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深挖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一、深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张太雄,石旭东[1](2021)在《黄土路堑边坡在铁路与公路规范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以黄土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对黄土路堑边坡的形式、坡率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得到黄土路堑边坡随着时间变化在铁路、公路规范中的演化规律,为以后相应工程提供参考。

李翔宇[2](2021)在《准朔铁路某三平台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及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铁路网越来越密集,一条铁路可能经过几个省份,自然而然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满足设计需求,产生了许多深挖路堑边坡,为了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沿线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以准朔铁路沿线高边坡治理项目为依托,选取中心桩号DK199+696处一典型岩质高边坡,采用ABAQUS和Geo Studio软件分别对正常、暴雨两种工况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ABAQUS软件对高边坡进行开挖条件下稳定性分析,对抗滑桩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该高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基于ABAQUS和Geo Studio软件对边坡在正常、暴雨两种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2)开挖条件下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开挖深度越小、坡比越小则稳定系数越大,边坡越稳定,但是开挖工程量越大,施工成本越高。(3)通过设置坡比为1:0.75、1:1、1:1.25;开挖深度依次为8m、10m、12m,一级边坡和二级边坡处平台宽度分别为2.5m、3.5m、4.5m,由ABAQUS建模结果可得,坡比对边坡稳定系数的敏感性高于平台宽度和开挖深度。(4)基于ABAQUS模拟分析了抗滑桩不同设计参数(桩位、桩间距、桩横截面形式)下边坡的塑性区、位移、稳定系数及抗滑桩的位移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抗滑桩位置放置在边坡二级平台处,桩间距为4m、桩的截面形式为正方形的推荐加固方案。

李瑞菡[3](2021)在《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斜坡变形造成的地质灾害是工程中发生较多的灾害之一。黄土边坡由于其形成的特殊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工程地质特性,常常会发生滑坡、崩塌、地基湿陷等工程病害;天然黄土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保持陡立的边坡,但是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受到各种扰动,则其稳定性会发生相应变化,影响乃至威胁工程安全。本文以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建设为背景,对该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及设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比较分析铁路与公路黄土路堑边坡设计相关规范的异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计算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研究不同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及边坡浅层土体含水率等的影响;并对边坡加固措施进行研究。所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由于铁路与公路对边坡稳定性要求不同,边坡发生斜坡变形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后果不同,所以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所设计的两种交通设施情况下边坡坡率、台阶宽度,以及防护及加固措施等不同。(2)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在相同边坡坡率情况下,随着平台宽度的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下降;缓边坡(边坡坡率1:1.25)时下降幅度较小,陡边坡(边坡坡率1:0.75)时下降幅度较大。在平台宽度相同情况下,随着边坡坡率增大(边坡变陡),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小平台情况下的下降幅度更大。(3)天然状态下,本文所分析的8种边坡形式中,只有缓边坡(边坡坡率1:1.25)情况时,两种平台(大平台、小平台)下的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其余6种形式的边坡稳定性均不满足设计要求。(4)降雨入渗造成土体重度增大,基质吸力减小,抗剪强度指标下降,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降低;入渗厚度越大,下降幅度越大。(5)通过分析锚杆对黄土路堑高边坡加固效果得知,一般自然状态和降雨入渗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均有较大提高。说明采用锚杆加固措施,可有效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陡边坡、小平台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可以满足最小安全系数要求。

郭俊彦[4](2020)在《某高速铁路红层软岩地层深路堑基底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走出国门的“国家名片”之一,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更为复杂的新工程问题。高速铁路修建的标准比普通铁路要求更高,软岩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路基出现的上拱变形超出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限值,将严重影响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营,危害路基结构安全。目前对深挖方软岩地基产生上拱变形的原因、过程及机制研究较少,且对软岩地层路基上拱变形病害的整治尚无有效控制措施,因此针对路基持续上拱变形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西南地区红层软岩地层某高速铁路深路堑基底上拱变形实际工程为依托,收集路基上拱变形病害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从软岩的蠕变特性角度分析挖方高边坡施工完后基底持续上拱变形的机制及规律,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软岩地基上拱变形的有效控制措施,建立地基加固数值模型,对其控制效果做出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路基上拱地段钻孔资料、室内膨胀特性试验和监测断面上拱变形数据,分析路基上拱变形段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及其变形特性,得出该处的软岩路基底面上拱变形与边坡开挖效应和软岩的蠕变特性有关,基底的岩体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蠕变变形,导致路基基底出现长期持续上拱变形。(2)基于弹塑性理论,采用FLAC3D建立边坡数值模型并对其全开挖施工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边坡在开挖过程中路基基底下的应力、位移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体的变形是以竖向回弹变形为主,被开挖坡体基底的竖向变形随本岩土体开挖次数增加呈线性增长,同时也会受到邻近边坡体开挖的影响,其影响作用较小;基底的竖向变形随基底竖向应力的减小而增大,应力变化越大,竖向位移随着变化也大。(3)对开挖后的边坡模型进行黏弹塑性计算,模拟边坡模型在蠕变10年中应力、位移场变化过程,得出基底的总位移变化受水平向变形影响较大,基底变形从以竖向卸载回弹变形为主变为以指向右侧临空面的蠕变变形为主;与弹塑性的位移特征相比,坡体的变形在整个岩土体中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开挖面周边的浅表层。(4)考虑岩石的时效变形特性,边坡基底的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非线性变化累积过程,随时间增加路基底面发生持续上拱变形;岩体中的应力也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水平应力和剪应力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这两种应力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基底深度的增加,岩体中水平应力和剪应力的增加量逐渐变大。(5)在弹塑性模型中,基底下岩体的水平应力均小于同一点处的竖向应力,水平向位移变化受开挖卸载影响较小;在黏弹塑性模型中,应力、应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基底下岩体的水平应力均大于同一点处的竖向应力,水平变形随时间变化明显。(6)基于路基基底上拱变形特征,提出软岩地基上拱变形的有效控制措施,对比分析其控制效果,得出在地基进行加固后地基浅表层监测点处的竖向变形降低了44.6%,水平向变形降低了18.7%,岩体中的应力进行了调整使其稳定性得到提升,该措施能较好地限制地基浅表层发生的蠕变变形。

张哲[5](2019)在《蒙内铁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肯尼亚蒙内铁路在蒙巴萨地区以深路堑的形式穿越了大面积的膨胀土地段;该地区膨胀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成果不多,同时缺乏这类路堑边坡失稳机理的研究成果,使得桩板墙等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案较为保守;因此,有必要开展该地区膨胀土的工程特性、路堑边坡的失稳机理以及桩板墙结构的优化设计等专门研究。论文首先通过现场调研,研究了该地区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征,分析了防护结构的设计特点;其次,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人工降雨试验,探究了膨胀土的膨胀特性、抗剪强度特性以及降雨入渗对边坡内部土水状态的影响特性,并分析了各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以上研究,综合分析了边坡失稳的诱发因素,揭示了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失稳机理;最后,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板墙三维数值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桩板墙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受力及变形特征。此外,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桩板墙防护结构的设计参数。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该地区膨胀土边坡的失稳具有季节性、浅层性、裂隙性和渐进性的特征;以上特征的出现与该地区雨季、旱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以及土体本身的膨胀特性、抗剪强度特性密切相关。(2)该地区膨胀土本身所具有的膨胀潜势越大,则土体膨胀稳定时的膨胀量也相应越大,且土体膨胀稳定时的膨胀率与其本身的干密度、含水率以及上覆荷载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3)该地区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随其自身含水率的增加、干密度的减小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分别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减弱、土体吸力的减小以及土体裂隙的开展所导致的土颗粒间胶结力的丧失有关。(4)降雨对边坡土体的影响深度约为2m;在此范围内的土体会因吸水而发生体积的膨胀变形和抗剪强度的降低。以上影响将使得边坡的稳定性下降。(5)膨胀土路堑边坡失稳破坏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裂隙的出现和发展、风化层土体抗剪强度的衰减和降雨的入渗;其中裂隙的出现和发展、风化层抗剪强度的衰减是边坡失稳的内因,与土体本身所具有的低渗透性、强胀缩性密切相关;降雨的入渗则是边坡失稳的外因,也是其直接诱发因素。(6)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失稳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边坡从开挖至失稳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浅层裂隙出现和发展、低抗剪强度区域形成、降雨入渗、坡脚失稳滑移和失稳范围扩大五个阶段。(7)桩间土体的开挖卸荷作用和膨胀力作用不仅会影响桩板墙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征,还会使得边坡的稳定性下降。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得到了优化后的桩板墙结构的设计参数范围;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桩板墙结构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均有提高。以上研究结论可以为类似地区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治理与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张春林[6](2019)在《深挖长路堑边坡施工稳定性及土石方装运机械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横山车站是新建靖神铁路的一座中间站,车站站场及其前后段长度为5 km的路基中以深路堑为主,最大路堑深度50 m,最大边坡高度58 m,挖方量多达500万m3。本文以该段路基工程为依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通过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边坡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中边坡应力、位移情况,据此为在实际施工中保证边坡稳定性提出了相应建议。(2)采用数值分析法得出了土岩组合边坡在爆破荷载作用下边坡振动响应规律,采用拟静力法计算边坡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系数,验证了初步设计的爆破方案的可行性。此外,通过计算不同振动强度下边坡的安全系数,得出了该边坡的安全振速,为本工程爆破施工提供参考。(3)把土石方工程在空间上划分为工点、在时间上划分为施工阶段。以主施工机械利用率为检验指标,通过基于施工期机械需求量均衡的施工机械配置数量优化,以及基于主、辅机械匹配关系最佳的各工点各阶段机械配置优化,进行反复循环寻优,实现了多工点土石方装运机械配置的整体优化。为依托工程优化出了一套经济、可行的装运机械配置方案。

曹利宏[7](2019)在《深路堑桩板墙受力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的中,出现了许多深路堑工程。深路堑工程的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完成后,土方的卸载会导致初始地应力重新分布,从而打破周围已修建工程的稳定平衡,并且不利于环保。由开挖形成的高边坡会引发一系列工程和环境问题,因此,合理选择支挡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所依托工程的原设计采用桩板墙结构,桩板结构是由抗滑桩演变而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护加固效果,用途广泛,但是其受力机理却较为复杂,缺乏系统完善的总结,并且工程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设计成果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还有待商榷。对深路堑桩板墙支挡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时,不仅要满足结构内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还要考虑工期因素、工程投资和合理性。因此,本文参照哈牡客专某深路堑桩板墙支挡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桩板墙结构进行受力特性分析,研究其受力机理,对深路堑桩板墙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深路堑桩板墙工程的研究现状,对桩板墙结构的工作机理及形式进行总结,探讨了在桩板墙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问题,对桩板墙的设计方法进行归纳,并结合工程背景,采用适合该地区的一种新型的深路堑支挡方案即门型桩板式支挡结构,并对两种支挡方案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为后文支挡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根据依托工程,结合该深路堑的地形地质条件,利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支挡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均符合规范要求。并对比分析不同桩锚固深度、桩间距、桩截面尺寸下结构的位移、受力的变化规律可知,桩截面尺寸增大会增加桩的受力,从而使桩承受荷载的能力得到增强;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桩身内力桩顶位移都相应的增大,但同时考虑土拱效应,合理确定桩间距;随着桩锚固深度的增加,桩身内力位移都相应增大,但变化幅度变小,达到一定值后其对桩身受力影响不大。同时,对比分析不同形式的挡土板和抗剪强度对桩板结构受力和土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弧形挡土板优于直形挡土板,随着土体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增大,桩间土拱效应逐渐增强。(3)对门型桩板式支挡结构进行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软件对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支挡结构的内力、变形和稳定性均符合规范要求。(4)将两种支挡结构从设计思路、结构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结构优选模型,从安全性、经济性、工期、施工难度和环境的角度出发,量化了两种设计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门型桩板式支挡结构优于原设计方案。在类似深路堑桩板墙工程中可借鉴此研究成果。

邢文强[8](2018)在《吉图珲高铁路堑边坡矩形桩与圆形桩—板墙体系支护性能分析》文中提出桩板式挡土墙是复杂边坡场地高速铁路路堑边坡支护常用的支挡形式。目前工程中桩板墙桩孔施工只能以人工挖孔为主,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差,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或规避当前施工方法的不足或缺陷,发展安全、高效、可靠的工程建造技术与施工工法,对推动我国传统工程建设的工业化与产业化发展而言具有很好的工程意义。圆形抗滑桩在深基坑支护和公路边坡中有很多应用,且可采用机械钻孔或冲孔施工,能够很好地规避矩形桩板墙在施工方面的缺陷,因而采用圆形抗滑桩代替当前桩板墙中的矩形抗滑桩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结构优化思路。本文首先依托吉图珲高速延吉段铁路工程,建立了人工路堑边坡桩板墙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路堑边坡开挖支挡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对比验证,针对桩长、桩间距、桩截面尺寸、桩身抗弯刚度等重要参数对桩板墙体系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获得了桩水平位移、土压力、桩身内力等指标变化规律。在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用圆形抗滑桩代替矩形抗滑桩,建立采用圆形桩-板墙体系支护的人工开挖路堑边坡模型。针对桩长、桩间距、桩径和桩身抗弯刚度等参数分析了桩水平位移、土压力和桩身内力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圆形桩板墙与矩形桩板墙的参数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形式桩板墙各项指标的参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强度折减法,对吉图珲高铁延吉段边坡典型断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开挖支挡后边坡的安全系数作为桩板墙支挡性能好坏的评判标准,结合支挡结构材料用量,探讨了新的桩板墙结构形式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大桩长,圆形桩板墙可以获得与矩形桩板墙相当的支挡效果,且二者材料用量基本相同。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新形式桩板墙体系的替代当前一般形式的桩板墙是可行的。

向东[9](2017)在《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复杂的工程性质,常给修建在该地区的构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铁路路基边坡时总结有"逢堑必滑"的说法。高寒地区的膨胀土除一般膨胀土性质外还具有显着的冻融特性,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一直是铁路工程的薄弱环节,因此研究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和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采用室内膨胀土力学特性试验、现场实测、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吉图珲高速铁路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和防治技术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首先,现场采集膨胀土土样,进行膨胀土室内力学试验,系统研究了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详细分析了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引起膨胀土结构的变化,通过直剪试验给出了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冻融循环、干湿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其次,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出了工程性质是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根本原因,而工程活动和外界环境是关键诱导因素,重点研究了降雨、干湿循环和冻融作用引起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的机理,指出了裂隙是膨胀土路堑边坡在降雨时易产生浅层滑坡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建立了膨胀土深路堑边坡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重点分析了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第一次破坏原因。同时将边坡防护方案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一套可行的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防治技术。

李鹏程[10](2017)在《深路堑边坡开挖支挡方案对比研究 ——以厦门北动车所1#深路堑边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是保证路基完成其功能的重要条件,也是路基经过挖方地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在丘陵、山区建设的高等级铁路,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深路堑边坡。深路堑边坡的破坏严重威胁高铁列车的行车安全,不仅严重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给和谐的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实际上,许多工程措施可用来治理边坡,桩板墙就是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的抗滑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桩板墙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边坡支挡工程中。本论文针对厦门北动车所1#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与不同支挡方案、开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着重对研究区的环境地质、生态景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包括交通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地震特征,阐述了研究区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深路堑边坡基本特征。(2)依据直剪试验、工程地质勘查成果的物理力学指标,针对研究区特点,提出了两种桩板墙支挡方案,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在高支挡+少挖、双排矮支挡+多挖两种方案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各个条块的剩余下滑力。(3)边坡取1.15安全系数,利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出边坡前缘设桩处的剩余下滑力,在方案Ⅰ(强支挡+少挖方)中,根据计算,深路堑边坡对桩的推力为950.7kN/m,为使悬臂段满足受力要求,桩截面尺寸为2.0m×3.0m,桩长22m,桩间距(中对中)为6m,共需26根桩;在方案Ⅱ(双排矮支挡+多挖方)中,根据计算,深路堑边坡对下排桩的推力为650.8kN/m,桩截面尺寸为2.0×2.5m,桩长为15m,桩间距(中对中)为6m,共需26根桩;在方案Ⅱ中,深路堑边坡对上排桩的推力为337.1kN/m,桩截面尺寸为1.5×2.0m,桩长为13m,桩间距(中对中)为6m,共需18根桩;(4)从设计思路、结构形式、工程造价及施工难易程度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土石方工程量上,方案Ⅰ较方案Ⅱ少80127-52332=27795m3土石方,但总工程费用多945156元,工程费用多18.3%。方案Ⅱ在结构形式、工程造价及施工难易程度具有较大的优势。(5)两种支挡方案边坡均分五步开挖,运用FLAC3D软件对两种方案五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方案Ⅱ坡体受剪切力更小,坡体水平方向位移更小,坡体安全储备更大。

二、深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黄土路堑边坡在铁路与公路规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黄土路堑边坡在铁路规范中的演化
    1.1 黄土路堑边坡的边坡形式及坡率
    1.2 黄土路堑边坡稳定分析
2 黄土路堑边坡在公路规范中的演化
    2.1 黄土路堑边坡的边坡形式及坡率
    2.2 黄土路堑边坡稳定分析
3 黄土路堑边坡在铁路、公路规范中的应用比较
    3.1 边坡形式与坡率
    3.2 边坡稳定性分析
4 结论

(2)准朔铁路某三平台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及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开挖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3 抗滑桩优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2.1 高边坡工程概况
    2.2 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特殊地质
        2.2.5 水文地质
        2.2.6 气候与气象
3 基于不同方法的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3.1 基于GeoStudio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
        3.1.1 GeoStudio软件的简介
        3.1.2 模型的建立
        3.1.3 数值模拟分析
    3.2 基于ABAQUS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
        3.2.1 ABAQUS软件的简介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数值模拟分析
    3.3 模拟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开挖条件下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高边坡原始开挖方案
    4.3 不同坡比情况下建模结果分析
        4.3.1 边坡比为1:0.75
        4.3.2 边坡坡比为1:1
        4.3.3 边坡坡比为1:1.25
        4.3.4 对比分析
    4.4 不同平台宽度下建模结果分析
        4.4.1 一级边坡处设置不同平台宽度
        4.4.2 二级边坡处设置不同平台宽度
    4.5 本章小结
5 抗滑桩参数优化分析
    5.1 抗滑桩优化前设计概况
    5.2 抗滑桩设计参数优化
        5.2.1 模型参数的选取
        5.2.2 不同桩位的优化
        5.2.3 不同桩间距的优化
        5.2.4 不同桩截面形式的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黄土物理力学参数的研究
        1.3.2 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的研究
        1.3.3 对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1.3.4 对路堑高边坡加固措施的研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公路与铁路设计规范中黄土路堑边坡设计参数对比分析
    2.1 黄土分布
    2.2 公路与铁路规范中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设计参数的对比分析
        2.2.1 公路黄土路堑边坡相关规范
        2.2.2 铁路黄土路堑边坡相关规范
        2.2.3 黄土路堑边坡在公路及铁路相关规范中的差异
    2.3 路堑边坡工程环境调查及病害分析
        2.3.1 铁路路堑边坡工程环境调查及病害分析
        2.3.2 铁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某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3.1 软件简介
    3.2 兰张三四线铁路工程环境调查
        3.2.1 工程背景概述
        3.2.2 工点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特征
        3.2.3 工点降雨量分布
    3.3 模型采用方法及原理
        3.3.1 极限平衡法原理
        3.3.2 降雨入渗模型公式的确立
        3.3.3 有限元模型的确立
    3.4 不同因素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4.1 边坡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4.2 边坡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5 降雨入渗对边坡浅层含水量及基质吸力的影响
    3.6 降雨入渗下边坡浅层稳定性分析作用机理
    3.7 本章小结
4 加固措施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
    4.1 加固措施
    4.2 锚杆加固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2.1 边坡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2.2 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2.3 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某高速铁路红层软岩地层深路堑基底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岩石流变模型研究现状
        1.2.3 路基底部上拱病害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挖方高边坡基底上拱变形成因分析
    2.1 挖方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地质构造
        2.1.5 水文地质特征
        2.1.6 地震动参数及气象资料
        2.1.7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2.2 挖方高边坡基底上拱变形原因分析
        2.2.1 边坡基底上拱变形问题出现
        2.2.2 上拱变形情况
        2.2.3 基底上拱变形原因分析
    2.3 挖方高边坡基底上拱变形机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边坡开挖施工过程模拟
    3.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
        3.1.1 FLAC3D软件的简介
        3.1.2 FLAC3D计算原理
    3.2 边坡数值模拟
        3.2.1 数值模型
        3.2.2 材料参数及本构关系的选取
    3.3 边坡的初始应力分析
    3.4 右边边坡开挖弹塑性分析
        3.4.1 位移变化与分布特征
        3.4.2 应力分布特征
        3.4.3 边坡稳定性分析
    3.5 左边边坡开挖弹塑性分析
        3.5.1 位移变化与分布特征
        3.5.2 应力分布特征
        3.5.3 边坡稳定性分析
    3.6 左右侧边坡施工的交互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软岩边坡蠕变效应及其对基底变形的影响
    4.1 岩石蠕变特性与理论模型简介
        4.1.1 岩石蠕变特性简介
        4.1.2 岩石蠕变模型理论
        4.1.3 软岩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的建立
    4.2 FLAC3D蠕变计算原理及流程
        4.2.1 FLAC3D蠕变模块
        4.2.2 蠕变模型的计算模式
    4.3 边坡蠕变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选取
    4.4 边坡变化特征时效性分析
        4.4.1 位移分布特征时效性分析
        4.4.2 应力分布特征时效特性分析
        4.4.3 边坡稳定性时效性分析
    4.5 边坡时效特性分析
        4.5.1 位移场变化规律分析
        4.5.2 应力场变化规律分析
    4.6 弹塑性与黏弹塑性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红层软岩路基基底上拱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5.1 路基基底上拱变形控制措施概述
        5.1.1 路基基底上拱变形控制分类
        5.1.2 软岩路基基底上拱变形控制方法
    5.2 路基基底上拱变形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5.2.1 桩板结构加固效应分析
        5.2.2 桩板结构数值模型及参数选取
        5.2.3 桩板结构加固效果分析
        5.2.4 地基加固后时效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5)蒙内铁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的变形特性
        1.2.2 膨胀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1.2.3 膨胀土路堑边坡失稳机理
        1.2.4 桩板墙结构加固边坡
    1.3 研究不足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蒙内铁路蒙巴萨段工程概况
    2.1 自然条件特征
        2.1.1 气候环境特点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3 工程地质条件
    2.2 膨胀土边坡失稳特性
        2.2.1 膨胀土成因
        2.2.2 边坡失稳特征
    2.3 边坡防护结构设计特点
    2.4 小结
3 膨胀土膨胀特性研究
    3.1 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3.1.1 土粒比重试验
        3.1.2 界限含水率试验
        3.1.3 自由膨胀率试验
    3.2 膨胀特性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初始干密度对膨胀率的影响
        3.3.2 初始含水率对膨胀率的影响
        3.3.3 上覆荷载对膨胀率的影响
    3.4 膨胀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5 小结
4 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4.1 抗剪强度特性试验
        4.1.1 试验方案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初始干密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2.2 初始含水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2.3 干湿循环效应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4.3 抗剪强度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4 小结
5 降雨入渗对膨胀土边坡的影响性研究
    5.1 现场人工降雨试验
        5.1.1 坡面条件
        5.1.2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分析
        5.2.1 坡面降雨情况
        5.2.2 边坡内部体积含水量变化特征
        5.2.3 边坡内部基质吸力变化特征
        5.2.4 边坡表面法向变形变化特征
        5.2.5 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率关系
    5.3 降雨入渗对边坡的影响
        5.3.1 降雨入渗对边坡土水状态的影响
        5.3.2 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4 小结
6 膨胀土路堑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6.1 边坡失稳诱发因素
        6.1.1 裂隙的出现和发展
        6.1.2 风化层土体抗剪强度的衰减
        6.1.3 降雨的入渗
    6.2 边坡失稳机理
    6.3 防护后的路堑边坡破坏形式
    6.4 小结
7 膨胀土路堑边坡桩板墙结构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7.1 桩板墙结构模型建立
        7.1.1 基本假定
        7.1.2 模型尺寸与边界条件
        7.1.3 材料模型与计算参数
        7.1.4 施工步序定义与膨胀力施加
    7.2 计算结果分析
        7.2.1 边坡安全系数变化特征
        7.2.2 桩体水平位移变化特征
        7.2.3 桩体剪应力变化特征
        7.2.4 板体剪应力变化特征
        7.2.5 基床底面隆起量变化特征
    7.3 桩板墙结构设计参数优化
        7.3.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7.3.2 试验方案设计
        7.3.3 设计参数影响性分析
        7.3.4 优化方案
        7.3.5 方案验证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深挖长路堑边坡施工稳定性及土石方装运机械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依托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土深路堑边坡施工稳定性分析
    2.1 计算断面的选取
    2.2 最高边坡开挖过程稳定性分析
        2.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2 开挖过程边坡应力场分析
        2.2.3 不同开挖步对边坡位移的影响
        2.2.4 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2.3 跨路堑公路桥桥基边坡施工稳定性分析
        2.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2 施工过程边坡应力场分析
        2.3.3 不同施工步对边坡位移的影响
        2.3.4 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2.4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
        2.4.1 监测目的
        2.4.2 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
        2.4.3 测点布置
        2.4.4 监测频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爆破振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模型建立
        3.1.2 模型阻尼的确定
    3.2 爆破荷载施加方法
        3.2.1 爆破荷载形式
        3.2.2 爆破荷载的等效施加
    3.3 爆破荷载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3.3.1 边坡振动响应分析
        3.3.2 爆破振动作用下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3.3.3 边坡安全振速的确定
    3.4 爆破振动效应控制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工点土石方装运机械优化配置研究
    4.1 基于多工点整体优化的土石方装运机械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4.1.1 机械配置一般原则
        4.1.2 多工点整体优化的土石方装运机械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4.2 工点划分及弃土运输方案确定与施工阶段划分
        4.2.1 工点划分及弃土运输方案确定
        4.2.2 施工阶段的划分
    4.3 基于施工期机械需求量均衡的主施工机械配置数量优化
        4.3.1 配置模型的建立
        4.3.2 配置模型的计算及结果
    4.4 基于施工费用最低目标的主、辅施工机械配套关系优化
        4.4.1 路基土石方装运系统分析
        4.4.2 土石方装运系统过程仿真
        4.4.3 配置模型的建立
        4.4.4 各工点、各阶段装运机械数量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深路堑桩板墙受力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板墙研究现状
        1.2.2 深路堑支挡结构研究现状
        1.2.3 桩板式挡土墙在铁路、公路中的优化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深路堑桩板墙计算模型及计算理论
    2.1 土压力
        2.1.1 土压力分类
        2.1.2 土压力理论简介
        2.1.3 悬臂锚固桩土压力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2.2 桩板墙设计方法
        2.2.1 支挡桩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2.2 支挡桩的设计
        2.2.3 桩板墙桩间挡土板的设计
    2.3 门型支挡结构工作机理及计算模型
        2.3.1 门型支挡结构构造
        2.3.2 门型支挡结构土压力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桩板墙受力特性研究与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3.1 工程背景
        3.1.1 地形及地质概况
        3.1.2 工程措施
    3.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3.2.1 本构模型和单元体的选择
        3.2.2 模型的建立
    3.3 桩板墙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整体应力分析
        3.3.2 桩身应力分析
        3.3.3 桩截面尺寸影响分析
        3.3.4 桩间距影响分析
        3.3.5 桩锚固深度影响分析
    3.4 抗剪强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
        3.4.0 桩板荷载分担比的概念
        3.4.1 计算模型
        3.4.2 挡土板形式对桩板墙工作机理的影响
        3.4.3 不同形式挡土板数值计算结果
        3.4.4 不同参数对桩间土拱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门型支挡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4.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4.2 门型支挡结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1 整体应力分析
        4.2.2 桩身应力分析
        4.2.3 横撑受力分析
    4.3 路堑开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两种支挡结构对比研究
    5.1 设计思路的比较
        5.1.1 桩板墙设计思路
        5.1.2 门型支挡结构设计思路
        5.1.3 设计思路对比
    5.2 结构形式的比较
    5.3 最优方案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吉图珲高铁路堑边坡矩形桩与圆形桩—板墙体系支护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见支挡结构
        1.2.2 桩板墙试验研究
        1.2.3 桩板墙数值模拟研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矩形桩-板墙体系支护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路堑边坡板桩墙支护结构性能分析三维数值模型
        2.3.1 几何模型
        2.3.2 模型网格
        2.3.3 接触面力学模型
        2.3.4 边界条件
        2.3.5 施工步序模拟方法
        2.3.6 模型参数及本构模型
    2.4 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及验证
        2.4.1 地应力平衡
        2.4.2 开挖模拟结果
        2.4.3 模拟结果对比验证
    2.5 边坡桩板墙体系参数分析
        2.5.1 桩长
        2.5.2 桩的截面尺寸
        2.5.3 桩身抗弯刚度
        2.5.4 桩间距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矩形桩-板墙体系支护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新型圆形桩-板墙体系
    3.3 数值模型
    3.4 圆形桩-板墙体系参数分析
        3.4.1 桩长
        3.4.2 桩径
        3.4.3 桩抗弯刚度
        3.4.4 桩间距
    3.5 参数影响效应对比
        3.5.1 桩水平位移
        3.5.2 桩上土压力
        3.5.3 桩身内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桩-板墙体系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4.3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4.3.1 开挖前边坡稳定性分析
        4.3.2 人工开挖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4.4 两种桩板墙支挡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冻融作用研究现状
        1.2.2 膨胀土裂隙强度特性研究现状
        1.2.3 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机理研究现状
        1.2.4 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5 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寒地区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1 工程概况
    2.2 路堑边坡设计变更方案情况
        2.2.1 初步设计方案
        2.2.2 第一次设计方案变更
        2.2.3 第二次设计方案变更
    2.3 膨胀土土工试验
    2.4 含水率与膨胀土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2.4.1 试验思路
        2.4.2 试验仪器
        2.4.3 试验结果分析
    2.5 膨胀土冻融特性与土体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2.5.1 试验思路
        2.5.2 试验仪器
        2.5.3 试验结果分析
    2.6 膨胀土裂隙特征与土体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2.6.1 膨胀土试件裂隙性
        2.6.2 重塑膨胀土干湿循环的强度试验研究
        2.6.3 试验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3.1 概述
        3.1.1 路堑边坡工程
        3.1.2 铁路部分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案例
        3.1.3 ABAQUS有限元软件
    3.2 工点膨胀土土体内在性质
    3.3 路堑工程开挖活动
        3.3.1 模型建立
        3.3.2 路堑边坡开挖分析
        3.3.3 开挖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3.4 环境影响条件
        3.4.1 降雨对膨胀土路堑边坡滑坡破坏机理分析
        3.4.2 干湿循环(裂隙性)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3.4.3 冻融循环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防治技术研究
    4.1 概述
    4.2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2.1 极限平衡法
        4.2.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4.3 原设计方案深路堑边坡破坏分析
        4.3.1 概述
        4.3.2 边坡稳定性及响应分析
        4.3.3 边坡滑坡破坏机理分析
    4.4 变更设计方案加固深路堑边坡分析
        4.4.1 概述
        4.4.2 边坡稳定性及响应分析
        4.4.3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4.5 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防治技术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本文及科研成果
参加的科研项目

(10)深路堑边坡开挖支挡方案对比研究 ——以厦门北动车所1#深路堑边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边坡治理方案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交通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地震
    2.3 人类工程活动
第3章 边坡基本特征与边坡天然状态分析
    3.1 边坡基本特征
        3.1.1 边坡形态及规模特征
        3.1.2 边坡结构特征
        3.1.3 边坡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特征
    3.2 边坡天然状态变形分析
        3.2.1 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3.2.2 深路堑边坡初始三维模型的建立
        3.2.3 天然状态下的应力场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边坡开挖支挡方案研究
    4.1 设计方案的拟定与计算模型的建立
        4.1.1 设计方案的拟定
        4.1.2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设计工况的确定
        4.1.3 支挡方案稳定性分析
        4.1.4 相关参数的选取
    4.2 方案Ⅰ单排高支挡设计方案
        4.2.1 抗滑桩设计
        4.2.2 挡土板设计
        4.2.3 坡面防护设计
    4.3 方案Ⅱ双排矮支挡设计方案
        4.3.1 抗滑桩设计
        4.3.2 挡土板设计
        4.3.3 坡面防护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设计方案对比研究
    5.1 设计思路的比较
        5.1.1 方案Ⅰ设计思路
        5.1.2 方案Ⅱ设计思路
        5.1.3 方案Ⅰ与方案Ⅱ设计思路的比较
    5.2 结构形式对比
    5.3 工程造价的比较
    5.4 施工难易程度的比较
    5.5 支挡效果的比较
        5.5.1 方案Ⅰ、方案Ⅱ开挖方案的确定
        5.5.2 桩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5.5.3 方案Ⅰ、方案Ⅱ分步开挖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5.5.4 方案Ⅰ、方案Ⅱ支挡效果分析对比研究
    5.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深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土路堑边坡在铁路与公路规范中的应用[J]. 刘斌,张太雄,石旭东. 河南科技, 2021(18)
  • [2]准朔铁路某三平台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及优化分析[D]. 李翔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高速铁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D]. 李瑞菡.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某高速铁路红层软岩地层深路堑基底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 郭俊彦.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蒙内铁路膨胀土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D]. 张哲.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深挖长路堑边坡施工稳定性及土石方装运机械配置研究[D]. 张春林.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7]深路堑桩板墙受力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D]. 曹利宏.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8]吉图珲高铁路堑边坡矩形桩与圆形桩—板墙体系支护性能分析[D]. 邢文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9]高寒地区膨胀土深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 向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10]深路堑边坡开挖支挡方案对比研究 ——以厦门北动车所1#深路堑边坡为例[D]. 李鹏程.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深挖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