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研讨会总结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研讨会总结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李秀梅[2](2020)在《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批准预算(钱袋子的权力)是国家对行政部门进行立法控制的主要形式,以确保纳税人的钱在法律约束下被使用(合规性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政府有效提供满足公众偏好的公共服务与政策(绩效控制)。也正因为如此,改进与强化预算合规性与绩效控制功能成为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基础。预算执行作为预算功能实现的关键环节,其合规性控制与绩效控制均高度依赖于适当的政府会计信息。因此,在预算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政府会计角度探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与绩效控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与紧迫,考虑到这一领域相关研究薄弱尤其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意味着我国预算执行过程以强化合规性控制为主,逐步转变为合规性与绩效的双重控制。其中,合规性控制主要促进“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地构建,绩效控制关键在于促进预算绩效目标地实现。为适应预算管理改革要求,近几年国家全面实施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重构了政府会计体系和会计核算模式。但是,目前政府预算执行控制“松散”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控制“盲点”普遍存在。合规性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克扣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的问题时有发生;预算调整频繁、预决算偏差较大、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问题尚未得以有效解决。绩效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若这些问题不能有效治理,预算控制功能被消弱,预算法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现代预算制度的构建可能会流于形式,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难以有效落实,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不断紧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期望,这给预算执行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无不高度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支持。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良好的控制系统必须首先解决信息保障问题。尽管在政府会计领域中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权责会计全面引入政府部门,重构了政府会计体系与核算模式,但现行政府会计能否切实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需要系统回应的问题。国内学术界探讨预算执行控制和政府会计改革的文献逐步增多,但从政府会计视角探讨预算执行控制的文献依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另辟蹊径,尝试从改革政府会计角度探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之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层次的问题:(1)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与绩效控制所依赖的、最佳会计信息结构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政府会计形态可能生成所需的信息结构?(2)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在支持预算执行合规性与绩效控制中的效果、优势和局限性?(3)为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提供良好的会计信息支持,政府会计改革优先次序安排、改革具体路径及措施如何设计?为系统性回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共同池资源相关理论(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性访谈、案例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改进和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控制和绩效控制为目标,围绕如何构建适当的会计信息结构(1)及其相应的改革优先次序和具体路径展开研究,旨在为正在深化的政府会计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从我国现行预算执行控制与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背景入手,梳理现有文献,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如何构建一个最适当的会计信息结构以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和绩效控制。以此为基础,界定相关概念,延伸和细化具体的研究问题,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政府预算执行会计控制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论证了政府会计在支持预算执行控制解决代理问题和共同资源池问题(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其次,从作用机制角度,分析政府会计的记录、控制、问责等功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识别、分析及纠正偏差的作用,旨在论证政府会计支持预算执行控制的技术可行性。第三章为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的会计控制:基于支出周期模型。本章依托于共同池资源理论,分析了以支出周期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并论证了在预算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中,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合规性控制高度依赖于预算责任履行和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会计信息。进而对比分析了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现金会计及权责会计三种会计形态分别在支持预算执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的优势与局限性,结果显示:现金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现金流控制最恰当,但对于全过程的控制并不充分;权责会计扩大了合规性控制范围(从现金控制扩展到全部经济资源和负债的控制),但对于现金流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均不充分;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基于“承诺制”+“现金制”,动态的刻画了预算责任履行情况和预算资金在支出周期中的变化,为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最为适当的信息结构。第四章为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的会计控制:基于结果链模型。本章依托于共同池资源理论,分析了以结果链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并论证了在预算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中,预算执行过程绩效控制的核心是对产出成本控制,而产出成本控制高度依赖于标准化成本核算体系。该体系构建必须通过权责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种互为条件的会计形态共同完成。其中,权责会计在记录、核算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借助于折旧和摊销技术将资产成本归集与分配为当期运营费用;成本会计借助于分步式成本核算流程,将当期费用归集与分配为产出实际成本(关键技术是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追踪到成本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引入标准成本法将标准成本信息与政策目标相关联,并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实施成本控制。第五章为我国政府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作用的实证分析。首先,本章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合规性(包括用途、时间和金额三个维度)和绩效偏差,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执行偏差展开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十八大以来预算偏差有所改善,但合规性偏差和绩效偏差问题总体上依然很突出,特别是在2018年出现了普遍性恶化;部门预算偏差情况远比各级政府预算偏差情况严重;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预算偏差情况差异悬殊。预算偏差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管理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中的会计信息供给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其次,本章采用回归分析法和访谈法分别验证分析了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合规性控制和绩效控制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结果显示:(1)现行预算会计主要发挥现金会计功能,但仍存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有效衔接,部分预算资金流出预算会计监管范围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且由于“预算授权”和“承诺”记录的缺失,现行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合规性控制不充分。因此,在完善现行预算会计的基础上,开发支出周期下预算会计是改进预算执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的必由之路。(2)在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被强化的背景下,成本信息缺失成为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的瓶颈问题。尽管国家已全面推行了财务会计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部分资产计量方法缺失、责任主体划分不清等原因导致诸多资产尚未入账,运营费用核算不完整;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相关指引已陆续出台,而政策还未全面落实。目前这一系列改革还未致力于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因此,政府会计改革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绩效控制的潜在优势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第六章为国际经验借鉴与改革思路。本章通过介绍和分析国外政府会计在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改革思路:一是完善现有预算会计,确保预算执行过程“预算资金”流动得以真实、全面监控;二是开发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以促进从预算授权、承诺、核实及支付全过程的控制;三是通过完善权责会计制度,推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改革,构建标准化成本核算体系;四是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性改革,强化保障性条件,以确保政府会计改革顺利推进。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观点:突出的预算偏差问题充分证实了我国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松散与控制盲点并存,而政府会计作为预算执行控制的基础性信息手段,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不足。因此,若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政府会计改革是必由之路。具体结论与观点如下:(1)政府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控制需高度依赖于支出周期过程的预算责任履行情况和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信息。现金会计提供的信息结构在促进“预算资金流”的合规性控制方面是充分的,但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责任履行情况的“全过程”控制存在盲点(不能记录和控制“预算授权和承诺控制”两个关键阶段)。权责会计主要优势在于绩效控制,对于合规性控制不充分。相对而言,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为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最适当的信息结构。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主要发挥着现金会计的功能,尽管对现金流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且因其对预算授权、承诺与核实阶段预算责任履行情况信息记录的缺失,导致执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缺少适当会计信息结构予以支持。(2)政府预算执行的绩效控制需高度依赖于产出成本信息,而产出成本信息需要通过依次开发权责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并构建起标准化的产出成本核算体系得以生成。在我国,由于产出成本信息的严重缺失,导致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控制无法实质性推进,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迫在眉睫。尽管我国权责会计已全面实施、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改革方向已明确,但对于构建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为此,本文提出支持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的三阶段政府会计改革战略:第一阶段,通过完善现行预算会计,进一步强化预算资金的合规性;第二阶段,开发并应用基于支出周期的预算会计,以改进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第三阶段,应用权责会计、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构建标准化的产出成本核算体系,以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控制。与此同时,关注改革战略优先次序安排并促进相关配套性制度改革。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学者对预算执行控制和政府会计改革关注度较高,但是从会计视角研究改进和加强预算执行控制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研究更为少见,因而,本文从会计角度研究如何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合规性控制和绩效控制以期丰富这一领域相关研究。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合规性控制中的重要性;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合规性偏差(包括用途、时间和金额三个维度)和绩效偏差,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偏差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借助于半结构访谈法,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绩效控制中的作用与局限,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第三,研究观点的创新。本文以结果链模型为分析框架论证了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是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绩效控制的关键手段,并鉴别了权责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种会计形态在产出成本核算体系中贡献与不足,提出了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任务,旨在为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本文的论题还需从下述两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第一,本文主要聚焦于会计信息生成阶段,其目的在于如何通过政府会计改革和完善,为预算执行合规性和绩效控制提供最适当的信息结构。但预算执行过程会计控制效果,还受信息使用阶段及其作用发挥等两阶段的多种影响因素。因此,未来还需要对政府会计的使用、效果发挥两个阶段展开系统性研究。第二,本文主要基于全国整体情况展开研究,未进行地区间、政府层级之间异质性研究。虽然预算执行控制和政府会计改革是在国家统一政策框架下实施,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参差不齐,各地区、各层级的政府预算执行人员对于政策的理解和遵从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基于地区间、部门及层级之间的异质性,研究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丁淑超[3](2020)在《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以电网企业为例》文中认为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中,管理会计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业财融合也更深入企业的日常理念中。电能作为基础能源是国家命脉,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更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是电网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认识行业特性同时肩负起责任,履行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义务。电力体制的改革将电网企业带入全新电力格局,产生新的电力竞争模式,在这种吸并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需紧跟时事,加快转型,管理会计作为新兴财务工具,业财融合也贯穿于电网企业的日常运营发展中。扩大管理会计的运用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衔接企业的战略文化,将业财融合理念传输给每位员工,结合价值协同、资源配置、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管理工具的运用实现业财融合的高效运作,提升综合实力,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和竞争力以应对日后多变的格局。本文通过基础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说明业财融合下运用管理会计的实质内涵以及特征,通过对电网企业现状的财务数据分析,证实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对电网企业发展的正向效益,并对电网企业业财融合下产生的管理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方向剖析原因,为电网企业业财融合的优化提出具体实施方向,推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同时给其他类似业财融合实施建设的企业提供一定管理会计的建议。

张甜[4](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会计研究可视化分析》文中指出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绘制我国会计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可以从动态环境中把握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对推动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较有意义。目前可视化分析方法在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应用较少,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对会计研究领域的主流学术群体、经典文献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论文将新兴的实证研究方法可视化分析应用到会计研究领域,选取最具特色和最高影响力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CSSCI数据库为来源期刊,以严格的筛选标准选取1998-2017年我国会计研究相关文献17759篇为研究样本,主要运用词频分析、共被引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可视化分析方法,从会计研究核心作者、经典文献、研究热点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我国会计研究发展脉络,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我国会计学者合作呈现出“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研究特点,缺乏跨区域合作。(2)我国会计研究以葛家澍为代表的27位核心作者。(3)我国会计研究机构形成了以中央财经大学为首的四个明显的合作群体。(4)134篇高被引文献构成我国会计研究的经典、基础性文献。(5)会计研究八大热点研究领域: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会计准则、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管理会计。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清晰地呈现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变化,为相关学者提供研究方向和参考依据。

宋亚芸[5](2019)在《扁平化理论下高校财务转型研究 ——基于A大学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视角》文中提出当前,随着国家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步入长期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的新常态阶段,在经历了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阶段以后,财政对高校的教育投入日趋稳定,以金字塔式的传统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管理层次多、报账时间长、审批程序复杂、经费管理混乱和财务服务人员满意度不高等弊端逐渐显露,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发展方向需要转到以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方式,亟待向高效、高便捷、高服务的运行模式转型。面对如何转型实现高质量财务管理这一问题,企业的财务转型之路提供了一个良好借鉴模板,为满足企业财务信息化和规模化的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应运而生,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运用财务共享中心理论来思考高校的转型之路,本文通过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理论和新型教育现代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针对A大学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共享中心在高校实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合高校财务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对高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完善和助力高校组织实现扁平化管理,提出高校财务转型之路——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文章在揭示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以A大学的财务工作人员和财务服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对A大学财务作业情况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一方面揭示了A大学财务工作建设中存在的5大类26小类问题,其中财务信息化建设欠缺问题最为严重;另一方面证实了高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将直接导致高校竞争力不足等后果发生,高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与高校财务问题后果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各项问题和为避免高校财务工作问题后果的发生,笔者通过一一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和完善方法,验证了在高校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这一对策一方面可改善高校传统财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高校的组织管理也实现了向扁平化管理的转型。

曾祥飞[6](2019)在《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文中认为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历了时代变迁、体制改革和新经济环境挑战等。如何有效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会计,或者有效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经验快速发展的管理会计,尤其是如何评价当前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技术和管理需求挑战下的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将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涉及到工具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和战略事业的发展评价的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文提出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和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能力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内在关系:(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评价模式,认为能力观评价模式最符合现代新经济发展趋势;(2)通过预算管理工具对动态能力观诠释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检验;(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三维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机理;(4)从非正式视角考察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改进逻辑,证明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的存在性和对正式控制的互补效应;(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基于样本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理论,论证了能力观视角MA有效性评价理论是符合现代MA发展趋势和要求;(2)基于能力观理论,论证了MA三维能力结构和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完善了MA有效性评价和改进的内在逻辑;(3)在能力观理论下,提出了MA有效性评价双重属性的要求,提升了有效性评价功效;(4)梳理并界定了MA有效性评价概念和外延,为MA绩效问题做了基础理论的工作。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性转向能力视角的探索;有助于探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成效应;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规范建设中,关注管理会计正式工具功效性的同时,不能忽略非正式控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效应,更不能忽视环境变化对工具背后能力转换的要求。

郭玉凡[7](2019)在《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事件频发,给社会发展带来恶劣影响。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仍无法缓解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泛滥的现象。2017年11月曝光的B公司向XH医院医生实施贿赂案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丑闻上来。因此发起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斗争势在必行。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分析,内部审计将在反商业贿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构建业审融合模式,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改善医院目前运营现状,提升内部审计监督的覆盖面与针对性,促进医疗业务规范,从而起到遏制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的作用。本文以XH医院商业贿赂案件为例,将内部审计反商业贿赂的研究对象从医药购销领域背后的医药企业转向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医院,从医院角度分析诱发商业贿赂的原因,应用业审融合来突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在反商业贿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描述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以及国家宏观治理举措成效不佳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善医院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来遏制行业内屡禁不止的商业贿赂;之后,论文阐述业审融合模式的理论基础,据文献研究总结业审融合的内涵、特点和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的优势,以突出业审融合的必要性,并对业审融合的实现途径进行模式构建:分别从组织顶层设计维度、系统开发维度、参与式审计维度和持续性监控维度展开;然后,本文回顾商业贿赂案件发生始末,对此次商业贿赂案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案件曝光后的整改措施进行评述,以现状缺陷再次呼应业审融合反商业贿赂的必要性;最后,论文在模式构建的四个维度与案例缺陷分析的基础上,从XH医院角度出发,提出业审融合模式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医院顶层设计、审计系统建设、开展参与式审计、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和完善审计过程以达到持续性评估效果等途径,以深化对业审融合的研究。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本文对业审融合的应用研究为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提供新思路,有助于降低商业贿赂危害,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业审融合将内部审计与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关联起来,使内部审计在医疗行业背景中的作用呈现得更加清晰具体,迎合当今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扭转内部审计在医疗行业呈现边缘化的态势,强化业审融合的可操作性。

沈佳倩[8](2019)在《HC集团业财融合实施研究 ——以财务共享平台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让企业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财务式财务管理下,财务部门拘泥于事后的核算与分析,与企业的价值创造部门业务部门相对独立。信息系统的发展逐渐瓦解了这种状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数据已经打通,但是现存ERP系统下的财务部门仍仅仅负责核算工作,并未有效深入业务前端,管理会计并未有效得到实施。随着《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了业财融合的概念,很多企业均开始尝试实施业财融合。业财融合的实施过程并不顺畅,其中存在管理层决策信息需求不明确,业财目标不统一,信息传递存在阻隔以及会计流程再造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建设财务共享平台并结合预算管理的方案可以促进业财融合。首先,共享中心设定了业务数据处理标准,保证了各个分支机构业务数据及财务数据的统一性,实现数据层次的业财融合;其次,设定了业务财务的职能岗位,深入业务流程前端,实现了职能层次的业财融合;再次,共享平台通过与业务系统等对接可实现系统层次的业财融合;最后,在共享中心纳入费用预算管理模块,共享中心作为数据库为预算决策和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财务人员能实时监控业务费用的情况,起到了事中监督作用。通过实地调研,笔者了解HC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实施业财融合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笔者着重分析了 HC集团的业财融合实施过程。HC集团在实施业财融合前存在业务数据来源不明,业务处理标准不统一,缺少费用预算管理的问题,考虑到其财务相对集中且信息系统发达的特点,实施该共享平台结合费用预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将财务共享平台结合预算管理的方式应用于HC集团。通过逐个分析HC集团的业务核算流程,剖析其共享平台下的具体业财融合实施路径,接着通过分析共享平台下的预算管理实施方式,探究集团如何通过费用预算管理促进业财融合。最后笔者采用平衡计分卡模型,初步评价了集团实施业财融合的初期效果,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应证其业财融合的有效性。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发现的不足,笔者提出了优化建议,为HC物流集团未来业财融合提供了新的方向。

李彤彤[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是会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长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许多优秀的会计行业精英,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本科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在本科会计教育中的作用是基础性、核心性的,它对高校会计本科会计教育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本论文选题因此具有了较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概述了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正文部分,首先,界定了会计本科教育以及培养计划等基本概念,阐述了基础理论。其次回顾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变化历程,划分为三大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市场深化发展时期以及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的不同特征。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会计理论、全球化浪潮及社会供求等五个角度总结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规律。再次论文详细分析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定位高且同质化明显、强调技术忽略职业导向及职业道德、培养“现成的”而非“未来的”会计人才以及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通识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比例过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课程的滞后,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缺陷,以及会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实践课程与职业道德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需要等问题。最后为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提供政策指导性参考建议。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提出五大原则:突出自身特点与层次性的差异化目标定位、强化社会主义职业导向与道德观念、塑造“互联网+”时代“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全球化时代国际视野与“本位主义”结合以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前瞻性原则。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出了重塑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整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特色融入国际化课程,基于社会需求与职业导向性开展实践教学等建议。最后一个部分是论文的总结,阐述研究创新,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本文采用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文献中本科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稀缺、系统性不突出的这一不足。

张卫民[10](2019)在《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KCI18所高校案例的分析》文中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接受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考夫曼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鉴于创业的本质特性和广泛适用性,创业知识可以在具体课程层面和专业学科教育项目、主修或主修方向层面进行跨学科融合。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必然性和现实需求。中国高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创业教育之初,就明确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校性创业教育方向,但全校性创业教育一直处在各高校自由探索阶段,各高校重视程度、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全校性创业教育效果尚不明显。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主要采取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从2012年开始,国家层面先后三次(2012年8月、2015年5月和2016年6月)发文,提出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来推进创业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各高校推动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但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一批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制度化成果作为支撑。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嵌入某一具体专业教育方面,没有探索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和跨学科创业教育制度,这不利于广泛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本研究正是聚焦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策略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研究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为我国跨学科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策略支持。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系统整理跨学科创业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总结归纳出了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的共性特征,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跨学科创业师资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高校的跨学科创业教育特点。最后,在分析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教育实践的薄弱环节之后,给出了实施建议。在理论基础方面,本研究认为创业活动更加复杂,创业者不仅要懂得怎样筹集资金、怎样注册企业、怎样管理企业、怎样推销产品和怎样依法纳税等,更要不断“生产”科学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新产品开发知识,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这种知识的生产过程,符合“知识生产模式II”。此外,创业家或企业领导角色具有特殊性,他们在企业中必须扮演多重角色和与各种企业成员发生相互作用,因此,经理角色理论和交往实践理论对跨学科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方面,对18所样本高校的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进行了分析,依据企业家“个人知识”的特点及其知识生产方式,探究了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概括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策略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本研究认为,应然的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为: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模式和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建设方面,研究发现跨学科创业中心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包括四个方面:跨越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师队伍的知识背景来源广泛;以教学和实践指导为主,科研为辅;服务对象超越跨学科中心涉及的学科范围。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方面,具有三个共性特征:一是创业课程跨学科融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将创业知识嵌入其中;二是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和讲授以非商学院教师为主;三是体验式教学法是跨学科创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发现,跨学科师资培养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学历教育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二是通过创业实践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三是通过创业培训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基于卡内基大学基本分类法,将考夫曼校园计划资助高校分为2类:授予博士学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和授予本硕学位的教学型学院或大学。综合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包括:(1)成立协调和管理全校范围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2)多种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混合使用,最大化实践效果。(3)发挥创业管理学科的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性创业教育开展。教学型学院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主要有:(1)采用相对单一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普及创业教育。(2)依托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3)强化第二课堂,丰富创业实践活动和指导。通过探究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和对中美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存在跨学科创业教育理念落后、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单一、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和课程严重缺乏和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尚未成熟等问题。由于对创业者和企业家“知识个人”生产方式,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体验性、实践性和“意会”性,这也决定了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同时,考夫曼校园计划参与高校的实践经验也给我国探究跨学科创业教育以启示。因此,依据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体验性、实践性和“意会”性,以及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我国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本研究对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实施建议:利用大学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整合大学资源,建立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和提升各学科专业师资的创业素养,开发跨学科创业课程。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2)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预算执行的会计控制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1.2.2 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文献综述
        1.2.3 政府会计功能与预算执行控制关系文献综述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预算授权与预算功能
        1.3.2 预算执行的合规性与绩效控制
        1.3.3 不同预算执行控制类型及其逻辑关系
        1.3.4 多种会计形态之间的勾稽关系
    1.4 逻辑框架与基本思路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6.1 研究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政府预算执行会计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
    2.2 运作机理
        2.2.1 政府会计的基本功能
        2.2.2 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控制中的运作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的会计控制:基于支出周期模型
    3.1 支出周期模型与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合规性控制
        3.1.1 支出周期模型(ECM)
        3.1.2 支出周期模型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3.2 现金会计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3.2.1 现金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优势
        3.2.2 现金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局限性
    3.3 权责会计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3.3.1 权责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优势
        3.3.2 权责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局限性
    3.4 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3.4.1 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
        3.4.2 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功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的会计控制:基于结果链模型
    4.1 结果链模型与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控制
        4.1.1 结果链模型(RCM)
        4.1.2 结果链模型与以产出控制为焦点的绩效控制
        4.1.3 产出控制与产出成本核算体系
    4.2 政府会计与产出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4.2.1 权责会计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提供费用信息
        4.2.2 成本会计为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提供实际产出成本信息
        4.2.3 管理会计为产出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提供标准产出成本信息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作用的实证分析
    5.1 预算执行控制效果分析
        5.1.1 合规性预算偏差分析
        5.1.2 绩效偏差分析
        5.1.3 预算偏差原因分析
        5.1.4 分析结论
    5.2 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作用的实证检验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2 研究设计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2.4 分析结论
    5.3 财务会计在预算执行绩效控制中的作用与局限
        5.3.1 研究设计
        5.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3 分析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际经验借鉴与改革思路
    6.1 国际经验借鉴
    6.2 完善现行预算会计
        6.2.1 推进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
        6.2.2 促进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衔接
    6.3 开发与应用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
        6.3.1 开展支出周会计科目与报表设计
        6.3.2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承诺管理
        6.3.3 提高预算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
    6.4 健全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
        6.4.1 促进权责会计改革成功实施
        6.4.2 着力推进成本会计改革
        6.4.3 科学引入管理会计方法
    6.5 强化政府会计改革的保障条件
        6.5.1 加大政府会计培训力度,促进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6.5.2 推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有机融合
        6.5.3 强化合规性控制,有序推进预算责任与权力下放
        6.5.4 加快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配套性制度改革
    6.6 切实促进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控制中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2006-2019年预算执行管理与控制相关政策变化梳理
附表2 调查问卷
附表3 访谈记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以电网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 管理会计文献回顾
        2.1.1 管理会计国外研究
        2.1.2 管理会计国内研究
        2.1.3 管理会计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业财融合文献回顾
        2.2.1 业财融合国外研究
        2.2.2 业财融合国内研究
        2.2.3 业财融合国内外研究评述
    2.3 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理论
        2.3.1 业财融合定义
        2.3.2 业财融合下的管理会计特征
第三章 电网企业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的运用现状与问题
    3.1 电网企业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的现状
        3.1.1 电网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1.2 电网企业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情况
    3.2 电网企业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的问题
        3.2.1 部门融合不到位
        3.2.2 预算精细化程度不够
        3.2.3 层级考核不力
        3.2.4 出具报告联系价值不高
第四章 电网企业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与保障
    4.1 业财融合的价值协同
    4.2 拓宽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细度
        4.2.1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规范化
        4.2.2 现金流量预算表实施滚动调整
    4.3 关注内部控制选用合理的考核机制
    4.4 开发双向多维度的管控报告
    4.5 提升专业分析能力运用管理工具
        4.5.1 引入平衡计分卡
        4.5.2 引入JIT精益化生产制度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会计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会计研究
        1.2.2 科学知识图谱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会计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综述
        1.3.3 知识图谱与会计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选取
        2.1.1 来源数据库的选取
        2.1.2 数据选取标准
        2.1.3 数据下载
        2.1.4 数据转换
    2.2 研究工具
        2.2.1 Citespace软件介绍
        2.2.2 Citespace软件应用
3 会计研究可视化分析
    3.1 会计研究主体分析
        3.1.1 作者共现分析
        3.1.2 作者共被引分析
        3.1.3 机构共现分析
    3.2 会计研究经典文献分析
    3.3 会计研究热点分析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不足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5)扁平化理论下高校财务转型研究 ——基于A大学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启示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扁平化管理的概念
    2.2 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
    2.3 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论基础
        2.3.1 集权主义理论与分权制衡理论
        2.3.2 管理控制理论
    2.4 高校财务转型借鉴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性分析
        2.4.1 财务共享中心在高校的运行条件分析
        2.4.2 高校财务与企业财务的区别
    2.5 高校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的区别
第3章 A大学当前财务工作存在问题识别与分析
    3.1 A大学基本情况介绍
    3.2 A大学当前财务工作存在问题识别
        3.2.1 高校当前财务工作问题识别
        3.2.2 A大学财务工作问题问卷设计
        3.2.3 A大学财务问题存在后果问卷设计
    3.3 基于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A大学财务工作问题分析
        3.3.1 问题评价方法与选择
        3.3.2 问卷主体设计与基本情况分析
        3.3.3 问题与后果的排序分析
        3.3.4 基于因子分析的问题类别划分
        3.3.5 高校财务问题与问题后果的相关性分析
        3.3.6 问题与后果分析结论
第4章 扁平化理论下A大学财务转型对策与建议
    4.1 扁平化理论下A大学财务转型对策分析
        4.1.1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可改善A大学现存财务工作问题
        4.1.2 A大学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在技术上和实务上可行
        4.1.3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有利于A大学扁平化管理
    4.2 扁平化理论下A大学财务转型建议
        4.2.1 高校财务定位向“重服务”转型
        4.2.2 高校财务制度向“100%覆盖”转型
        4.2.3 高校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
        4.2.4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向“共享化”转型
        4.2.5 高校财务行业价值向“业财融合”转型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大学财务问题调研调查问卷

(6)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1.4 涉及本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1.4.1 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management account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1.4.2 管理会计能力(management accounting ability)
        1.4.3 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informal contro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1.4.4 管理会计正式与非正式控制匹配(match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rol of MA)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MA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1.1 关于MA绩效概念范围文献
        2.1.2 关于MA工具绩效评价文献
        2.1.3 关于整体MA绩效评价文献
    2.2 MA战略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2.1 关于西方MA战略评价文献
        2.2.2 关于我国MA战略评价文献
    2.3 能力观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3.1 能力理论文献
        2.3.2 动态能力理论文献
        2.3.3 能力观与MA能力文献
    2.4 非正式控制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4.1 管理控制中的非正式控制理论文献
        2.4.2 非正式控制与MA文献
    2.5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MA有效性评价与能力观提出
    3.1 我国企业MA发展与有效性评价必要性
        3.1.1 我国企业MA发展历程
        3.1.2 MA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3.2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3.2.1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提出
        3.2.2 MA有效性评价概念的外延
    3.3 MA有效性评价的内容组成
    3.4 MA有效性评价的三种观比较与能力观的提出
        3.4.1 MA有效性评价三种观的比较
        3.4.2 基于能力观MA有效性评价的提出
    3.5 本章与后续章节的内容衔接
第四章 MA能力观遵循性的实证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
        4.2.1 理论模型
        4.2.2 预算管理与组织绩效
        4.2.3 预算管理与MA能力
        4.2.4 MA能力与组织绩效
        4.2.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4.3 样本和研究方法
        4.3.1 研究样本
        4.3.2 变量计量
        4.3.3 结构方程模型
        4.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实证检验结论
        4.4.1 相关性分析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力观下MA三维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MA三维能力关系
        5.2.1 动态能力并列观
        5.2.2 动态能力阶层观
    5.3 研究模型的重新确立
        5.3.1 对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5.3.2 环境变量的调节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控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MA的非正式控制概念的提出
        6.2.1 MA非正式控制含义
        6.2.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相互关系
    6.3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动态能力体现
        6.3.1 两种控制与学习能力
        6.3.2 两种控制与整合能力
        6.3.3 两种控制与重构能力
    6.4 MA非正式控制存在性与关联性的实证检验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4.2 研究设计
        6.4.3 多元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匹配关系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关系与匹配类型
        7.2.1 MA的控制匹配类型
        7.2.2 匹配的模型构建与基本假定
        7.2.3 不同匹配下高科技企业正式和非正式控制的相互作用机理
    7.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1 动态能力与能力重构理论
        7.3.2 MA的两种能力表现
        7.3.3 生命周期对两种能力匹配的要求
    7.4 研究设计
        7.4.1 变量定义
        7.4.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7.5 多元回归分析
    7.6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7)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现象泛滥
        1.1.2 国家整治措施与治理效果不理想
        1.1.3 内部审计是反商业贿赂“绝招”
        1.1.4 内部审计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1.2 业审融合概念的源起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本文拟改进与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1 商业贿赂的治理
        2.1.1 治理商业贿赂的必要性
        2.1.2 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
        2.1.3 医疗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
    2.2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2.2.1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现状
        2.2.2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发展可借鉴之处
        2.2.3 内部审计反商业贿赂的探索
    2.3 业审融合的发展
        2.3.1 从“业财融合”到“业审融合”
        2.3.2 业审融合模式的应用
3.业审融合: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
    3.1 业审融合的理论基础
        3.1.1 价值链理论
        3.1.2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理论
        3.1.3 戴明质量管理法理论
    3.2 业审融合的内涵、特点及优势
        3.2.1 业审融合的内涵
        3.2.2 业审融合的特点
        3.2.3 业审融合的优势
    3.3 业审融合模式构建
        3.3.1 顶层设计维度
        3.3.2 系统开发维度
        3.3.3 参与式审计维度
        3.3.4 持续性监控维度
4.XH医院商业贿赂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4.1 案例背景及简介
    4.2 案例成因分析
        4.2.1 医疗行业特殊性致使内部审计效力受限
        4.2.2 法律制度规定漏洞致使宏观举措无力
        4.2.3 药品流通市场漏洞致使内部审计被“隔离”
        4.2.4 内部审计边缘化致使“业审分离”
    4.3 XH医院整改情况
        4.3.1 执行国家医改政策,创建融合良好生态
        4.3.2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提升独立性
        4.3.3 加强HRP系统建设,奠定业审融合基础
5.业审融合在XH医院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
    5.1 XH医院顶层设计优化配置打压商业贿赂
        5.1.1 机构设置
        5.1.2 工作机制
        5.1.3 医院管理
    5.2 XH医院建设审计系统平台及时发现商业贿赂
        5.2.1 升级目前系统基础
        5.2.2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5.3 XH医院开展参与式审计提高反商业贿赂意识
        5.3.1 业审互训机制
        5.3.2 增强人员灵活性
    5.4 XH医院优化内部审计工作遏制商业贿赂
        5.4.1 审计观念转型
        5.4.2 延伸审计范围
        5.4.3 审计数据分析
        5.4.4 审计调查评估
    5.5 XH医院打造内部审计闭环防范商业贿赂
        5.5.1 准备阶段
        5.5.2 实施阶段
        5.5.3 报告与后续阶段
6.研究结论、启示与局限性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8)HC集团业财融合实施研究 ——以财务共享平台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业财融合的概念
        2.1.2 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
    2.2 文献综述与评述
        2.2.1 业财融合文献综述
        2.2.2 财务共享文献综述
        2.2.3 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结合文献综述
        2.2.4 文献评述
    2.3 理论基础
        2.3.1 权变理论
        2.3.2 规模经济理论
        2.3.3 信息成本理论
        2.3.4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
第三章 财务共享平台下的业财融合研究
    3.1 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
        3.1.1 业财融合的产生背景
        3.1.2 业财融合的已有方案及实施主体特征
        3.1.3 业财融合前存在的问题
    3.2 财务共享平台下的业财融合实现路径
        3.2.1 统一业财数据标准
        3.2.2 优化业财人员职能
        3.2.3 对接业财信息系统
        3.2.4 融合管理会计思想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HC集团业财融合的案例背景介绍
    4.1 公司简介
        4.1.1 HC集团发展历程与经营范围
        4.1.2 HC集团经营业务流程与业务特征
        4.1.3 HC集团所处行业的特征
    4.2 HC集团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1 HC集团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4.2.2 HC集团业财融合的可行性
第五章 HC集团业财融合实施的案例分析
    5.1 HC集团业财融合的实施原则与思路
        5.1.1 实施原则
        5.1.2 实施思路
    5.2 HC集团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施
        5.2.1 设定战略目标
        5.2.2 设计组织架构
        5.2.3 规划财务流程
        5.2.4 分配岗位职责
    5.3 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业务核算流程与业财融合分析
        5.3.1 运输业务核算流程与业财融合
        5.3.2 报关业务核算流程与业财融合
        5.3.3 仓储业务核算流程与业财融合
        5.3.4 香港本地派送业务核算流程与业财融合
        5.3.5 日常报销业务核算流程与业财融合
    5.4 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与业财融合分析
        5.4.1 费用预算管理现状
        5.4.2 明确预算管理目标
        5.4.3 确定预算管理范围
        5.4.4 费用预算控制与业财融合
第六章 HC集团业财融合的效果评价与方案优化
    6.1 业财融合实施效果的模型选择与评价
        6.1.1 效果评价原则
        6.1.2 效果评价模型的选择
        6.1.3 效果评价的实施与结论
    6.2 业财融合的总体实施效果
        6.2.1 缩减人力成本
        6.2.2 降低管理成本
    6.3 HC集团业财融合的优化方向
        6.3.1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6.3.2 增强内部人员沟通
        6.3.3 完善内控保障制度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本科会计教育
        二、培养计划
    第二节 基础理论分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1978—1991 年)
        一、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二节 市场深化发展时期(1992—1999 年)
        一、市场深化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市场深化发展时期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三节 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2000-2018 年)
        一、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的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四节 三个历史时期会计本科培养计划的特点
        一、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特点归纳
        二、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特点归纳
第三章 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规律
    第一节 国家经济政治的环境变化的总体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培养计划的总体影响
        二、政治环境对培养计划的总体影响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强化培养计划演变中的技术特性
        一、科学技术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三节 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提升培养计划演变中的专业属性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四节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扩展培养计划演变中的国际性
        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改变培养计划的实务属性
        一、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现实问题分析
        一、定位过高且同质化明显
        二、过于强调技术忽略职业导向与职业道德
        三、培养“现成的”而非“未来的”会计人才
        四、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不足
        五、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第二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实问题分析
        一、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及任意选修课设置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不足且滞后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缺陷日渐突出
        四、会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五、实践课程及职业道德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需要
第五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国外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分析
        一、国外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分析
        二、国外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第二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优化建议
        一、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优化建议
        二、我国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0)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KCI18所高校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价值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跨学科
        (二)跨学科教育
        (三)创业教育
        (四)跨学科创业教育
    三、文献综述
        (一)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一般理论研究
        (三)创业教育嵌入某一具体专业教育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界定
        (一)本研究中的创业教育“跨学科”界定为跨出商科之外
        (二)本研究中的跨学科创业教育限定在创业学术教育领域
    六、创新之处
        (一)探究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概括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第一章 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创业者
    一、成功企业家的知识生产
        (一)知识和知识生产模式
        (二)“知识生产模式II”
        (三)成功的企业家的知识生产模式
    二、成功的企业家的交往
        (一)企业家的角色
        (二)企业家的交往
    三、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章 考夫曼校园计划(KCI)
    一、考夫曼基金会概况
    二、考夫曼校园计划
        (一)背景与理念
        (二)资助与管理
        (三)活动与影响
    三、考夫曼校园计划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一)罗切斯特大学的创业学术项目
        (二)维克森林大学的本科创业教育
        (三)霍华德大学的本科创业辅修和证书项目
        (四)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创业辅修与创业主修项目
        (五)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六)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创业教育的混合模式
        (七)伊利偌伊大学-香槟分校创业教育的辐射模式
        (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创业教育的磁石模式
        (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业教育的辐射模式
        (十)普渡大学的创业教育平台
        (十一)雪城大学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十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创业教育的磁石模式
        (十三)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的学科方向创业教育
        (十四)鲍德温华莱士大学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十五)伍斯特学院的创业指导
        (十六)希拉姆学院的“创业住宿学习社区”
        (十七)伊利湖学院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十八)欧柏林学院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第三章 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模式
    一、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
        (一)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的内涵
        (二)KCI高校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的实践
    二、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模式
        (一)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模式的内涵
        (二)KCI高校创业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模式的实践
    三、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
        (一)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的内涵
        (二)KCI高校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的实践
第四章 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跨学科创业中心
    一、跨学科创业中心:一种跨学科学术组织
    二、跨学科创业中心基本特征
    三、KCI校园计划高校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情况
    四、案例:罗切斯特大学全校性跨学科创业中心
        (一)中心概况
        (二)跨学科的组织架构
        (三)跨学科的创业教师队伍
        (四)跨学科的创业学术项目
第五章 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
    一、跨学科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和商科课程的关系
        (一)创业课程和商科课程的关系
        (二)跨学科创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关系
    二、跨学科创业课程的基本特征
    三、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策略
        (一)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
        (二)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步骤
    四、案例: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艺术创业课程”开发
        (一)艺术创业课程规划
        (二)艺术创业课程标准研制
        (三)艺术创业教材编写与实施
第六章 :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跨学科创业师资的现实需求
        (一)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兴起
        (二)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和课程数量不断增加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跨学科创业教师的需要
    二、跨学科创业教师的胜任力
        (一)专业教师的胜任力
        (二)创业学学科教师的胜任力
        (三)跨学科创业教师的胜任力
    三、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审视
    四、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通过学历教育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
        (二)通过创业实践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
        (三)通过创业培训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
第七章 :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一、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方法及KCI高校分类
        (一)卡内基基金会的教育使命
        (二)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
        (三)2018版卡内基基本分类法
        (四)基于卡内基基本分类法的KCI高校分类
    二、跨学科创业教育视角下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特点
        (一)综合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特点
        (二)教学型学院的办学特点
    三、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一)综合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二)教学型学院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第八章 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第二课堂为主的起步阶段(1997—2001)
        (二)创业学科化倾向的建设阶段(2002—2011)
        (三)跨学科创业教育发展阶段(2012—至今)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一)创业教育社会氛围逐渐浓厚
        (二)所有大学生必须接受创业教育
        (三)创业教育需融入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四)创业教育仍然以第二课堂为主
    三、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跨学科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二)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三)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和课程严重缺乏
        (四)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尚未成熟
    四、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建议
        (一)利用大学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
        (二)整合大学资源,建立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
        (三)提升各学科专业师资的创业素养,开发跨学科创业课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KCI高校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项目运作与课程体系
    附录二 :KCI高校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运作与课程体系
    附录三 :罗切斯特大学和伊利偌伊大学创业师资学术背景和创业情况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D]. 李秀梅. 中央财经大学, 2020(02)
  • [3]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以电网企业为例[D]. 丁淑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4]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会计研究可视化分析[D]. 张甜.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5]扁平化理论下高校财务转型研究 ——基于A大学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视角[D]. 宋亚芸. 吉首大学, 2019(02)
  • [6]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D]. 曾祥飞. 东南大学, 2019(05)
  • [7]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D]. 郭玉凡.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8]HC集团业财融合实施研究 ——以财务共享平台为视角[D]. 沈佳倩. 苏州大学, 2019(03)
  •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D]. 李彤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10]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KCI18所高校案例的分析[D]. 张卫民.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研讨会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