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

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

一、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乔松慧[1](2021)在《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自2015年我国正式迈入农村饮水安全阶段以来,农民的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由于显着的城乡差距,虽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情况尚不清晰。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理论与实际结合、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式,收集了我国关于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的相关论文、学术报告、统计数据、各地统计年鉴及相关文件,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了不同阶段全国范围内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程度、水质时空特点以及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并对农村地区水质改善提出建议。研究内容和得出结论包括:(1)以公开发表的水质数据为依据,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和氟化物为调研对象,对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污染指标分析,自2005年至2018年间,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由33.8%降到21.3%,中部地区由40.3%下降到22.3%,西部地区由54.4%下降到22.4%,东北地区由36.7%下降到23.7%;细菌总数的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超标率由31.2%降到16.4%,中部地区由37.2%下降到17.7%,西部地区由39.2%下降到18.9%,东北地区由31.7%下降到19.6%。东部地区浑浊度的超标率由14.6%下降到9.3%,中部地区由19.7%下降到14.9%,西部地区由23.1%下降到16.7%,东北地区由18.3%下降到16.9%。大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率在10%以下。(2)全国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从时间的角度,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合格率逐年提高,整体合格率由40%提升到65%,我国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由2005至2008年的48.1%提高到了2015至2018年的61.1%,中部地区由40.1%提高到57.5%,西部地区由44.4%提高到59.2%。东北地区水质合格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质合格率由2005-2008年的68.1%降低到2015-2018年的60.1%。从空间的角度,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较高,东北地区水质出现一定波动,此外同一水质指标在不同典型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以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氟、铁、锰、硝酸盐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四个地区的典型农村进行对比分析,全国范围内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的平均水平在38%,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典型省份超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水质指标的超标率也呈现一定地域特点。(3)结合我国农村饮用水典型水质指标污染现状和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逐年提高,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减少。但就目前了解到的公开数据来看,存在部分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数据报道偏少;水质合格率整体还有待提高,到2018年,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水平为65%。可以通过饮用水在水源地保护、输配水管网基础设施铺设、消毒问题的落实、居民用水习惯以及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与质量提升等方面对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各方联动、鼓励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陆蕾[2](2018)在《城市既有住区更新设计研究 ——以南京白鹭新村改造为例》文中认为作为最古老的建筑类型之一,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住宅建筑占到了城市整体建筑类型的半数以上,它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面貌。我国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住宅市场从供给整体不足转化为局部不足,从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失衡,城市住宅建筑的发展也从曾经单纯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发展时期。就住宅本身而言,其在面积、类型、材料和技术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使用中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7090年代的住宅建筑受制于建造时的材料和技术以及后期维护和管理,已经出现了综合性的陈旧现象,有些甚至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这些住宅亟需改造,以实现既有住宅的可持续使用。本文的第一章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以“我国上世纪7090年代既有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同时明确了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双修的背景下,以有机更新作为本次研究的指导思想;第二章结合国内外四个优秀更新改造案例,对既有住区的改造理念和手法进行梳理,总结各类既有住区改造时的共性规律;第三章结合南京既有住区的概况,从住区更新、建筑改造、既有住区的节能改造及相关政策﹑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进行阐释,总结和归纳南京既有住区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以期为既有住区的更新发展对策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延续城市文脉、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后文的项目实践部分提供理论支持;第四章结合“明城墙沿线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践项目,通过对上述既有住区改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研究,本文以该项目中“白鹭新村改造”项目为例,对理论研究部分进行应用和发展,从而延长住宅使用年限,真正达到提升生活居住品质,满足现代化的居住需求的要求,并实现既有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对本次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归纳并总结本次研究的不足,以期在后续研究中得到完善。本文所涉及的南京市既有住区更新改造设计手法可供其他学者和业者参考和借鉴。

刘劲[3](2017)在《广州市扶贫开发政策问题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文中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等问题日益严重,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家对贫困问题高度重视,将扶贫开发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此背景下,广州市为解决北部山区贫困问题先后在2011年和2013开展了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使得北部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现行的扶贫政策在政策设计、政策执行、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本文从广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出发,介绍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运用定量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实证分析政策设计、执行、保障等方面的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运用新增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能力贫困理论等作为指导,引用并学习国外对于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从政策设计、执行、保障方面提出改进广州市扶贫开发政策的对策建议。广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对广州市扶贫政策的研究,因地制宜的提出政策改进建议,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促进广州市扶贫开发工作更好地开展。此外,以广州作为政策改进的试点向全国推广,对其他地区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孙羽辰[4](2017)在《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宁波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受经济发展条件、农民生活习惯、政府管理方式理念等因素影响,治理效果尚不理想,如何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立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既有研究和宁波实践,从治理主体、资金、制度、方式等四个方面对2014年以来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中分析得出治理主体单一、技术监管力量不足、设施配套管理滞后、政策法规不健全、治理资金筹措困难是该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分别得出政府职能定位不清,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是导致治理困境的内在根源,由此推导只有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多中心治理,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为验证这一观点,文章选取了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及桐庐市、海宁市等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案例,对其治理经验加以归纳,为推进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最后,从转变政府角色定位,适时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公众广泛参与三方面,分别提出解决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的具体对策。本文提出政府主导下农村生活污水多中心治理的思路,有利于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促进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胡燕红[5](2017)在《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旅游是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和农村发展要求的共同产物。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关键一环,既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能够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及发展的概况、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做出概述,分析了宁海县胡陈乡发展现状和挑战,采用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游客对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并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更好地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和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方法理论指导。通过对游客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中游客满意度有待提升,具体存在以下问题:(一)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二)缺乏相应管理人才;(三)旅游产品项目存在同质化问题;(四)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五)思想观念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一)科学谋划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当地旅游可持续经营;(二)努力拓宽乡村旅游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持乡村性;(四)努力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打造乡村文化产品;(五)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乡村旅游项目。

夏玉婷,汪旸,王彩生[6](2016)在《2011-2012年江苏省高砷地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江苏省高砷地区饮水型砷中毒的病情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监测高砷地区改水工程进度,并在所有改水工程中随机选择11个监测其运行情况;从高砷区中选择2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对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同时采集监测点水样,测定饮水含砷量。结果 2011年完成改水工程11个,改水率29.73%,累计完成改水工程29个,累计改水率78.37%;2012年完成改水工程8个,改水率21.62%,累计完成改水工程37个,累计改水率100.00%。2011年11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其中10个水砷含量合格,合格率为90.91%。2012年11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水砷含量全部合格。2011年共调查307人,砷中毒9例,检出率为2.93%,均为轻度病例,可疑病例7例(占2.28%);2012年共调查353人,无中毒病例,可疑病例10例(占2.83%)。两年均未发现皮肤癌病例。结论江苏省高砷地区的改水工作基本完成,改水工程正常运转,可疑病人检出率稍有升高,需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杨帆[7](2014)在《浙东地区休闲观光农业规划与探索 ——以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形式,结合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是将农业生产、农业景观和农业文化融合到旅游项目中,为人们提供休闲、生态、舒适、健康的乡村生活,享受农业乐趣和田园风光的活动空间。本文以宁海县胡陈乡为例,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和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探究。1.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对浙江省杭州、宁波、临安、奉化、宁海等地12个休闲观光农业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农业景观营造、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资料,对其发展现状、发展内涵、主要类型、基本功能、发展趋势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优秀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了农业产业、农业景观、农业文化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三个基本层次。3.全面调查了宁海县胡陈乡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对其区位、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农业基础、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胡陈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和优势。4.最后,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胡陈乡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对胡陈乡发展现代休闲观光效益农业示范区进行规划布局,提出了“一心三轴八区”的总体发展策略,从农业产业、农业景观和农业文化三个方面,整合了胡陈乡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并设计10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赖胜军[8](2012)在《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现状及发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广州北部山区是指北部的8个山区镇:花都区的梯面镇,增城市的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从化的吕田镇、温泉镇、良口镇及鳌头镇。8个山区镇总面积2298.9平方公里,占广州市山区镇总面积的30.9%。有227条行政村,2100多条自然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0%。广州市贫困村、贫困农民基本集中在北部的8个山区镇。现阶段广州虽然经济相对发达,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是当前制约广州科学发展的最大短板。广州政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破解难题针对北部山区制定了一系列农村扶贫开发政策。扶贫开发工作一直是加快北部贫困山区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扶贫开发在当前“乡政村治”的体制模式下也遇到了的瓶颈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北部贫困山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以某行政村(以下称南新村)及下属几个自然村的基层组织为例,对当地政府的农村治理现状问题加以研究和讨论。文中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扶贫开发绿色通道为视角,将当前“乡政村治”管理模式下当地村级治理中存在的利益冲突、矛盾和弊端以及普通环境下不易暴露的问题等进行放大和分析,探究当地政府在村级治理中出现的村干部难当、群众难管、公共服务难推进、公益事业难办,地方社会风气散漫等不良局面的原因。同时在当下“乡政村治”的大环境体制下如何去克服种种的管理弊端,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对策性的建议,尝试寻找符合广州北部农村特色、具有针对性的村级治理方法。

邓小文[9](2011)在《城乡一体化下的“文明示范村”建设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明示范村”建设是在城乡一体化这一大进程中创新的一种路径,目的是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群众带来福祉。国外已有许多国家成功完成乡村建设,而国内大多省份正在如火如茶进行运动。基于此,笔者以调查研究为主,选择广州市白云区作为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以便新农村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人们尽快达到和谐幸福。所以,笔者在对“文明示范村“建设做了一个简单介绍之后,第一章重点描述了白云区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较为详细的进展以及衍生出来的问题;第二章则放眼海外,对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地的农村建设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之后,又选择了国内几个比较成功的城市,对其农村建设经验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紧接着第三章便通过对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的分析,结合国外的经验,探讨了相关应对问题的措施;而第四章则主要对“文明示范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建议,使整个论文从一个区域升华到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范畴之中。当然,由于笔者自身的局限性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调查未能够更深入,很多问题分析还不到位,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把论文坚持了下来,只望对白云区、广州乃至整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岳丹[10](2011)在《中国城乡交流的变迁:《人民日报》(1949-2009)城市化新闻报道的考查》文中提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推进城市化进程不仅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根本途径,而且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着城市化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近些年媒体关于城市化的新闻报道也逐渐增多。对于城市化与媒介的研究多是将城市化作为背景,分析各种媒体应如何转变以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各种改变。本文则另辟蹊径,从城市化新闻文本着手,研究媒体是如何报道城市化的。《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官方报纸,其城市化的新闻报道最能代表中央对城市化的态度。本文将《人民日报》建国60周年来的城市化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首先从新闻数量、新闻体裁、新闻类别、报道基调、消息来源、新闻主题、新闻内容的地域分布和城乡分布八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定量分析,描述《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框架。其次将文本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从横向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考查每一阶段的新闻框架。然后从定性的角度对城市化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解读新闻中呈现的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城市及城乡交流的影响。最后从纵向的角度对四个阶段《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变化进行考查,重点分析城市和农村框架以及城乡交流的变迁。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绍。阐明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理论阐释。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化的研究;然后从框架的起源、框架的内涵以及媒介框架几个方面对框架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第三部分是《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整体框架分析。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报道数量、体裁、类别、主题等八个维度对《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描述其所建构的框架,总结《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在城市化进程中担当的角色。第四部分是《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的阶段性分析。按照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将61年的新闻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横向角度考查每个阶段城市化新闻报道的框架;然后对新闻进行解读,分析每个阶段新闻所反映的城市化建设对农村、城市以及城乡交流的影响。第五部分从纵向来考查四个阶段《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变化,分析农村和城市框架以及城乡交流的变迁轨迹。第六部分是《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的总结。通过对《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考查总结其特点,分析报道的不足之处。

二、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调研资料与分析方法
    2.1 数据调研概述
    2.2 分析方法
3 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水质指标调研分析
    3.1 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调研分析
        3.1.1 微生物学指标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3.1.2 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原因分析
        3.1.3 典型农村地区微生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3.2 农村饮用水中浑浊度指标的调研分析
    3.3 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指标的调研分析
        3.3.1 氟化物指标的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3.3.2 氟化物超标的原因分析
        3.3.3 典型农村地区氟化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分析
    4.1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变化特性
    4.2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空间变化特性
        4.2.1 各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的空间分布特性
        4.2.2 不同地区典型水质指标超标率变化特性
    4.3 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点
    4.4 本章小结
5 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改善建议
    5.1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工作发展现状
    5.2 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5.3 城乡水质差异现状
    5.4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面临的问题
    5.5 优化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城市既有住区更新设计研究 ——以南京白鹭新村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
        1.1.2 “城市双修”理念推动下的我国城市更新转型
        1.1.3 可持续发展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
    1.2 课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课题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3.1 既有住区
        1.3.2 住区更新
        1.3.3 可持续建筑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1.5.1 国外研究与实践
        1.5.2 国内研究与实践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居住区更新改造实例研究
    2.1 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更新改造
    2.2 上海市杨浦区鞍山四村更新改造
    2.3 杭州中山苑更新改造
    2.4 荷兰阿姆斯特丹比日摩(Bijlmermeer)居住区更新
    2.5 借鉴意义
    2.6 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南京既有住区更新设计策略
    3.1 南京既有住区概况
        3.1.1 改革开放后南京住宅发展历史沿革
        3.1.2 70~90年代住区人口状况
        3.1.3 南京既有住区的所属权情况
    3.2 居住区更新改造设计原则
    3.3 住区更新改造设计
        3.3.1 住区组群布局的整合
        3.3.2 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
        3.3.3 绿化景观环境的更新
        3.3.4 公共交往空间的更新
        3.3.5 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3.4 既有住宅更新改造设计
        3.4.1 住宅结构改造
        3.4.2 住宅外围护形式改造
        3.4.3 住宅公共空间改造
    3.5 既有住宅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设计
    3.6 政策﹑资金﹑公众参与机制
        3.6.1 完善以政府主导的政策框架
        3.6.2 强化社区的作用与公众的参与
        3.6.3 科学的实施管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造设计实践——以白鹭新村小区改造为例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区位
        4.1.2 项目背景
    4.2 改造要求
    4.3 改造范例—白鹭新村小区
        4.3.1 范例选取及概况
        4.3.2 住区更新改造设计
        4.3.3 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4.3.4 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设计
        4.3.5 政策与公众参与
        4.3.6 白鹭新村节能改造调研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附录1 关于白鹭新村节能改造调研问卷
附录2 明城墙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楼幢明细
附录3 明城墙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白鹭新村图纸

(3)广州市扶贫开发政策问题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
二、扶贫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和定义
    (二)相关理论
三、广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与成绩
    (一)广州市扶贫开发政策的发展历程
    (二)广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四、以增城区为例实证分析政策存在问题
    (一)政策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三)政策保障存在的问题
五、扶贫工作成功经验借鉴
    (一)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借鉴
    (二)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经验借鉴
    (三)印度小额贷款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六、扶贫开发政策的改进建议
    (一)政策设计方面
    (二)政策执行方面
    (三)政策保障方面
七、结语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不足之处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重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重点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概述
        2.1.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
        2.1.2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2.1.3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3 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及原因
    3.1 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排放量
    3.2 宁波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
        3.2.1 治理主体
        3.2.2 资金来源
        3.2.3 治理制度
        3.2.4 治理方式
    3.3 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治理主体单一
        3.3.2 技术监管力量不足
        3.3.3 设施配套管理滞后
        3.3.4 政策法规不健全
        3.3.5 治理资金筹措困难
    3.4 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3.4.2 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
        3.4.3 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经验
        4.1.1 美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经验
        4.1.2 日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经验
    4.2 国内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经验
        4.2.1 海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经验
        4.2.2 桐庐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经验
    4.3 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4.3.1 法律法规完善,治理政策灵活
        4.3.2 管理机制顺畅,社会参与广泛
        4.3.3 融资渠道宽泛,资金保障有力
5 解决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转换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5.1.1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法规体系
        5.1.2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监督管理
        5.1.3 完善财政投入和治污设施供给机制
    5.2 适时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5.2.1 实行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
        5.2.2 确立完善的排污收费机制
        5.2.3 创新村企结对制度
    5.3 推动公众广泛参与,建立农村自治体系
        5.3.1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
        5.3.2 培养塑造村民的公共意识
        5.3.3 积极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1.1.2 意义
    1.2 选题的目的与内容
        1.2.1 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
2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2.1.1 乡村旅游概念研究
        2.1.2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1.3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2 游客满意度研究综述
        2.2.1 游客满意度相关理论研究
        (1)旅游者忠诚度理论
        (2)游客感知理论
        (3)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2.2.2 国内外游客满意度研究
        (1)游客满意的概念研究
        (2)游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
        (3)游客满意测评体系研究
        (4)期望-差异模型
    2.3 综合评述
3 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宁海县胡陈乡概况
        3.1.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2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3.1.3 自然地理概况
    3.2 旅游资源概况
        3.2.1 特色文化村
        3.2.2 特色乡村民宿
        3.2.3 节庆文化旅游
        3.2.4 户外运动基地
    3.3 面临问题
4 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
        4.1.1 调研思路
        4.1.2 调研方法
        4.1.3 调研内容
    4.2 调研数据分析
        4.2.1 游客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游客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
        (2)游客出游方式选择
        (3)旅游信息获得渠道
        (4)游客消费构成
        (5)游客收入水平
        4.2.2 游客对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分析
        4.2.3 游客对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的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4.3 胡陈乡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1)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2)服务理念滞后
        (3)旅游产品项目同质化
        (4)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5.1 拓宽乡村旅游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5.2 保持乡村性,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5.3 努力提升乡村游的文化魅力,打造特色文化产品
    5.4 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乡村旅游项目
    5.5 建设旅游从业人员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2011-2012年江苏省高砷地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1.2 监测内容
        1.2.1改水工程
        1.2.2病情监测
    1.3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
2 结果
    2.1改水工程进度
    2.2改水工程运行情况
    2.3病情监测
3 讨论

(7)浙东地区休闲观光农业规划与探索 ——以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综述
    1.1 休闲观光农业概述
        1.1.1 相关概念界定
        1.1.2 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
        1.1.3 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
        1.1.4 我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1.2 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理论研究
        1.2.1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理论研究
        1.2.2 国内休闲观光农业理论研究
    1.3 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3.2 国内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2 研究背景、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背景
        2.1.1 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1.2 大众旅游的需求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3.1 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
        2.3.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研究法
        2.5.2 比较借鉴法
        2.5.3 实地调查法
        2.5.4 归纳总结法
        2.5.5 综合实践法
3 胡陈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调查
    3.1 调查方法及内容
    3.2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2.1 地理位置
        3.2.2 交通优势
        3.2.3 行政区划
    3.3 自然条件
        3.3.1 气候条件
        3.3.2 地形地貌
    3.4 社会概况
    3.5 农业基础概况
    3.6 乡村旅游概况
    3.7 SWOT 分析
        3.7.1 优势(Strengths)
        3.7.2 劣势(Weaknesses)
        3.7.3 机遇(Opportunities)
        3.7.4 威胁(Threats)
4 胡陈乡现代休闲观光效益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4.1 总论
        4.1.1 示范区建设背景
        4.1.2 示范区规划范围
        4.1.3 示范区规划内容
    4.2 发展目标及规划原则
        4.2.1 发展目标
        4.2.2 规划原则
        4.2.3 规划依据
    4.3 整体布局
        4.3.1 一心(游客接待中心)
        4.3.2 三轴
        4.3.3 八区
    4.4 农业产业资源规划
        4.4.1 生产环境的保护
        4.4.2 农业资源的整合
        4.4.3 农业产业项目
        4.4.4 小结
    4.5 农业景观资源规划
        4.5.1 生态环境的保护
        4.5.2 农业景观资源
        4.5.3 农业生态项目
        4.5.4 小结
    4.6 农业文化资源规划
        4.6.1 农业文化的保护
        4.6.2 农业文化资源
        4.6.3 农业文化项目
        4.6.4 小结
5 总结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8)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现状及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扶贫开发看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的现状
    2.1 广州北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2 北部贫困山区的村级治理模式
    2.3 “乡政村治”的行政模式及特征解析
        2.3.1 乡村关系的两种极端表现
        2.3.2 特征探析
    2.4 广州政府为破解难题推出的扶贫开发政策
    2.5 扶贫开发在“乡政村治”模式下遇到的瓶颈问题
        2.5.1 乡镇政府实施扶贫开发政策中突出的行政弊端
        2.5.2 村基层组织在“乡政村治”中的关系及作用
        2.5.3 在贯彻扶贫开发政策中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困境
第三章 国内外村级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3.1 国外对乡村治理的部分经验及启示
    3.2 国内学术界对村级治理模式的一些研究经验及启示
        3.2.1 对现行“专家—行政管理”模式的质疑
        3.2.2 对乡村治理的范围与影响力调整问题的反思
        3.2.3 农协等中介组织的重构是推动乡村治理的关键
        3.2.4 乡村人才与领导者能力的培育是推动乡村治理的保证
        3.2.5 基层设施建设与财政应合理搭配
    3.3 经验借鉴与思考
第四章 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对策分析及主要措施
    4.1 “乡政村治”背景下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对策分析
        4.1.1 在“乡政村治”的村级治理模式下继续前进
        4.1.2 “乡政村治”背景下乡政和村务的合理分权与制衡
    4.2 完善和加强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的主要措施
        4.2.1 改革乡镇党政主要干部的产生方式和对乡镇政府的考绩办法
        4.2.2 建立多元互动、民主协商的村级治理模式
        4.2.3 积极推进北部山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健全管理和服务体制
        4.2.4 开发农村传统社会资源,推广乡规民约乡村治理模式
        4.2.5 成立农协、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中介组织
        4.2.6 摸索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冲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城乡一体化下的“文明示范村”建设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政策环境与政府导向
    (二) 理论背景与学术前沿
    (三) 选题意义与研究进路
一、"文明示范村"建设概述
    (一) "文明示范村"建设的原则
    (二) "文明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性
    (三) 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部署
    (四) "文明示范村"立足经济见成效
    (五) 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衍生的问题
二、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比较启示
    (一) 日本新农村建设举措及经验
    (二) 韩国的"复活"运动
    (三) 美国农村建设的倾斜政策
    (四) 欧盟"阶段胜利法"的突破
    (五) 国内新农村建设成功典范
    (六) "他山之石"对白云区的启示
三、"文明示范村"建设分析
    (一) "文明示范村"反推城乡一体化
    (二) "文明示范村"铸就"白云模式"
    (三) "白云模式"未来发展预测
四、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路径探索
    (一) 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的要求
    (二) 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总体思路
    (三) 白云区"文明示范村"建设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城乡交流的变迁:《人民日报》(1949-2009)城市化新闻报道的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城市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节 框架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章 《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总体框架分析
    (一) 数量分析
    (二) 体裁分析
    (三) 报道类别分析
    (四) 报道基调分析
    (五) 消息来源考查
    (六) 主题分析
    (七) 地域分布考查
    (八) 城乡分布考查
    小结
第四章 《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阶段性分析
    第一节 1949-1978年城市化新闻报道分析
    第二节 1979-1983年城市化新闻报道分析
    第三节 1984-1991年城市化新闻报道分析
    第四节 1992-2009年城市化新闻报道分析
第五章 《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纵向变迁考查
    第一节 总体变迁轨迹分析
    第二节 农村城市化新闻变迁轨迹分析
    第三节 城市城市化新闻变迁轨迹分析
    第四节 城乡交流变迁轨迹分析
第六章 《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总结
    第一节 《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特点
    第二节 《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城乡关系对《人民日报》城市化新闻报道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D]. 乔松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城市既有住区更新设计研究 ——以南京白鹭新村改造为例[D]. 陆蕾. 南京工业大学, 2018(01)
  • [3]广州市扶贫开发政策问题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D]. 刘劲. 兰州大学, 2017(02)
  • [4]宁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研究[D]. 孙羽辰. 宁波大学, 2017(02)
  • [5]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胡燕红.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6]2011-2012年江苏省高砷地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J]. 夏玉婷,汪旸,王彩生. 江苏预防医学, 2016(01)
  • [7]浙东地区休闲观光农业规划与探索 ——以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为例[D]. 杨帆.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8]广州北部贫困山区村级治理现状及发展探讨[D]. 赖胜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9]城乡一体化下的“文明示范村”建设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D]. 邓小文. 兰州大学, 2011(06)
  • [10]中国城乡交流的变迁:《人民日报》(1949-2009)城市化新闻报道的考查[D]. 岳丹. 山东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探讨农村“二次改水”的思路与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