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场如何理顺劳资关系?

大型商场如何理顺劳资关系?

一、大商场的劳动关系如何理顺?(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皆[1](2022)在《侘寂》文中指出上1新娘马芯芯不时地去看自己的爷爷,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心里暗暗乞求他老人家能够按捺得住。她看见爷爷又拿起了筷子,她的心随着爷爷的动作一上一下的。她希望母亲能够留心到爷爷的异常,好随时劝止他,可是,母亲沦陷在自己的局促里,好像根本没有察觉到身旁的爷爷表情有异。这个中日合璧的婚礼上,客人文明而有教养,礼貌不乏幽默,总之,是一个高雅的婚礼。就连马芯芯的心神不宁,也被当作高雅的一部分给大家领受了,根本没有人在意。

王钰瑾[2](2020)在《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火草布的当代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纺织技艺,在民族传统手工艺、服饰文化、科学纺织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火草布的产品形态远离现代生活,其纺织技艺正在凋零;同时火草布所体现的石林撒尼人生活习俗也在慢慢消失,这给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传承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云南石林地区彝族撒尼人的火草布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石林撒尼人火草布和我国西南地区其他民族的火草布匹进行整理归纳,为文章的写作提供理论来源;通过实地调研,对石林县、永胜县、丘北县、德昌县四个地区的火草布匹进行详实记录,为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火草布纺织技艺中,通过对技艺内容的研究,分析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纺织技艺的工艺特色。在火草布的使用中,从日常生活使用和节日仪式使用两方面归纳火草布所承载的石林撒尼人的精神文化寓意。在火草布的艺术表现中,通过布匹肌理、材质、色彩、装饰纹样四个方面分析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艺术特征和使用理念。结合对火草布文献资料、调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文从代表性地区介绍、设计元素提取、使用变化及变化原因、价值分析与发展探究四大部分来探讨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当代适应性。第一部分选取了我国西南地区中四个具有代表性区域的火草布匹进行介绍,其中以石林撒尼人火草布为主要介绍对象,以永胜、丘北、德昌地区的火草麻布进行辅助介绍。第二部分进入文章主体内容,详细分析了石林撒尼人火草布当代适应性的设计元素范围,主要包含了织布工艺、艺术特色设计、使用功能设计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承接上文,着重分析了石林撒尼人火草布当代适应性的变化,并从技艺传承、生活方式、艺术装饰、精神理念四个方面讨论了影响火草布变化的原因。第四部分借鉴当代设计思潮,分析火草布在当代的适应性价值,探讨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倪国伟[3](2019)在《济南雅元贸易有限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作为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企业能够留住人、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关键和保障。薪酬管理要注重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性,更要考虑薪酬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等问题。鉴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以济南雅元贸易有限公司的薪酬体系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公司的薪酬情况,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等方式,对企业各层级和岗位的员工的薪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了公司存在薪酬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员工对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低等问题。根据薪酬设计的基本理论结合雅元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新的薪酬体系。济南雅元贸易有限公司是以服装销售为主的企业,首先确定了企业的核心员工,提出了薪酬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对工作进行分析后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对岗位进行评价。结合各分公司当地的消费水平和行业的工资状况确定了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高层和销售人员采用的是市场领先战略,对于普通的员工采取的是市场跟随战略。通过这种混合制的薪酬战略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通过综合的分析和考量,确定了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和福利为动力的,具有激励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的薪酬结构,新的薪酬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福利”组成。最后,为了保证新的薪酬体系能够顺利的实施,论文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实施的方略。希望通过对济南雅元贸易有限公司的薪酬体系的优化,可以实现企业成本收益和员工利益两方面的最大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刘振斌[4](2015)在《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以福州市商业零售业为例》文中认为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转型,劳资双方的矛盾增多,并向劳动者利益诉求多元化和用工主体复杂化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企业出于成本和管理等方面的考虑,纷纷采用“引厂进店”经营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商场可以充分整合剩余资源获取的租金或管理费,厂家可以利用商场的商业资源经营牟利,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引厂进店”用工模式的发展有一个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该模式目前同样也存在用人单位与用工管理单位权责不清,劳动权利义务上严重不对等,导致劳动侵权案件频发的弊端。本文从福州市“引厂进店”劳动权益保障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引厂进店”模式劳动权益侵权现状和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及福州目前较为成功的做法,如开展进店企业诚信等级评价、入场工资保证金制度等,提出完善“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希望让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组织、工会和劳动者等“引厂进店”模式下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能从各自角度制定全面、准确的策略保障进店劳动者权益,平等对待进店员工,减少劳动纠纷,提升员工幸福感,构建商业零售业的和谐劳动关系。

万茵[5](2015)在《时政记者》文中提出引子《柳志忠:从部长到死囚》在《深度调查》栏目播出之后,神州电视台的出镜记者李晓婧便一夜成名。一个初闯京城的姑娘,轻而易举地就浪得如此虚名,作为她的伯乐,短暂的欣慰过后,我在心中升起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愤怒。在电视台一楼大厅一角的咖啡座里,我约见了李晓婧。"你成名了,祝贺你。"本想调侃一下她说"你成‘名记’了",但话已滚到舌尖,觉得不够庄重,临时就咽了回去。"应主任,谢谢,您不给我机会,我今天什么都没有。"

尹学芸[6](2014)在《起起牙开花》文中认为1有一种野菜叫蓟草,它的学名叫大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起起牙,开紫红色的花,果实长椭圆形,全草可以做药。这是《辞海》里的话,被我随口说出来,感觉中就像我发明的一样。这是2月14日的一个晚上,一个普通的晚上。我洗完了澡,穿着棉睡袍,刚从浴室里出来电话就响了。如果沙沙在家,第一个接电话的永远也不会是我。虽然她已经上了床,还是光着脚、丫跑了出来。沙沙问:"你找谁?"沙沙的脚丫佝偻着,只脚趾和脚跟着地,我都感觉出了地有些凉。我把一双

陈振平[7](2013)在《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国家—市场的范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供销合作社制度广泛创建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和创新是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综合的结果。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与创新可以在民国时期寻找到一些渊源。民国时期的合作社作为实现“三民主义”的一种工具,与政权紧密结合,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政权以苏联合作社为样板实行计划合作经济的道路,将合作社作为实现农业及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纳入到国家统一的经济建设计划之中。这个时期的供销合作社作为连接城乡物资流通的桥梁,以统购统销或派购的方式将农村生产的物资转移到城市,将城市的工业制成品转移到农村,在这个过程中的工农业产品价值剪刀差帮助工业化积累了资金。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的力量开始从基层的微观经济细胞中撤出,市场的力量开始成为引导基层市场运行的强大的动力,供销合作社开始探索办“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但实际上,国家力量的相对退出并不意味着供销合作社可以自然而然地在市场力量推动下建成为众所期待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力量的相对退出反倒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改制)一度变得无从下手。到了21世纪,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新一届中央政府从2003年起连续11年下发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将供销合作社更进一步地纳入到“三农”问题的整体框架中,从提供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沟通城乡流通,服务三农中的作用。从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历程看,中国供销合作社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再到后来的萎缩、复苏,贯彻了一条核心线索就是供销合作社与国家、市场的关系。供销合作社是有一种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国家力量,服务国家现代化战略,服务城乡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设计。与此同时,供销合作社在发展中越来越多地具有服务三农和民生等社会性因素的考量,在支持市场竞争中相对落后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各方面都会想起借用合作社这一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总共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文章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阐述论文研究目标与主题,界定论文基本概念及范畴,搭建文章基本框架并对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使用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第二部分是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历史渊源,主要从近代中国合作制度的思想渊源、近代中国合作制度的实践渊源两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三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主要研究国家建设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形成、国家运动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变迁、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创新、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制度的绩效及评价四个部分。第四部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市场化探索。主要研究改革开放后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的起因、市场化探索的过程、市场化探索中的制度创新,以及市场化探索的绩效及评价。第五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转型。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转型、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制度创新、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制度绩效及评价。第六部分是新时期的中国供销合作社的新发展。主要研究新时期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形势、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新发展、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绩效与评价。第七部分是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国内比较与国际经验借鉴。主要研究国内外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比较及借鉴启示。第八部分是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制度模式的历史总结与展望。主要包括对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既有模式的总结、构建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制度新模式、及关系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凌锐燕[8](2012)在《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及运行机制研究 ——以泉州市民营企业为例》文中认为工会的职能主要体现为“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这四个方面。充分地发挥工会的职能,对于劳资关系的协调、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可随着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工会的生存环境已基本消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会的生存环境则尚未完全形成,尤其是在得以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经济组织中。因而,在这种转型背景下,如何建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工会理论,并深入对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及运行机制的研究,这都已成为引人注意又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从特殊中可以见出一般,而一般的民营企业工会发展规律也是从各个地方的民营企业工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本文便是以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泉州为个案,通过对泉州市民营企业工会的组建以及职能发育情况进行整体性研究,并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找出工会职能与运行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运行机制的角度探索出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工会性能的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着力阐述了民营企业工会的地位及作用,并对民营企业工会职能的内容做出相关界定;其次,理论研究需要实证支持。这部分介绍泉州市民营企业工会的职能发育状况及运行机制情况,分析出工会职能缺位的主要原因所在,并着重找出工会职能与运行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这部分研究将针对上一方面引出的问题,即在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挥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如何完善民营企业工会的职能及运行机制问题加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思路及建议。

白小虎[9](2011)在《劳动分工与市场起源 ——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文中提出论文由七章组成,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研究劳动分工演进与市场起源的关系。论文认为:具有特定交易组织方式的市场,其形成与发展与特定的分工结构演进的过程相关。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讲:以劳动分工思想为主线整理了一个案例,以新兴古典的劳动分工超边际分析框架为基础构造了两个职业中间商模型,分析了六个分工结构及其演进,阐释了劳动分工演进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经验的有力支撑。在综述了专业市场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劳动分工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类市场的主体——职业中间商的形成、并以此来研究该类市场起源的思路。论文以分工结构演进为主线组织了由“鸡毛换糖”传统演化到小商品市场形成的案例,初步梳理了分工演进和职业中间商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和相关问题。论文在第四、第五章以案例为经验研究的背景,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分析框架,构造了两类“职业中间商”模型。论文在第六章以四、五章的结论为基础,重点讨论模型中的交易效率对职业中间商分工结构的影响,考察分工的演进与市场的起源,并从若干结构变化中整理出义乌小商品市场与其渊源“鸡毛换糖”的关系。论文得到以下相关结论:1、市场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是一个不断出现新组织的过程,市场其实是一种协调分工的组织。分工是演进的,从最初的自给自足进入到各种分工结构,不同类型的市场与特定的分工结构相对应。2、职业中间商是分工结构从自给自足、直接贸易演进到迂回贸易结构的一类角点决策专家,专业化于组织迂回贸易,在直接贸易的分工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新产品和新专家,分工网络扩大,分工水平提高。3、职业中间商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迂回交易出现了双向需求不吻合而又缺少货币媒介的情况,此时的职业中间商组织迂回贸易不仅满足了最终消费,还组织了贸易过程的媒介物。另一种情况是货币充当媒介物,职业中间商组织迂回贸易直接满足最终需求,此时的职业中间商相当于批发商。4、职业中间商是直接贸易向迂回贸易演进中产生的新的专家,其条件是一组交易效率的比较关系,还受到专业化的生产者、中间商等的学习成本的影响。如果交易效率得到改善,更多的产品成为贸易品,每一种贸易品有可能卷入迂回贸易,对应更多的专家卷入迂回贸易而成为职业中间商。随着迂回贸易品种类增加、交易规模扩大,迂回贸易超越当地社区,从而引起职业中间商内部差价中间商与交易服务中间商(零售商)的分工,而且形成差价中间商与零售商的等级结构。一般来讲,一个差价中间商与若干个零售商交易,交易空间的集中弥补交易时间的非连续以提高交易效率,由此形成了交易空间集中、时间集中的组织迂回贸易分工的专业批发市场。5、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案例提供了职业中间商劳动分工演进的历史过程,分工与市场起源划分了六个阶段,对应于六个分工结构。自给自足、个人副业、“敲糖帮”这三种结构对应于义乌“鸡毛换糖”的传统。当实物商品充当交易媒介时,交易范围有限,职业中间商组织迂回贸易,但市场并没有形成。历史案例表明在农业经济社会中也能产生贸易的分工结构,但是受制于总体较低的分工水平,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还无法形成。义乌案例的特色在于即使没有货币,中间商巧妙地运用“鸡毛”充当交易媒介并在“敲糖帮”内部组织迂回贸易,这在经济史上实属少见。6、地方特色的贸易传统能否延续并进一步演进为专业批发市场,职业中间商的分工结构能否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内部的等级与分工,取决于特定历史制度背景下的交易效率。本文抽取产权保护效率与组织交易的效率两个维度加以历史制度分析,将“鸡毛换糖”传统从自给自足演化出小商品市场的历史过程按照分工结构演进的内在联系划分出若干个发展阶段,表明“鸡毛换糖”这一种贸易传统内含着的职业中间商分工结构是批发市场的源头,也足以支撑论文有关劳动分工与市场起源的相关结论。论文总体上是一个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经济理论研究,又是一个在经济理论基础上对历史案例展开结构性因素分析的经济史研究,而且历史研究与经济研究能够相得益彰。因此,论文后续的研究还可以在经济理论模型和经济史这两个方向上有所延伸,例如职业中间商模型拓展后可以研究多种交易组织,也可以用来研究流通产业的组织和发展问题,也可以拓展区域贸易史方面的经济史研究。

黄国华[10](2008)在《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在现代都市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美化城市、提升市民文化修养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市的花卉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为初具市场经济形态特点的产业,逐步步入产业化发展之路,花卉的现代化生产设施规模及栽培技术都位于国内前茅,成为我国重要的盆花生产中心之一、我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和物流中心之一。总体来看,北京市花卉业发展非常迅速,市场需求大,产值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对改善农民收入,安排农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花卉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进入了稳定与调整时期,又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生产、技术应用、产业化、政策与保障等方面。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在全面摸清北京花卉业家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经济理论,进行全面、全新的研究、规划与调整。为此,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北京花卉产业,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论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与发展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严谨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生产者调查、经营者调查、消费者调查、管理者调查与专家走访,累计发放问卷5000余份,全面分析了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以科学的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创新发展、竞争力与评价、政策机制与保障体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文共分十一章,分别是(1)绪论;(2)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分析;(3)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4)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5)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6)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定位与发展思路;(7)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研究;(8)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9)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10)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11)结论。论文确立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与时代特征三个理论依据,抓住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融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从自然条件、花卉历史和社会条件与人文环境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北京花卉发展的条件。突出介绍了基于三个调查:生产者调查、消费者市场、花卉流通渠道(企业和批发、零售市场)和全面掌握生产与销售等相关数据而总结出花卉需求特征,分析了北京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制约因素。论文选择上海、云南、首尔等国内外花卉发达地区作为比较对象,从外围的角度就消费规模、生产模式、流通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证性比较研究,指出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在定位、思路、竞争力、政策与保障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结合北京市关于花卉产业的政策沿革,借鉴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吸收国内外发展花卉产业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位分析,从遵循经济规律、结合都市农业、融入首都经济、充分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北京市花卉产业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整体发展、优势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经济学理论及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北京花卉业纳入都市农业的范畴,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充分利用科技、消费、出口优势,全面做好花卉产业的发展工作”,为提高北京花卉业的综合竞争力,制定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花卉市场竞争遵循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同时又由于花卉产品自身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其特殊性。基于此,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提升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对策。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是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手段,论文以创新研究为重点,主要从技术创新、生产创新、流通创新、产业链创新、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对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全新的思考,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方法。立足发展需要,论文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借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健全与完善提出了结论性建议,着眼于北京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到花卉产品的产业发展,长效经营。此外,论文从人才、科技、信息、组织保障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大商场的劳动关系如何理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商场的劳动关系如何理顺?(论文提纲范文)

(1)侘寂(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2)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火草布的当代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相关的研究现状
        1.3.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一、我国西南地区火草布匹概述
    (一)永胜他留人火草麻布纺织工序及使用概述
    (二)丘北壮族火草麻布染色与使用概述
    (三)四川德昌傈僳族火草麻布纺织工具及使用概述
    (四)石林撒尼人火草布概述
        1.4.1 石林撒尼人的族群概况
        1.4.2 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使用现状
    (五)本章小结
二、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的设计元素提取
    (一)火草布的纺织工艺
        2.1.1 纺织工具
        2.1.2 纺织工序
    (二)火草布的艺术特色提取
        2.2.1 火草布日常使用的实用功能
        2.2.2 火草布节日中圣洁的精神追求
        2.2.3 火草布肌理与布料材质的适用理念
        2.2.4 火草布颜色与刺绣装饰纹样的巧用理念
    (三)火草植物功能的设计提取
        2.3.1 火草的纤维特性及功能
        2.3.2 火草的医疗功能
        2.3.3 火草的园艺功能
    (四)本章小结
三、石林撒尼人火草当代适应性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一)石林撒尼人火草布当代适应性的变化
        3.1.1 技艺传承方式的当代适应性变化
        3.1.2 使用方式的当代适应性变化
        3.1.3 艺术装饰的当代适应性变化
        3.1.4 精神理念的当代适应性变化
    (二)石林撒尼人火草布当代适应性的变化原因
        3.2.1 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因素
        3.2.2 自然生态发展的因素
        3.2.3 行业分工细化的因素
        3.2.4 市场对于产品需求与受众的因素
    (三)本章小结
四、石林撒尼人火草布当代适应性的价值分析与发展探究
    (一)火草布当代适用性的价值分析
        4.1.1 当代设计思想潮流的启发
        4.1.2 火草布的布料与工艺价值
        4.1.3 火草布的可适应性发展分析
    (二)火草布传承人的培养与创作
        4.2.1 改变传承人生计模式与推广创作作品
        4.2.2 提高创作理念与扩大传承队伍
        4.2.3 改善火草生存环境与提升纺织工艺
    (三)火草布产品的传承与发展
        4.3.1 提升火草布的产品设计与创新方式
        4.3.2 加强火草布的品牌塑造与传播推广
    (四)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我的经纬之旅》系列设计创作方案
        1.1 石林撒尼人火草布纺织技艺卡通绘本—《经纬里的秘密》
        1.2 火草布编织纹样设计—《湖光山色》
        1.3 火草布纺织品设计—《自然色》
    (二)访谈对象一览表
    (三)调研日志
        1、红河州弥勒市彝族撒尼人
        2、昆明市石林县彝族撒尼人
        3、大理宾川县傈僳族
        4、丽江永胜县彝族他留人
        5、大理鹤庆县彝族白依人
        6、文山丘北县壮族
        7、四川德昌傈僳族
    (四)学术成果统计

(3)济南雅元贸易有限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薪酬概论
    2.2 激励理论
    2.3 分配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雅元公司薪酬体系现状
    3.1 公司概况
    3.2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3.3 公司薪酬体系现状
    3.4 问卷调查
    3.5 访谈调查
    3.6 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
    3.7 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雅元公司薪酬体系优化
    4.1 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的目标
    4.2 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的原则
    4.3 薪酬体系优化过程
    4.4 本章小结
5 新的薪酬体系的实施
    5.1 成立专业的薪酬改革团队
    5.2 建立薪酬沟通机制
    5.3 建立健全薪酬监督和奖惩机制
    5.4 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5.5 新的薪酬体系实施的具体步骤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以福州市商业零售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引厂进店”模式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引厂进店”模式的界定
    第二节 “引厂进店”模式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
    第三节 “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二、社会排斥理论
第二章 “引厂进店”模式中侵犯劳动权益的现象及原因——以福州市为例
    第一节 福州商业零售业“引厂进店”模式发展的历程
        一、厂家主导阶段(1981年至1990年)
        二、店家主导阶段(1990年至2004年)
        三、厂家和店家混合主导阶段(2004年至今)
    第二节 福州“引厂进店”模式劳动用工的现状
        一、“引厂进店”的店家
        二、进店的厂家
        三、“引厂进店”模式下的员工
    第三节 “引厂进店”模式中侵犯劳动权益的现象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
        二、社会保险问题
        三、强制加班和未发加班工资
        四、未享有带薪年休假
        五、收取押金或培训费
    第四节 “引厂进店”模式中侵犯劳动权益的原因分析
        一、“引厂进店”模式的法律关系复杂,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二、厂家和店家推诿责任,忽视管理
        三、“引厂进店”模式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面临困境
第三章 福州市“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开展进店企业诚信等级评价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标准
        二、做好进店企业劳动用工信息收集汇总工作
        三、建立健全进店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受益机制
    第二节 探索进店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一、加强对接和服务,提高进店企业纠纷预防能力
        二、建立多级调解网络,提高劳动纠纷调解成效
        三、围绕多方联动,让社会各界形成合力
    第三节 建立进店员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第四章 完善“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政府的制度保护和监管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二、加强对“引厂进店”企业的监督管理,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三、规范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为进店劳动者提供有效社会保障
    第二节 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调节作用
        一、发挥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优势,预防化解劳动纠纷
        二、大力培育进店员工工会,充分发挥工会沟通协调职能
        三、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约束进店企业用工行为
    第三节 优化进店企业内部管理建设
        一、店家应主动监督进店厂家规范用工
        二、进店企业应重视员工,开展人性化管理
    第四节 提升进店员工自身维权意识
结论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5)时政记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事难料
二、无处可逃
三、如鱼得水
四、巴黎春天
五、忙里偷闲
六、青春冲动
七、情场失意
八、新城巧遇
九、销魂时刻
十、时政记者

(7)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国家—市场的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
    三、基本概念及范畴界定
    四、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五、论文的思路、内容与架构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七、论文的主要创新
第一章 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历史渊源(1949年以前)
    第一节 思想渊源—民国时期合作思想的繁荣
        一、国外重要合作思想在中国传播
        二、国内合作界的思想创新
    第二节 实践渊源—民国时期合作实践的探索
        一、民国知识分子的合作探索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合作运动
        三、共产党统治区的合作实践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形成与变迁(1949-1978年)
    第一节 国家建设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与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发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供销合作社的崛起
    第二节 国家运动影响下的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
        一、人民公社化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扭曲及纠偏
        二、文化大革命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变异及整顿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
        一、建设性制度创新:建成贯通城乡的物资流通体系
        二、破坏性制度创新:变身全民所有制经济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制度绩效与评价
        一、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绩效
        二、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评价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探索(1979-1991年)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的起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与人民公社解体
        二、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和社会服务体制变革
        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与农产品价格放开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的过程
        一、1978-1982年酝酿期:恢复“三性”
        二、1983-1992年突破、发展期:五个突破、六个发展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中的制度创新
        一、建设性制度创新:民办方向与经营承包责任制
        二、破坏性制度创新:独立体系断裂,受地方行政干预明显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中的制度绩效与评价
        一、市场化探索的制度绩效
        二、市场化探索的制度评价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转型(1992-2001年)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起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供销合作社面临严峻形势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过程
        一、1992-1995年:市场化冲击与谋求系统独立
        二、1995-2001年:生存考验期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中的制度创新
        一、建设性制度创新:系统再造及参与农业产业化
        二、破坏性制度创新:供销合作社资产“被流失”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中的制度绩效与评价
        一、市场化转型的制度绩效
        二、对市场化转型的制度评价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供销合作社制度新发展(2002-2012年)
    第一节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形势
        一、“三农”问题凸显与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
        二、基层供销合作社扭亏为盈,市场经营步入正轨
    第二节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一、2002-2006年:市场化主导的“四项改造”
        二、2006年开始:国家支持下的“新网工程”
        三、2008年以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供销合作社新发展
    第三节 “新网工程”—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
        一、国家扶持下的供销社“新网工程”
        二、“新网工程”的现实应用
        三、“新网工程”的预期效果
    第四节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绩效与评价
        一、新时期供销社的制度绩效
        二、新时期供销社的制度评价
第六章 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国内比较与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内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一、云南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案例
        二、江苏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案例
        三、台湾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变迁案例分析
    第二节 对日本、美国合作社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一、对日本农协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二、美国农业合作社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第三节 国内外比较带来的启示
        一、合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支持
        二、成功的合作社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三、建成社员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七章 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制度模式的历史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制度模式的历史总结
        一、历史模式的理论支撑
        二、历史模式的制度结构
        三、历史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节 展望:构建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新制度模式
        一、新制度模式的理论支撑
        二、新制度模式的结构
    第三节 两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一、社有企业的多元化、集团化经营—公司化发展趋向
        二、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融合发展
    第四节 小结
        一、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模式是中国特色制度创新模式的缩影
        二、供销合作社真正打造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漫长的过程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致谢

(8)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及运行机制研究 ——以泉州市民营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2.1 目前国外对企业工会的研究
        1.2.2 目前国内对企业工会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1.3.1 定性研究方法的选取
        1.3.2 资料收集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关键问题
        1.4.1 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工会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工会的分析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理论
        2.1.2 列宁的工会理论
        2.1.3 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发展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工会与民营企业工会
        2.2.2 民营企业工会职能
        2.2.3 民营企业工会运行机制
    2.3 企业工会职能与运行机制的内在关系
        2.3.1 企业工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呼吁运行机制的完善
        2.3.2 企业工会职能对运行机制的构建起反作用
第3章 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与运行机制状况
    3.1 泉州市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状况
        3.1.1 泉州市民营企业工会发挥其职能的主要活动
        3.1.2 泉州市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所面临的问题
    3.2 泉州市民营企业工会机制运行的主要状况
        3.2.1 协商谈判机制
        3.2.2 社会化维权机制
        3.2.3 诉求表达机制
        3.2.4 争议调解机制
        3.2.5 监督制约机制
第4章 影响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与机制运行的因素
    4.1 影响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的相关因素
        4.1.1 外部原因
        4.1.2 内部矛盾
    4.2 制约工会机制运行的若干因素分析
        4.2.1 传统工会运作方式的影响
        4.2.2 工会经费来源的制约
        4.2.3 工会弱势的博弈地位
        4.2.4 工会自身的角色冲突
第5章 完善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及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
    5.1 借鉴发达国家工会的有益做法
        5.1.1 德国工会
        5.1.2 日本工会
        5.1.3 瑞典工会
    5.2 根据现实所需营建民营企业工会的发展空间
        5.2.1 科学定位民营企业工会的角色
        5.2.2 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工会自身建设
        5.2.3 重点提升民营企业工会的维权水平
    5.3 坚持完善民营企业工会工作运行机制
        5.3.1 改革创新民主管理机制
        5.3.2 改革健全劳资双方协调机制
        5.3.3 注重落实劳动法律监督与援助机制
        5.3.4 坚持完善工会工作激励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9)劳动分工与市场起源 ——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选题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专业市场的研究
        2.1.1. 专业市场的功能与机制的研究
        2.1.2. 专业市场制度的研究
    2.2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研究
    2.3 市场的性质、起源与形成的研究
    2.4. 评论
3 义乌"鸡毛换糖"传统与小商品市场
    3.1 "鸡毛换糖"传统
        3.1.1 农业社会中的分工萌芽
        3.1.2 "鸡毛换糖"的专业化经济
    3.2 "鸡毛换糖"与"敲糖帮"
        3.2.1 敲糖帮的内部分工
        3.2.2 行商的等级组织与内部分工
    3.3 "鸡毛换糖"、"货郎担"与小商品贸易
        3.3.1 分工组织的强制性解散直接导致了"鸡毛换糖"的萎缩
        3.3.2 "鸡毛换糖"尚能维续
        3.3.3 个体的"货郎担"
        3.3.4 小商品贸易复苏
    3.4 "货郎担"转行与小商品市场兴起
        3.4.1 "坐商"与"行商"的分工
        3.4.2 非正式的地下批发市场
        3.4.3 市场正式开放
    3.6 有待研究的问题
4 传统农业社会中的贸易传统
    4.1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及其基本模型
        4.1.1 "生产者—消费者"体系
        4.1.2 专业化经济是专业化的报酬递增
        4.1.3 分工经济是一种网络效应
    4.2 "鸡毛换糖"的模型
        4.2.1 模型的基本设定
        4.2.2 个人决策及其结构
        4.2.3 结构内的均衡
    4.3 一个内生货币、扩大交换的完全分工模型
        4.3.1 迂回生产与内生货币
        4.3.2 Cz结构的专业化决策及其均衡
    4.4 比较静态分析
5 中间商、小商品贸易与小商品市场
    5.1 经济系统与"职业中间商"行为
        5.1.1 职业中间商做什么?
        5.1.2 职业中间商为什么重要?
    5.2 模型
        5.2.1 基本设定
        5.2.2 个人最优角点决策
        5.2.3 分工结构
        5.2.3.1 结构A与结构T的静态比较
        5.2.3.2 结构T与结构R的静态比较
        5.2.3.3 针对固定学习成本的比较静态分析
        5.2.4 对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5.3 模型的扩展
        5.3.1 加价中间商的内生
        5.3.2 中间商的分工
        5.3.3 贸易的等级结构与市场类型
    5.4 小商品贸易的变迁与小商品市场
6 小商品分工结构演进的比较研究
    6.1 小商品贸易分工结构的演进
    6.2 交易效率与分工结构演进
        6.2.1 产权保护与交易效率
        6.2.2 交易组织、交易技术与交易效率
    6.3 小商品分工结构演进的结构性
    6.4 贸易传统、劳动分工演进与市场起源的经验验证
7 结论与研究前瞻
    7.1 结论
        7.1.1 理论逻辑
        7.1.2 模型与分工结构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花卉与花卉产业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2.4 简要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展望
        1.4.1 论文可能的主要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主要预期成果
        1.4.3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2章 北京花卉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2.1 理论经济学的支持
        2.1.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1.2 区域经济学理论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 应用经济学的支持
        2.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3 生态农业与都市农业理论
        2.2.4 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理论
        2.2.5 城市经济与发展理论
        2.2.6 首都经济理论
    2.3 时代特色与社会特征的指导
        2.3.1 科学发展观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历史与发展条件
        3.1.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
        3.1.2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自然条件
        3.1.3 北京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条件与社会环境
    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与发展意义
        3.2.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地位
        3.2.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意义
    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基本现状
        3.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总体情况
        3.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优势
        3.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机遇
    3.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3.4.1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3.4.2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市花卉供给与需求调查
    4.1 北京市花卉产业供给调查分析
        4.1.1 供给基本情况调查
        4.1.2 供给特征分析
    4.2 北京市花卉产业需求调查分析
        4.2.1 需求基本情况
        4.2.2 需求调查
        4.2.3 北京市花卉业的需求特征
        4.2.4 居民购花数量预测与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 上海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1.1 上海市的基本情况
        5.1.2 上海市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1.3 上海市发展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2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2.1 云南省的基本情况
        5.2.2 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2.3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5.3 首尔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3.1 首尔的基本情况
        5.3.2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
        5.3.3 首尔花卉产业的基本经验
    5.4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5.4.1 荷兰花卉产业概况
        5.4.2 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经验
    5.5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研究的启示
        5.5.1 发达国家与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
        5.5.2 北京花卉产业与发达国家、地区花卉产业的对比分析
        5.5.3 国内外花卉产业研究的启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花卉产业定位与发展思路
    6.1 北京花卉产业的定位
        6.1.1 宏观定位
        6.1.2 微观定位
    6.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
    7.1 北京花卉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7.1.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理论
        7.1.2 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因素分析
        7.1.3 北京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7.2 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分析
        7.2.1 北京市花卉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
        7.2.2 花卉产品竞争力
        7.2.3 提升花卉产品竞争力的意义
        7.2.4 花卉产品竞争力因素分析
    7.3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思考与对策
        7.3.1 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7.3.2 全面提升北京市花卉产品竞争力
        7.3.3 全面创新是提升北京市花卉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7.3.4 立足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8.1 生产技术创新
        8.1.1 技术创新的原因
        8.1.2 品种创新
        8.1.3 技术创新与生产推广普及
        8.1.4 质量创新
    8.2 生产创新
        8.2.1 生产布局创新
        8.2.2 生产组织与形式创新
        8.2.3 花卉生产标准化
    8.3 流通创新
        8.3.1 花卉流通对花卉产业发展的作用
        8.3.2 北京市花卉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3.3 对北京市花卉流通创新的建议
    8.4 产业链创新
        8.4.1 产业链创新的依据
        8.4.2 花卉产业链创新的内容
        8.4.3 以休闲观光为形式的新兴产业——花卉休闲观光业
        8.4.4 大力发展花卉国际贸易
        8.4.5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加快其他产业形式的发展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9.1 产业政策内涵及其功能
        9.1.1 产业政策及其内涵
        9.1.2 产业政策的功能
    9.2 花卉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经验
    9.3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分析
        9.3.1 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9.3.2 产业经济学对北京市花卉产业政策的启发
    9.4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9.4.1 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实现花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9.4.2 产业布局政策
        9.4.3 产业结构政策
        9.4.4 产业组织政策
        9.4.5 产业技术政策
        9.4.6 产业集聚政策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
    10.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1 完善花卉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1.2 加强花卉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升花卉产业化水平
        10.1.3 完善花卉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10.2 人才保障体系
        10.2.1 北京花卉人才的现状
        10.2.2 加强北京花卉人才工作的建议
    10.3 投资及财政支撑体系
        10.3.1 完善财政供给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10.3.2 建立稳定、健全、高效的支农与补贴制度
        10.3.3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提高花卉业保障水平
        10.3.4 解读“绿箱”,制定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
    10.4 信息保障体系
        10.4.1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10.4.2 北京花卉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
        10.4.3 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10.5 组织保障体系——加强花卉协会建设
        10.5.1 加大对花卉协会的支持力度
        10.5.2 强化花卉协会的协调功能
        10.5.3 建立政府、花卉协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协商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
附录1:居民问卷
附录2:北京市花卉市场需求调查提纲
附录3:北京市顺义区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大商场的劳动关系如何理顺?(论文参考文献)

  • [1]侘寂[J]. 李美皆. 四川文学, 2022(02)
  • [2]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火草布的当代适应性研究[D]. 王钰瑾. 云南艺术学院, 2020(07)
  • [3]济南雅元贸易有限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 倪国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4]引厂进店模式下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以福州市商业零售业为例[D]. 刘振斌.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5]时政记者[J]. 万茵. 百花洲, 2015(05)
  • [6]起起牙开花[J]. 尹学芸. 百花洲, 2014(02)
  • [7]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国家—市场的范式[D]. 陈振平. 武汉大学, 2013(07)
  • [8]民营企业工会职能发育及运行机制研究 ——以泉州市民营企业为例[D]. 凌锐燕. 华侨大学, 2012(06)
  • [9]劳动分工与市场起源 ——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D]. 白小虎. 浙江大学, 2011(08)
  • [10]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 黄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大型商场如何理顺劳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