇具体分为名词和指示代词,句子主要以比喻句的翻译为分析的重点。从词汇方面来看,百度在翻译名词时出现的问题最多,表现为翻译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不准确,多义词用词不当等。在翻译指示代词时,百度主要出现了指示代词指代不明的问题。从句子方面来看,对于原文中有明显标记的比喻句,百度翻译质量较高,而对于原文中没有标记的比喻句,百度翻译质量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百度术语库的储备量不足、无法深层次把握语境对词义造成的影响、翻译方法单一等。综上所述,当下百度翻译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百度所使用的语料库以及翻译方法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本次翻译实践通过将百度翻译和人工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下百度翻译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日后百度翻译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黄天宇[2](2020)在《CAVS可用性预测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驾驶舱交通信息显示(CDTI)辅助目视间隔(CAVS)是一种基于ADS-B IN监视信息的飞行运行应用,在目视进近阶段CAVS帮助驾驶员与加装ADSB OUT/IN的前序航空器(TTF)保持目视间隔。CAVS运行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对其精度、完好性等提出严格的要求。美国利用ADS-B技术结合卫星技术对实施ADS-B运行航路进行ADS-B可用性预测,判断ADS-B是否可用。本文针对CAVS可用性预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介绍了GNSS及ADS-B的基本工作原理,针对CAVS功能和运行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深入研究导航位置精度和完好性这两个重要参数,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然后,分析研究QAR与ADS-B空地数据的关联性,建立实施CAVS运行的评估方法,完成CAVS监视应用界面仿真。对空地数据仿真分析,得到该数据可以满足CAVS运行数据质量一致性要求,并对试飞数据进行水平、航向道和下滑道偏差分析,分析比较TCAS和CAVS最小运行间隔的范围。最后,对CAVS运行建立碰撞风险模型,结合预测的导航性能数据计算出碰撞概率,分析和验证基于预测数据下CAVS应用的间隔安全性。

陈嘉鑫[3](2018)在《GBAS设备运行许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基增强系统(GBAS)可提供比仪表着陆系统更灵活、稳定的着陆引导进近,并能同时向多条跑道提供多种形式的下滑道,已经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空管设备许可认证在国际上多个机场得到应用。论文旨在挖掘欧美等空管设备许可体系架构的支撑理论,为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许可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储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深入研究欧美国家空管设备许可审定体系,以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模型为基础,从许可性原理出发,梳理欧美国家空管设备的许可体系框架。分析许可体系中最核心的安全性评估内容的方法和流程。其次,以GBAS空管设备为许可实施对象,研究GBAS设备运行许可体系的实施原理与流程,进一步梳理GBAS设备运行许可体系建立的深层支撑理论体系与模型。对GBAS设备的性能进行安全性评估,全面识别故障风险,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第三,基于安全性目标以寿命周期模型为线索对空管设备运行许可理论展开分析,对设备许可认证原理、所需性能以及运行操作安全层面进行理论体系分析、关键要素提取、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寿命周期对空管设备许可理论模型进行评估、修正与仿真,最终建立了空管设备许可理论模型。第四,结合中国民航的特点,构建了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许可体系框架;并依托所构建的许可框架,实施GBAS设备运行可审定技术方法与流程。为GBAS设备制定设备性能许可体系和现场运行许可体系的具体流程内容。

胡京[4](2018)在《多机场动态地面等待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兴盛,空中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容量供给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未建立全国性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在流量控制上缺乏科学的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受天气、军方、设施设备等影响,机场和空域容量大幅度下降,或者在难以预计的流量高峰期,都会造成大批量的航班延误,产生空中交通拥堵现象,这将会严重影响空中交通秩序和飞行安全。地面等待策略作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将相对昂贵的空中等待转化为较为安全经济的地面等待,这不仅能够减少经济损失,降低航班延误率,更使得空中交通拥堵现象得以缓解,飞行更加安全,因此本文对机场地面等待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以最小化总延误成本为目标,根据时序推进,建立了多机场动态地面等待策略模型,模型中涉及了机场容量和航路扇区容量限制,着重分析了延误累积的网络效应,并对航班延误成本函数加以详细研究分析,说明了延误成本与延误时间的指数型增长关系。结合机型、延误时间等因素,设计以优先权计算的启发式算法,通过仿真地面等待策略,对两种气象场景分别进行数据验证,该算法有效减少了运行时间,获取相对最优解。结果分析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影响下延误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针对恶劣天气下航路扇区容量骤降的情况,结合改航策略,改进多机场地面等待策略模型。通过数据模拟分析,所建立的结合改航的地面等待策略方法与地面等待策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效率性。结果都表明了本文所建立的多机场地面等待策略模型和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航班飞行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赵贤利[5](2017)在《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场跑道安全关系到航空器能否安全起飞和降落,是整个机场运行保障工作的重点。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跑道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剖析风险演化阶段、演化网络、演化动力学以及演化博弈,对于民航航空安全以及风险管理方法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偏/冲出跑道、跑道混淆、跑道侵入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减轻与跑道运行相关的风险,对于保证航空安全、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机场跑道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从演化机理的角度,对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界定跑道安全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厘清了跑道混淆、偏/冲出跑道、跑道侵入的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和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跑道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得出了机场跑道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其次,基于系统动力学对跑道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相互耦合机理进行分析,分别构建了人为因素子系统、设备设施因素子系统、客观环境因素子系统、管理因素子系统以及总系统的系统流图,仿真结果显示了跑道安全风险因素的演化趋势,并从结构调控和参数调控两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再者,构建了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拓扑结构模型和BA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在传统病毒传染SI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连接强度的基于子系统的风险传染SIS模型,对个体行为因素、网络结构、稳态风险密度、风险传染速度进行了仿真分析。此外,基于跑道安全风险影响因子构建了机场跑道安全风险的演化曲线模型;提出了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模型,从风险预警角度提出了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生命周期修正模型;运用基于模糊贴近度和基于最小接近度的生命周期判定模型来判定跑道安全风险演化阶段。最后,构建了基于支付函数矩阵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将系统动力学与博弈论相结合,对演化博弈模型中概率突变的情景以及动态监管策略下的博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构建了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结构调控和参数调控的仿真结果提出跑道安全管理政策;在传统病毒传染SI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连接强度的基于子系统的风险传染SIS模型,构建了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拓扑结构模型和BA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基于演化曲线对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进行判定,提出了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生命周期修正模型;将系统动力学与博弈论相结合,构建了机场跑道安全利益相关方演化博弈模型。

明朝辉[6](2018)在《PBN技术下的空中交通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技术是最新研发的空中交通航行技术,依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先进的机载设备和信息技术,航空器实现高精度飞行,能提高飞行安全、增加空域容量。PBN技术使得空中交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考虑空中交通所有航班全部飞行阶段均全面应用PBN技术,本文针对地基增强系统GBAS技术和航班高密度运行管理两个方面展开了相关前瞻研究,为未来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终端区精密PBN主要通过GBAS技术实现,基于民航规范对导航系统性能的严格要求,必须评估GNSS的GBAS的性能。由于对GBAS完好性指标要求最为严格,因此GBAS的完好性评估是工作重点。分析了LAAS地面站和用户端数据处理算法与流程,以及完好性监视算法和完好性性能评估方法。完好性风险分配将可能的风险分为了3类假设下的风险,针对H0和H1下的完好性评估,提出了改进拉普拉斯尾部包络模型和基于包络优度选择阈值的方法,减少了模型偏差,使得模型更为合理。构建了基于北斗的GBAS,给出设计方案和开发程序图。可以通过测试分析所采集数据,验证信号增强的效果,并给出了评估系统完好性的流程方法。全面应用PBN技术可能出现“瓶颈航路”航班高密度运行情况,研究了航班跟驰飞行排队的识别与度量管理。给出航班流跟驰飞行排队的相关定义,提出相关度量指标:航班交通流基本参数、航路所容纳航班数、出入流率比、航路负荷、汇聚排队指标等;能辅助空中交通管理人员快速识别航路热点,采取合适管制措施改善航路状况;应用相关指标对航路容量进行研究;研究前后跟驰航班飞行过程,对前机减速导致的后机减速度约束进行建模、算法设计和控制。全面应用PBN技术可能出现终端空域航班高密度运行情况,点融合PM程序能提高进场航班流的可预测性,在航班高密度运行中其管理优势明显。针对PM程序下航班管理,应用智能Agent技术对进场航班运行过程建模,提出建立保持航班安全间隔的后续航班负责制;通过程序化管制Agent和航班Agent协作工作,提高进港航班流的管理效率;PM程序调整航班排序的可操作性较强,研究了PM程序多Agent系统中高密度航班排序策略问题。全面应用PBN技术可能出现核心枢纽机场跑道拥堵情况,应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繁忙高峰时刻航班跑道起降运行模型,研究起降航班队列非线性动态演化延误水平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研究最佳跑道数量设置和起降航班排队方式。研究PBN技术下,理想化状态核心枢纽机场跑道数量合理设置以及航班排队方式对跑道的营运影响等问题。在空中交通将广泛运用PBN技术的背景下,本课题为提高航班运行安全,提高空中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做了初步研究工作。课题立足于未来所有航班全部飞行阶段均采用PBN技术,研究该状态下的相关关键问题,能为航空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提供新思路,为空中交通全面运行PBN提供管理方案和理论导引,对我国民航早日实现PBN全面运行有现实意义。

韩明[7](2016)在《GBAS着陆引导系统设计认证许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陆基增强着陆引导系统(GLS)是一个应用于机场终端区及机载精密进近的先进着陆引导系统。为确保该系统在终端区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国际民航组织(ICAO)建议所有GLS用户都应该完成系统设计许可、设备许可和运行许可的认证工作。论文在充分研究美国FAA、欧洲Eurocontrol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认证规范的基础上,揭示了基于寿命周期模型的认证原理,构建了基于安全性的认证体系框架,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民航现行技术规范的GLS许可认证体系。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了美国FAA、欧洲Eurocontrol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许可体系规范,并构建了美国、欧洲的GLS认证许可体系核心框架。其次,依据空管系统许可认证原理,构建了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寿命周期模型,建立了以GLS终端区运行安全性评估为基础的中国民航GLS许可认证体系及其框架,并给出了该体系的系统设计审查、设备性能测试、现场运行测试三个阶段的许可认证流程。再次,研究了中国民航系统设计许可性审查体系的内容。从运行安全性角度详细分析了系统设计审查阶段的七个过程,给出了七个过程的层次关系,并重点研究了安全评估过程的具体评估测试内容与典型评估方法。最后,分析了中国民航设备性能和运行许可性审查的内容,GBAS地面设备的安装要求、安全运行需求、机载设备飞行程序等基本内容。

张晓燕[8](2016)在《驾驶舱中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及操纵特性建模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安全是航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机工效是改善和提高航空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飞行员认知与操纵特性是飞机驾驶舱人机工效设计和评估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的驾驶舱设计的基本依据。掌握飞行员的认知和操纵规律能够提高驾驶舱人机工效的设计水平,减少由飞行员失误引起的航空事故,提高航空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飞行员认知与操纵特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重点为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和操纵特性。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并开展了不同于传统飞行仿真平台上的进近着陆滑行阶段的飞行员实验。实验选择20名不同飞行经验的航线飞行员在东方飞行培训中心的飞行模拟器上进行了3个不同能见度,2条不同难度滑行路线等6个场景的实验,采集了飞行员主观问卷数据、视频数据、眼动数据等;建立了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场景下、不同经验飞行员的注视模式进行了分析。为论文后续的飞行员特性研究和建模仿真提供数据支撑和验证依据。针对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本文基于信息论,以任务难度与飞行员的注视频率为变量建立了视觉绩效指数模型,能够表征飞行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需识别和编码的信息量。通过飞行员地面滑行实验数据验证了飞行员视觉绩效指数模型的正确性。本模型综合考虑任务客观情况以及飞行员注视频率,能够定量的表征飞行员的注视行为,与视觉熵结合可以完整表征动态视觉过程。以飞行员的个人能力与任务客观特性为变量建立任务难度模型,模型综合考虑飞行员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水平等个人能力,以及影响任务的外界环境和任务本身的复杂度等任务的客观特性,能够定量评价和预测不同飞行员完成不同滑行任务时的任务难度。针对飞行员操纵特性,本文基于驾驶舱环境下飞行员操纵特性实验,分析了操纵目标特征对飞行员操纵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能够表征飞行员操纵特性的Fitts定律,提出了驾驶舱人机界面设计中关键操纵设备设计与布置的建议;根据飞行员定位运动实际触点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无故障宽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理论上操作失误率为零的按钮设计宽度,揭示了操纵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以信息加工阶段论为基础建立了飞行员信息处理时间预测模型,结合飞行员的认知和操纵特点,提出了飞行员的视觉搜索策略和目标编码定位策略,利用该模型可预测飞行员对驾驶舱显示信息的处理时间和信息识别编码过程。针对飞行员认知与操纵特性建模与验证,本文基于人的认知特性规律,提出了建立飞行员仿真模型的方法,以ACT-R模型架构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任务的飞行员仿真模型架构;将飞行员的任务背景知识、动态视觉特性以及操纵规律完整的表征在飞行员仿真模型的陈述性知识模块、感知与作动模块、产生式系统中,完成了基于任务的飞行员认知与操纵特性建模;提出了分场景分群体分层次的飞行员仿真模型验证方法,结合地面滑行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飞行员仿真模型对韩亚空难进行了多可能事件的仿真,仿真结果与韩亚航空公司的事故分析结论一致,进一步表明了飞行员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高升[9](2015)在《使用HUD实施特殊Ⅱ类运行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机平视显示器(以下简称HUD)是一项航行新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面导航和飞行姿态信息集成显示在平视显示器上,驾驶员可保持平视状态注视平视镜上的仪表和导航数据,跟随HUD指引飞行。HUD显示器上的数据与飞机外界实景叠加,飞行员可随时根据数据指示修正飞行状态,实现精细化飞行,有效防止各类天气条件下的飞行技术误差。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国际民航公约附件6中确定了HUD技术的特性及其应用,要求各成员国民航局推进利用这项技术改善飞行品质,提升航空安全水平。中国民航在“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和“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航行新技术应用对确保民航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持续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总体目标和要求,HUD是其中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中国民航局从2004年就启动了对HUD应用的相关准备工作,2005年山东航空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开始在其飞机上加装HUD。目前中国民航的总体HUD加改装进程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HUD的认识还不充分,不了解其好处。2012年中国民航总局发布了《平视显示器应用发展路线图》一书,明确了HUD在中国民航应用的时间表。本文将要介绍HUD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其应用对民航的意义,并对某机场实施特殊Ⅱ类运行进行程序评估。

马江涛[10](2014)在《基于新技术的多跑道管制运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多跑道在民航运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关法规标准与运行技术/模式直接关系到跑道的安全和容量。与欧美民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跑道运行时间短、法规欠缺、标准保守,导致航空器运行间隔普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多跑道机场容量的增加。此外,我国多跑道运行技术/模式也相对落后,效率较低,对实际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结合现状,研究国内外差异,对完善我国多跑道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我国法规和运行现状,分析国外多跑道法规标准及运行新技术/模式,从而研究国内外差异。进而基于国内外法规差异,探寻国外多跑道运行效率较高的新技术/模式,将差异化对比的定性分析法与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研究同时偏置仪表进近(SOIA)和1.5海里相关进近在我国的适用性;再结合适用性,以我国多跑道构型最具代表性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例,根据空域结构、跑道构型、混沌性理论及新技术/模式的运行要求等,分析应用性。最后,基于改进的“时空分析法”容量评估模型,研究满足适用性与应用性的国外新技术/模式在浦东机场多种运行组合下的实效性,为进一步使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本文从国内外法规标准和运行实际出发,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再将混沌理论用于分析运行方式,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全文以差异性、适用性、应用性、实效性为主线,相互支撑,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最终评估新技术/模式在多种运行组合下的实效性,能为改进我国多跑道运行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从而完善法规标准及运行技术/模式,确保多跑道效能的充分发挥。

二、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你我携手共创的AI时代》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浅析百度翻译与人工翻译之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第1章 引言
    1.1 翻译实践的背景
    1.2 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2.1 翻译实践内容简介
    2.2 翻译过程简介
第3章 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文本分析
        3.1.1 文本类型
        3.1.2 翻译策略
    3.2 译前准备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的翻译
        4.1.1 名词的翻译
        4.1.1.1 专业术语
        4.1.1.2 专有名词
        4.1.1.3 多义词
        4.1.2 指示代词的翻译
    4.2 比喻句的翻译
        4.2.1 有标比喻句
        4.2.2 无标比喻句
第5章 结语
    5.1 百度翻译的测评
    5.2 机器翻译的现状
    5.3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2)CAVS可用性预测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CAVS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可用性预测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平行跑道独立进近运行发展现状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CAVS运行原理及应用研究
    2.1 GNSS及 ADS-B工作原理
        2.1.1 GNSS导航原理
        2.1.2 ADS-B工作原理
    2.2 CAVS监视应用基本原理
    2.3 CAVS监视应用性能要求
    2.4 平行跑道独立进近基本原理
    2.5 CAVS辅助独立进近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CAVS可用性预测理论研究
    3.1 ADS-B监视导航性能要求
    3.2 CAVS导航源预测理论研究
        3.2.1 水平位置导航精度研究
        3.2.2 速度导航精度类别研究
        3.2.3 水平位置完好性研究
    3.3 CAVS监视性能预测分析
第四章 CAVS监视运行仿真研究
    4.1 运行CAVS评估方法
    4.2 ADS-B报文解析与QAR数据分析
        4.2.1 ADS-B数据链数据
        4.2.2 ADS-B数据解析
        4.2.3 QAR数据内容解读
    4.3 QAR与 ADS-B空地数据关联性研究
        4.3.1 数据关联性
        4.3.2 精度和完好性计算
    4.4 CAVS监视应用仿真
        4.4.1 CAVS监视水平及高度计算模型
        4.4.2 系统功能分析
        4.4.3 CAVS监视运行界面仿真
    4.5 CAVS运行仿真分析
        4.5.1 水平偏差仿真分析
        4.5.2 航向道和下滑道偏差仿真分析
        4.5.3 TCAS与 ADS-B监视范围比较
    4.6 仿真分析及结论
第五章 平行独立进近可用性预测风险分析
    5.1 CAVS独立进近冲突分析
    5.2 CAVS运行监视误差分析
    5.3 平行跑道独立进近风险模型
        5.3.1 进近着陆侧向碰撞风险模型
        5.3.2 进近着陆纵向碰撞风险模型
        5.3.3 进近着陆垂直碰撞风险模型
        5.3.4 进近着陆风险模型
    5.4 平行独立进近侧向碰撞风险
        5.4.1 机场运行环境
        5.4.2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5.4.3 基于预测数据下平行独立进近风险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GBAS设备运行许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第二章 欧美空管设备许可审定体系
    2.1 美国空管设备许可审定体系
        2.1.1 设备寿命周期管理
        2.1.2 许可体系框架
    2.2 欧洲空管设备许可审定体系
        2.2.1 设备寿命周期管理
        2.2.2 许可体系框架
    2.3 空管设备安全性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BAS设备许可审定体系
    3.1 .GBAS设备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3.2 美国GBAS设备许可审定体系
        3.2.1 美国GBAS设备寿命周期许可体系框架
        3.2.2 美国GBAS设备许可体系流程
    3.3 欧洲GBAS设备许可审定体系
        3.3.1 欧洲GBAS设备寿命周期许可体系框架
        3.3.2 欧洲GBAS设备许可体系流程
    3.4 .GBAS设备安全性评估
        3.4.1 .GBAS设备安全目标
        3.4.2 .GBAS设备安全性评估流程
        3.4.3 .GBAS设备潜在的故障识别
        3.4.4 .GBAS设备故障缓解措施
        3.4.5 .GBAS设备危险误导分析
        3.4.6 .GBAS设备故障树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安全的空管设备许可理论模型分析与仿真
    4.1 空管设备运行许可理论模型分析
        4.1.1 空管设备许可认证原理分析
        4.1.2 空管设备所需性能分析
        4.1.3 空管设备运行操作分析
    4.2 空管设备运行安全关键要素提取
        4.2.1 空管设备所需性能安全关键要素提取
        4.2.2 空管设备运行操作安全指标体系构建
    4.3 空管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模型的评估与修正
        4.3.1 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模型评估
        4.3.2 设备寿命周期管理模型修正
    4.4 基于寿命周期的空管设备许可理论模型仿真
        4.4.1 寿命周期管理模型仿真
        4.4.2 空管设备适航与许可架构模型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运行许可体系及GBAS运行许可
    5.1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运行许可审定
        5.1.1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寿命周期模型
        5.1.2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许可体系框架
    5.2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运行许可流程
        5.2.1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设计许可流程
        5.2.2 中国民航空管设备性能与运行许可流程
    5.3 中国民航GBAS设备性能许可体系
        5.3.1 地面设备的选址和安装许可
        5.3.2 设备性能安全风险管理
        5.3.3 风险缓解措施
        5.3.4 设备性能的测试与评估
        5.3.5 飞行校验许可
    5.4 中国民航GBAS现场运行许可体系
        5.4.1 航电系统安装许可
        5.4.2 运行操作安全风险管理
        5.4.3 风险缓解措施
        5.4.4 运行人员培训
        5.4.5 制定仪表飞行程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多机场动态地面等待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1.2.2 地面等待策略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2.1.1 基本概念
        2.1.2 目的和意义
    2.2 机场容量
        2.2.1 跑道构型
        2.2.2 跑道容量
    2.3 航路扇区容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机场地面等待策略
    3.1 相关概念
        3.1.1 地面等待策略的目的与分类
        3.1.2 航班正常率
    3.2 确定型容量条件下的多机场地面等待策略
        3.2.1 问题描述
        3.2.2 模型建立
        3.2.3 连程航班
        3.2.4 成本分析
    3.3 模型的特点和算法研究
        3.3.1 时间复杂度
        3.3.2 基于优先权计算的启发式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案例分析
    4.1 实现中的关键问题说明
        4.1.1 时间片容量分配问题
        4.1.2 航班标识
    4.2 仿真验证
        4.2.1 天气场景一
        4.2.2 天气场景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合改航的地面等待策略
    5.1 目的分析
    5.2 模型改进
        5.2.1 数学模型
        5.2.2 成本函数
        5.2.3 延误时间
    5.3 改航策略
        5.3.1 .多边形改航算法
        5.3.2 结构流程图
    5.4 模型验证
        5.4.1 定义
        5.4.2 输入
        5.4.3 结果分析
    5.5 RRK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录 1 中国内地飞机运营情况及民航部分运营客机机型和载客量
    附录 2 全国部分管制扇区平均小时交通流量
    附录 3 航班飞行计划表

(5)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相关研究
        1.2.2 风险演化机理相关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理论基础
    2.1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的界定
        2.1.1 安全的定义
        2.1.2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的概念
        2.1.3 民航风险等级界定
        2.1.4 风险演化机理的内涵
    2.2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的类别界定
        2.2.1 跑道混淆的界定及特征
        2.2.2 偏/冲出跑道的界定和特征
        2.2.3 跑道侵入的界定
    2.3 风险演化的基本理论
        2.3.1 风险管理理论
        2.3.2 风险致因理论
        2.3.3 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
        2.3.4 复杂网络演化动力学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
    3.1 风险因素识别方法的选择
        3.1.1 扎根理论的优缺点
        3.1.2 解释结构模型的优缺点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跑道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2.1 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和资料选取
        3.2.2 跑道安全风险因素的开放式译码
        3.2.3 跑道安全风险因素的主轴式译码
        3.2.4 跑道安全风险因素的选择式译码
        3.2.5 跑道安全风险因素的概念模型
    3.3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跑道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3.1 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
        3.3.2 跑道安全风险的ISM要素选择
        3.3.3 基于风险因素相互关系的邻接矩阵
        3.3.4 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与层次化
        3.3.5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及解释
    3.4 扎根理论与ISM结论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
    4.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系统分析
        4.1.1 明确建模目的
        4.1.2 确定系统边界
        4.1.3 分析系统要素
    4.2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SD建模
        4.2.1 人员因素子系统
        4.2.2 设备设施因素子系统
        4.2.3 客观环境因素子系统
        4.2.4 管理因素子系统
        4.2.5 模型总结构
    4.3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总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设定
        4.3.1 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4.3.2 参数估计
    4.4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SD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
        4.4.1 模型运行及结果讨论
        4.4.2 政策调控及方案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
    5.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5.1.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构建
        5.1.2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的分析
        5.1.3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系统的断链控制
    5.2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复杂网络模型构建
        5.2.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复杂网络模型假设
        5.2.2 基于复杂网络的跑道安全风险演化建模
        5.2.3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复杂网络的理论分析
    5.3 跑道安全风险的复杂网络演化动力学分析
        5.3.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过程分析
        5.3.2 考虑连接强度的基于子系统的SIS模型演化动力学分析
    5.4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复杂网络仿真分析
        5.4.1 个体行为因素与网络结构仿真分析
        5.4.2 稳态风险密度和风险传染速度仿真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的判定
    6.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的生命周期特征
        6.1.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特征符合度
        6.1.2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6.2 跑道安全风险的演化曲线模型
        6.2.1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曲线模型的构建
        6.2.2 跑道安全风险的演化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6.2.3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修正模型
    6.3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阶段判定模型
        6.3.1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阶段判定
        6.3.2 基于最小接近度的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阶段判定
        6.3.3 跑道安全风险演化生命周期阶段判定模型的案例运用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场跑道安全风险监管的演化博弈
    7.1 跑道安全的利益相关方分析
    7.2 跑道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7.2.1 博弈变量假设
        7.2.2 博弈模型的支付函数分析
        7.2.3 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7.2.4 演化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流图
    7.3 跑道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7.3.1 静态监管策略下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7.3.2 动态监管策略下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7.4 演化博弈模型的检验及灵敏度分析
    7.5 基于监管演化博弈模型的跑道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6)PBN技术下的空中交通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PBN技术的优越性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PBN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应用PBN技术现状
        1.2.2 PBN技术相关研究现状
        1.2.3 现有PBN相关技术研究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支持精密PBN运行的地基增强系统完好性测评
    2.1 引言
    2.2 支持PBN精密进近的GBAS
        2.2.1 民航飞行器精密进近需要GBAS支持
        2.2.2 GBAS完好性基本理论
    2.3 GBAS数据处理算法与流程
        2.3.1 GBAS地面站数据处理算法与流程
        2.3.2 GBAS用户端数据处理算法与流程
    2.4 GBAS完好性评估方法
        2.4.1 GBAS完好性风险分配与保护级
        2.4.2 H0和H1 假设下的安全系数计算
        2.4.3 样本特征分析
        2.4.4 改进的拉普拉斯尾部包络建模
    2.5 BDS-GBAS完好性评估
        2.5.1 BDS-GBAS系统构建
        2.5.2 GBAS完好性评估平台
    2.6 小结
第三章 PBN航路航班跟驰飞行排队度量与管制研究
    3.1 引言
    3.2 PBN航路航班跟驰飞行排队特点和相关定义
        3.2.1 PBN航班流运行特点
        3.2.2 航班跟驰飞行排队的定义
        3.2.3 航班跟驰飞行排队的特点
        3.2.4 PBN航班流跟驰飞行排队运行状态
        3.2.5 航班跟驰飞行排队的分类与属性
    3.3 建立PBN航路航班跟驰飞行排队度量指标
        3.3.1 常用航班流参数指标
        3.3.2 航路负荷度指标
        3.3.3 航班等待度指标
        3.3.4 汇聚航路跟驰排队指标
        3.3.5 航班排队链数量指标
        3.3.6 航班跟驰飞行排队度量的应用
    3.4 基于跟驰飞行排队的航路容量研究
        3.4.1 PBN航路航班流飞行建模
        3.4.2 稳定平衡航班流流速与流量
        3.4.3 有间隔裕量航路容量仿真计算
        3.4.4 计算结果分析
    3.5 PBN航路跟驰飞机减速度控制研究
        3.5.1 PBN航路飞机跟驰飞行特点
        3.5.2 有安全间隔和速度限制的跟驰飞机加速度控制
        3.5.3 仿真算例
        3.5.4 计算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辅助PBN航路航班飞行管理的多智体系统
    4.1 引言
    4.2 辅助航班飞行管制的多智体系统运行目标
    4.3 终端空域PM航路结构及航班管制方式
        4.3.1 终端空域PM航路
        4.3.2 终端空域PM航路模型数据获取与构建
        4.3.3 保持航班安全间隔的时间与空间要素
        4.3.4 同航路“前后”航班安全间隔分析(冲突判断)
        4.3.5 邻近空域航班安全间隔分析(冲突判断)
        4.3.6 航班之间安全间隔调控与预判断
    4.4 辅助管制多智体系统中航班智体Agent
        4.4.1 航班智体Agent的行为能力
        4.4.2 航班智体Agent的数据结构
        4.4.3 航班智体Agent结构模块
        4.4.4 航班智体Agent安全控制目标
        4.4.5 航班智体Agent飞行控制操作
        4.4.6 航班智体Agent间隔控制设计
        4.4.7 航班智体Agent决策推理算法流程
    4.5 多智体系统中管制智体Agent
        4.5.1 管制智体Agent的行为能力
        4.5.2 管制智体Agent的内部数据结构
        4.5.3 管制智体Agent结构模块
        4.5.4 管制智体Agent对航班活动分类及管制
        4.5.5 管制智体Agent的运行流程
        4.5.6 管制智体Agent预测潜在冲突
        4.5.7 航班Agent与管制Agent的交互运行流程
    4.6 PM程序下Agent系统的应用
        4.6.1 航班Agent优先级别的确定
        4.6.2 PM程序下航班Agent着陆顺序优化
        4.6.3 PM程序下管制Agent和航班Agent的协作
    4.7 小结
第五章 PBN技术下跑道需求与航班起降排队方式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系统运行效能的核心枢纽机场最优跑道数目研究
        5.2.1 终端区流量管制造成的延误损失
        5.2.2 执行PBN的枢纽机场终端区地空运行模型
        5.2.3 枢纽机场终端区系统运行效能及跑道数目设置分析
        5.2.4 最优跑道数目需求模型和算法
        5.2.5 算法应用举例
    5.3 有等待席位限制的平行多跑道机场航班起降运行组队研究
        5.3.1 我国多跑道枢纽机场现实状况与面临问题
        5.3.2 有等待席位限制的终端区地空运行模型
        5.3.3 分列独立组队模式
        5.3.4 联合协作组队模式
        5.3.5 应用举例
        5.3.6 联合起降技术可以扩充跑道容量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成果
    6.2 主要的创新工作
    6.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ICAO SARPs中对导航系统相关性能指标的要求

(7)GBAS着陆引导系统设计认证许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现状及前景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2.3 研究前景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欧美国家空管系统许可性认证体系分析
    2.1 空管系统许可性认证原理
        2.1.1 空管系统设备寿命周期模型
        2.1.2 空管系统许可性认证
        2.1.3 许可性审定与适航性审定的关系
    2.2 美国FAA空管系统许可审定体系
        2.2.1 AMS与寿命周期管理
        2.2.2 美国GLS许可性审定体系
        2.2.3 美国空管系统GLS许可认证架构
    2.3 欧洲Eurocontrol空管系统许可审定体系
        2.3.1 E-OCVM与寿命周期模型
        2.3.2 欧洲GLS许可性审定体系
        2.3.3 欧洲空管系统GLS许可认证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许可审定体系
    3.1 民航空管系统审定管理
        3.1.1 民航空管项目管理周期
        3.1.2 民航空管系统审定测试
    3.2 中国民航空管系统许可性审定
        3.2.1 空管系统寿命周期模型
        3.2.2 空管系统适航与许可性架构
    3.3 中国民航GLS许可认证体系
        3.3.1 中国民航GLS许可认证体系架构
        3.3.2 中国民航GLS许可体系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民航系统设计许可性审查体系
    4.1 系统安全评估
        4.1.1 GBAS安全要求及目标
        4.1.2 潜在设备故障的识别
        4.1.3 GBAS完整性风险识别和评估
        4.1.4 风险缓解措施
        4.1.5 HMI评估分析
    4.2 系统级验证
    4.3 软件设计保证审查
    4.4 复杂的硬件设计保证审查
    4.5 培训和商业说明审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民航设备性能和运行许可性审查体系
    5.1 设备性能测试许可
        5.1.1 地面设备安装与运行许可
        5.1.2 安全风险管理
        5.1.3 设备性能测试与评估
        5.1.4 飞行校验许可
    5.2 现场运行测试许可
        5.2.1 机载安装许可
        5.2.2 安全风险管理
        5.2.3 ATC和飞行员培训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8)驾驶舱中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及操纵特性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认知特性及建模研究
        1.2.2 操纵特性研究
        1.2.3 飞行员认知与操纵特性建模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
        1.3.2 驾驶舱环境下飞行员的操纵特性
        1.3.3 基于任务的飞行员认知与操纵特性建模及仿真
    1.4 章节安排
2 飞行员进近着陆滑行实验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案
        2.2.1 被试
        2.2.2 实验场景设置
        2.2.3 实验要求
        2.2.4 实验流程
    2.3 实验数据
    2.4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4.1 实验宏观数据分析
        2.4.2 眼动数据分析方法
    2.5 数据初步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研究
    3.1 表征视觉特性的基本眼动指标及定义
        3.1.1 注视(Fixation)
        3.1.2 扫视(Saccade)
        3.1.3 眨眼(Blink)
        3.1.4 视觉熵(Visual Entropy)
    3.2 动态视觉特性
        3.2.1 影响动态视觉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3.2.2 动态视觉特性建模
    3.3 任务难度建模
        3.3.1 任务难度模型
        3.3.2 飞行员执行滑行任务的主观难度
        3.3.3 飞行员执行滑行任务的客观难度
        3.3.4 飞行员执行滑行任务的难度
    3.4 不同任务难度下的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驾驶舱中飞行员操纵特性研究
    4.1 Fitts定律
    4.2 目标特性对飞行员定位运动的影响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数据处理
        4.2.3 目标大小对定位运动特性的影响
        4.2.4 目标形状对定位运动特性的影响
        4.2.5 目标方位对定位运动特性的影响
        4.2.6 无故障宽度
    4.3 按钮密度对飞行员定位运动的影响
        4.3.1 实验设计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3 飞行员信息处理时间预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任务的飞行员仿真模型及验证
    5.1 飞行员认知和操纵特性建模
        5.1.1 ACT-R认知建模工具
        5.1.2 飞行员的任务背景知识
        5.1.3 基于任务的飞行员认知和操纵特性建模与仿真
    5.2 飞行员仿真模型的验证
        5.2.1 重度风切变应急场景飞行员仿真模型的验证
        5.2.2 正常场景下的飞行员仿真模型的验证
    5.3 基于任务的飞行员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 发表论文情况
    2) 专着专利情况
    3) 参加科研情况

(9)使用HUD实施特殊Ⅱ类运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HUD简介及发展历史
        1.1.1 HUD简介
        1.1.2 HUD的发展历史
    1.2 特殊Ⅱ类运行的含义
    1.3 HUD应用意义
    1.4 国内外HUD应用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4.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HUD工作原理和使用
    2.1 HUD的组成
        2.1.1 平视显示指引系统计算机
        2.1.2 平视显示指引系统控制面板
        2.1.3 平视显示指引系统头顶组件
        2.1.4 组合器
        2.1.5 信号牌面板
    2.2 HUD的工作原理
        2.2.1 平视显示系统的信号来源
        2.2.2 平视显示系统的成像原理
        2.2.3 使用HUD能降低着陆标准的原因
    2.3 HUD的五种操作模式
        2.3.1 主模式介绍
        2.3.2 AⅢ模式介绍
        2.3.3 滑跑模式介绍
        2.3.4 仪表气象条件(IMC)进近模式介绍
        2.3.5 目视气象条件(VMC)进近模式介绍
    2.4 HUD的图形符号介绍
        2.4.1 飞机基准符号
        2.4.2 飞机姿态符号
        2.4.3 航向符号
        2.4.4 飞行轨迹和速度符号
第三章 HUD的优势
    3.1 HUD能使飞行变得更加简单
        3.1.1 HUD模拟机飞行的整体情况
        3.1.2 山东航空模拟机带飞教员整体感受
        3.1.3 飞行员自身感受
        3.1.4 总结
    3.2 HUD能提高运行品质
        3.2.1 起飞阶段
        3.2.2 进近阶段
        3.2.3 着陆滑跑阶段
        3.2.4 增加情景意识
        3.2.5 改善发动机停车时的性能
        3.2.6 整体的安全性改善
    3.3 HUD能提高航空运行保障能力
第四章 特殊Ⅱ类与标准Ⅱ类的对比
    4.1 理论运行最低标准、效益对比
    4.2 通信导航设施投资
    4.3 机场评估设计和维护费用
    4.4 总结
第五章 XX机场特殊批准的Ⅱ类运行飞行程序评估
    5.1 概述
        5.1.1 设计依据
        5.1.2 XX机场概况
        5.1.3 导航设施
        5.1.4 进近和跑道灯光
    5.2 扇区划分和扇区高度MSA
        5.2.1 进近和跑道灯光
    5.3 HUD运行障碍物评估
        5.3.1 半径15千米内主要障碍物
        5.3.2 半径15-50千米内主要障碍物
        5.3.3 HUD运行要求
        5.3.4 无障碍物区OFZ
        5.3.5 OAS面参数
        5.3.6 17号跑道障碍物评估
        5.3.7 35号跑道障碍物评估
结论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新技术的多跑道管制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
    2.1 国内多跑道运行现状
    2.2 国外多跑道运行现状
    2.3 国外多跑道运行新技术/模式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跑道运行影响因素研究
    3.1 国内外多跑道法规标准差异
    3.2 多跑道运行尾流影响研究
    3.3 进近偏航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时偏置仪表进近运行研究
    4.1 同时偏置仪表进近适用性研究
    4.2 浦东机场 SOIA 应用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5 海里斜距相关进近运行研究
    5.1 1.5 海里斜距相关进近适用性研究
    5.2 基于混沌性的浦东机场运行研究
    5.3 浦东机场 1.5 海里相关进近应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新技术的浦东机场多种运行组合实效性研究
    6.1 基于时空分析法改进的容量评估模型
    6.2 浦东机场多跑道组合容量研究
    6.3 实效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你我携手共创的AI时代》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浅析百度翻译与人工翻译之差异[D]. 石晓桐.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2]CAVS可用性预测理论研究[D]. 黄天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0)
  • [3]GBAS设备运行许可体系研究[D]. 陈嘉鑫. 中国民航大学, 2018(02)
  • [4]多机场动态地面等待策略的研究[D]. 胡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5]机场跑道安全风险演化机理研究[D]. 赵贤利.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7)
  • [6]PBN技术下的空中交通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明朝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7]GBAS着陆引导系统设计认证许可研究[D]. 韩明. 中国民航大学, 2016(03)
  • [8]驾驶舱中飞行员动态视觉特性及操纵特性建模与仿真[D]. 张晓燕.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4)
  • [9]使用HUD实施特殊Ⅱ类运行的研究[D]. 高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5(08)
  • [10]基于新技术的多跑道管制运行研究[D]. 马江涛.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4(03)

标签:;  ;  ;  

精密跑道监视器——增加机场容量的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